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爽
【设计理念】
对于高中生来说,繁重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再加上对高考本身的焦虑紧张情绪,会让学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拼命努力学习,自己也被卷入其中,从而感到非常疲惫。所以本节课我们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看待“内卷”,如何应对“内卷”,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观看时,请第二、三排的同学站起来观看,其他同学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坐或站观看视频。观看过后,教师分别选取被要求站起来和自己选择站起来的同学分享感受。
被要求站起来的学生1:我感觉有点不解和困惑,为什么我要站着看,别人都可以坐着看?
自己站起来看视频的学生2:我很无奈,但前面同学挡住了我的视线,我不得不站起来看,否则根本看不到。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体验到的就是“剧场效应”,本来大家都可以舒服地坐着看完视频,但由于有两排同学被要求站起来观看,就导致后排同学也不得不站起来才能看到视频,这样大家的观影感受都很累。如今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内卷”现象,其实也和“剧场效应”有相似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内卷”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剧场效应”,引入本课主题,让学生深刻体会感受到了他人行为对自己影响的“内卷”现象。
教师:最近来心理辅导室的几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内卷”这个词。你听说过“内卷”这个词吗?你是否也会有这种“内卷”的感觉?大家都来吐吐槽,说说看。
学生1:下课了,班级里有很多同学还在埋头写作业,几乎都不动身,班里还和上课一样。
学生2:晚上11点了,同宿舍的同学还在灯下苦读,我已经很疲劳了,看到他们在学,我也睡不踏实。
学生3:我觉得大家都很优秀,不仅学习好,还有各种特长,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
教师:其实老师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看到别的老师获得了奖项,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会感到有些失落。当听课时,发现别的老师设计的心理课那么有创意,上课氛围那么热烈,也会怀疑自己怎么教书这么多年,还是没什么进步。看来我们都或多或少受到“内卷”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内卷”呢?
“内卷”是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有人把内卷比喻为努力的“通货膨胀”。2020年下半年,网络上有几张图片刷屏:在大学里有人骑着自行车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引起大家共鸣,激发深入讨论的兴趣。
教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这样?大家公认的学霸会不会也有“内卷”的感觉?
同学们自由采訪你觉得心态好、不“内卷”的同学。
学生1:我想采访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大学霸”,请问你也会感到被“内卷”吗?
学霸:很多时候,我也会感受到大家的“卷”的氛围,这会激励我更加努力,我觉得大家你追我赶的学习地氛围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的,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你好,别人会比你更努力,也希望自己更好,谁也不服谁。
学生2:我想采访制造“内卷”的学习委员,你早晨4点就起来学习,不会觉得累吗?是什么让你这么有动力学习的?
学习委员:我也很累,很缺觉,但我也没办法,有那么多学习任务压在身上,不早点起来学,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些任务呢?
学生2:你学习已经那么好了,还这么努力,让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引起大家共鸣,发现大家都会有类似的“内卷”的感觉,甚至学霸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激发同学们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兴趣。
教师:“内卷”其实是一种同伴带来的压力。过度内卷会造成无谓的内耗。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但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哪些行为是内卷,哪些是自发的主动努力?当你愿意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学习,这种行为不是“内卷”;“内卷”是看到别人的努力行为,自己内心很焦虑,被迫延长学习时间,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学习效果并没有提升。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我们理智地看待“内卷”时,接纳“内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就会看到“内卷”也并非一无是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卷”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学生活动:填写学习单,小组讨论
内卷带给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摒弃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1:内卷带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和见贤思齐的愿望。我要摒弃的方面是盲目内卷,还有没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
小组2:内卷让我更自律、更勤奋了。但我要摒弃过度焦虑的心态,要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
教师总结:理性看待“内卷”,真诚地接纳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部分;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可以改变的方面;锻炼自己的分辨能力,区分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明晰哪些方面是内卷带给我的好处,需要感谢它;哪些是需要自己调整的部分,进一步加以改進。
教师:“卷”还是“不卷”,由你说了算,关键是分辨清楚自己是主动内卷还是被动内卷,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坚持下去,终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下面我们共同通过正念体验——“耸立的山”,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让自己的行动更坚定。同学们按照我的指导语,做出相应的动作,头脑中想象相应的图像。
冥想指导语:请同学们身体站直,两脚分开,手臂置于两侧,感受脚底立于地面的感觉。请保持双眼睁开,想象自己是一座山,耸立于大海之中。你的头就是山顶。举起双臂,手指分开,让你的山变得更高。保持这个姿势,像山一样稳固,坚持一会儿。同时观察你心里是否有一些想法或担忧呢?如果有,就把它们看作小浪花,拍打着你的山峰。吸气,然后呼气,将浪花吹向远方的海面。你看着海面的波涛逐渐平息,直到周围归于平静。放下手臂,缓缓呼吸,放松下来。你会在一整天都坚定如山。
教师: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发现当自己内心专注而放松时,反而是自己最有力量的时刻。当你在学习中,感到焦虑时,可以经常运用正念的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感受你当下的情绪,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自身。
通过对“内卷”的思考和讨论,我们既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运和处境的人;他们都对“被内卷”的现状感到不满和无奈。而当我们对自己有全面正确的了解时,就会自觉地抵御“内卷”,每个人擅长的学科不同,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科,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解自己的特点,思考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接受彼此的异同,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大步流星向前。
设计意图:正念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做任何判断、分析、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如同一盏心灯,只是照见。通过正念练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内卷对于自己的意义,让学生关注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方式,坚定前行。
学生活动: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你应对“内卷”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面对“内卷”,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学习和休闲时间,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同学对学习时间的安排。经常与昨天的自己作比较,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付出的努力,以从容平稳的心态,以踏实的行动平复内心的焦虑不安,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设计意图:经过整节课各环节的思考与交流,学生们基本上形成了应对“内卷”的方法,利用最后的总结环节,分享彼此的方法,互相鼓励,并坚定执行自己的选择。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