浅论中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2-05-30 10:48焦婷
职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职

焦婷

摘 要:中职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专业技能人才。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发挥最大合力,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职    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课   题:本文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级别为校级重点,课题号为SK201904)的研究成果。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中职学生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青春期,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受进入职业学校后教育模式改变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由于中职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太好,他们受到很多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不少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另外,中职学生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严格自律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止步不前或直接放弃,逐渐产生畏学、厌学的情绪。此外,职业教育更为注重专业教育和技能传授,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学习节奏的改变、学习方向的调整,往往茫然无措,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放纵心理。

因此,为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需要将思想政治引领和心理教育疏导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青年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出现心理失衡、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2008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将之前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心理健康”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可见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提出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健全人格的内涵是具有积极心理品质和向上的心态,能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并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在课程标准的设置中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课程。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同向性

从教育目标看,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教学目标是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但两者最终都要实现“育人”这一目标,即为国家建设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合格技能人才。这一出发点与归宿点使两者同向同行,紧密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交叉性

从教育内容看,中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属精神层面的教学,思政课程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努力挖掘。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中可以結合主观和客观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自己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鼓励学生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好专业知识;在唯物辩证法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矛盾论,帮助学生以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摆正位置,克服自卑或自满心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本质与现象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辨识真相与假象,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学会认人识人,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人生观的教学中,结合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知识,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品质。

(三)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通性

从教学方法看,中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相似性,可以互通互借。如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知疗法与思政教育中常用的说教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脱敏法与思政教育中的体验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榜样示范法与思政教育中的先进人物案例教学法等,在原理和方式上都具有相似性、相通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研习,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教学方法,来补充和拓展思政教育方法,以拓宽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促性

从教学作用和教学效果看,健康的心理是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增强其针对性、有效性,而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则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使学生成为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人格健全的健康人,只有这样才能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思政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强,着重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引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等,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人生经历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在心理上与他们拉近距离,在认知上使他们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切实的感知、有深刻的领悟,并在思想接受的基础上自觉践行。总之,思政教育是关乎思想意识和心理认知的教育,学生只有将书本理论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做到外化于行。

思政教育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意识决定“三观”,也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如攀比享乐心理往往源于政治信仰不坚定、价值取向偏离,偏执与自私的心理则可能与责任意识不够、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等有关。因此,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康的人格,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道德准则、法律规范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明确心理教育方向,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与实施方法

(一)转变观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明确现代社会对技能人才各项素质的要求,充分认识教师的责任不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层面,思政教育也不只是单纯地传授政治理论和道德观念,“育人”才是核心。教师要深刻体会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交流、素质拓展等与思政课程的目标创设、任务驱动结合起来,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与价值观澄清。

(二)整合师资,加强教师团队的协作

一方面,如前所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目标侧重上还是存在诸多差异的。因此,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中职学校要为思政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交流与互学创造条件,组织双方共同研究学生在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解决方案,实现两个学科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渗透。

另一方面,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教师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区别教育。思政教师要与授课班级的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洞察变化,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实施教育计划,使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互为补充。

(三)完善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始终是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中职学校的思政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在备课时深入挖掘心理教育素材,在教学设计中呈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增强学生自信、提高抗压能力、正确认识自我等,力争做到教学情境学生易融入,课堂问题学生肯思考,教师讲解学生可接受。在课堂教學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以关爱之情包容学生,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

(四)科学评价,矫正学生不良心理状态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考试等是检测和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中职思政教师可通过练习、作业、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认可与赞许,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出现的成绩不佳、成绩退步等问题,要认真分析成因,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纾解焦躁情绪,改变不良习惯,改进方式方法。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全面审视自己,客观作出评价,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

四、小结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肩负着“育人”使命,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职思政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职业,2020(8).

[2]马雪梅.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中等职业教育,2018(12).

[3]李萍.谈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4]祝文娟.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课的必要性[J].快乐阅读,2015(12).

(作者单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皖南医药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