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变,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需求拓展空间、技术创新动力、合作共建主力。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产业将呈现出新需求空间、新发展动力、新发展机制、新产业业态、新发展边界等发展新方向。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 需求 创新 共建共享共赢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5.007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变,[1]新型城乡关系已经到来,城乡互动与融合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背景,也是其重要发展向度。就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因层面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关键战略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2]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发展方针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程度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当前“城鄉中国”发展阶段,城乡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绕不开城乡融合发展视角。
基于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学界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日益丰富,其中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新业态、问题与发展对策等方面,[3]而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文献不多,主要论及乡村产业发展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城乡融合如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4]研究的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城乡融合发展趋势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变革力量?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展现新的发展特征?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需要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去研究时代发展趋势及其动力源泉。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城乡关系也显著改变,这个新背景赋予乡村产业发展各种新的可能。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现代中国是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发展起来的,城镇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64%提升到2021年的64.72%,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发展历程,具体包括分离(1949~1978年)、对立(1979~2002年)、统筹发展(2003~2012年)、融合发展(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现阶段是全面建立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阶段。[5]在这个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城乡互动是当前城乡关系的主流。在过去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以及在市场配置要素机制作用下,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在效率驱动下,以流向城镇、促进城镇发展为主,而统筹城乡发展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来,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和配置成为主流。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激励要素进一步涌向支撑乡村振兴。工商资本下乡寻找项目,寻找发展机会开拓产业;农村涌现返乡创业潮流;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城市人才在乡村搜寻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如此等等社会经济现象表明,要素回流、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已然成势。如上现象和趋势是国内相关要素体制政策变动的结果。城市人才入乡机制正逐步建立,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提升了乡村人力资本质量,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城乡普惠的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机构纷纷开展探索和实践,推进金融市场在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涉及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措施,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城市资本向乡村流动。这是党和国家在夯实国家发展基础之后对过去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作出的一种主动纠正。
第二,城乡发展鸿沟呈现缩小趋势。首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逐步缩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在加速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均等化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这些制度基本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覆盖。其次,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逐步缩小。农村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建制村几乎全部连接了4G网络,数字经济在城乡呈现齐头并进的势头。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显著缩小。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如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6]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连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由高点的3.33∶1(2007年)下降到2.5∶1(2021年)。[7]
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尚需破解。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我国城乡发展中有突出表现。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是城乡融合发展阶段需要大力破解的矛盾焦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来源。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地域发展上的集中表现之一。现有研究指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城乡户籍制度的约束后果,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8]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不平衡,这是过去实施城市主导战略和工业化优先战略的结果,城市繁荣、农村凋敝的现象需要通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以改变。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施之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一般由支付能力不足的农民“埋单”,与政府主导城市基础设施的景象相差太远,因此,农民人均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薄弱——高素质农业人口大量转移——投资规模效应进一步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持续薄弱和恶化”的恶性循环,[9]这种循环需要通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以改变。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显著,由于人均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差异,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5倍,[10]在收入水平上实现城乡融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特别需要采取有力度的政策举措提高农民收入。在城镇常住的农民工还不能与本地户籍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福利,在应对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保障农村居民分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收益上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四是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发展不够充分,城镇发展对农村发展的资源虹吸效应依然存在,乡村发展缺乏科学合理有效规划的指引,乡村人力资源有待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区域分散特征和投入不足限制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党和政府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指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提出应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所处的新阶段更是体现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创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之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关系政策的变革,意味着发展极从以往的城市单一中心转化为城市与乡村的双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乡村发展格局从依附城市转向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性。城乡双中心融合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乡村发展、特别是乡村产业发展来说是一场新的变革。
城乡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挑战来自乡村人才等要素与新时代背景的匹配性欠缺,机遇来自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产业的要素回流、需求增加和合作潜能等的促进,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挑战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的,机遇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的。
城乡融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挑战主要在于乡村产业要素与城乡融合发展欠缺匹配,即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城镇先进要素下乡合作,而乡村产业主体在要素准备上不充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主体认知不足,对城镇需求把握不到位,不能聚焦城镇居民和产业主体在新时代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开发新的产业项目;(2)乡村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不足,不能主动投入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一些乡村落后于时代发展大势,延续了乡村衰落乃至空心化的發展轨迹;(3)乡村机制变革缓慢,与完善城乡合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产业发展机制推进力度不匹配,延缓了借助城乡融合力量发展乡村新产业的进程;(4)乡村劳动力素质存在差距,不能适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下的现代产业发展纪律性要求、技能性要求,阻滞了乡村产业的平稳发展;(5)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水电路通讯物流园区等配套条件不够,导致随城乡融合发展大势下沉的产业落地意愿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应对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乡村产业主体需要坚定融合发展的思路,提升融合发展的能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在“城乡中国”发展阶段,乡村产业从单功能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消费革命的背景下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这些变化是城乡融合发展机遇带来的新气象。仔细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城乡融合首先是城乡供需的对接和融合。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的新需求空间,包括城镇产业投资需求、城乡居民衣食住行休闲文旅康养需求、城乡居民生态价值产品消费需求、城乡人才创业发展需求等。
其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澎湃的技术创新动力。国际经贸发展有梯度发展结构,国内同样有产业转移和衔接机制,乡村相对于城镇处于后发地位,具有后发优势,可以承接城镇转移来的技术和产业。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国内产业更多地向农村地区转移,包含在其中的技术也将迅速转移到农村地区,并结合乡村产业场景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新、再集成、再深化,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动力。
最后,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充沛能量的合作共建主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产业主体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城镇企业家和拥有资本技术经验的城镇人才涌向农村地区,成为乡村产业的创新创业主体,且不断增强与乡村本土企业家和人才的合作,依靠对市场先机的把握能力、对经营事业的掌控能力、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他们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合作共建能动性力量。
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在需求空间、发展动力、发展机制、产业业态、发展边界等五个方面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是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方位。
第一,乡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空间。需求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诱因。瞄准需求,乡村产业发展才能获得清晰可行的市场定位和值得开拓的市场空间。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引导乡村产业不断走向新的需求空间。瞄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乡村产业的新需求空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以对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乡村双创产业园,将面向不断增长的城镇产业投资需求和城乡人才创业发展需求,这种需求空间将通过有序的园区扩容提质建设促进城镇下乡资本落地,促进城乡人才创业发展之梦一步步成真,这类需求空间以乡村双创园区建设为主题,涵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园区生产性服务建设、园区生活性服务建设等多种建设需求。(2)以对接城乡融合发展为指引的乡村产业发展蓝图设计,将面向不断增长的城乡居民衣食住行休闲文旅康养需求,不断丰富乡村产业发展业态,不断以乡村资源、基础产品为起点,开拓行业边界和行业类别,丰富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城乡居民在日常食物、农村风味食品、乡土特色服饰、乡间民宿、乡村交通、农业农村休闲、农业文化遗产、乡间旅行、农村劳动教育实践、农村健康休养、农村养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这类需求空间使农村从单纯的面向农产品的需求空间扩展到更加全面的多元化需求空间。(3)以乡村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培育乡村生态产业,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态价值产品消费需求,有效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这种需求空间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及“生态宜居”方针存在一致性,是一种可持续的、值得深入挖掘和培育的需求空间。以需求明确定位,以需求引领供给,瞄准乡村产业在城镇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需求空间,乡村产业体系将迎来可以无限拓展的新发展空间。
第二,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力量引致变化,城乡融合将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促进其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首先是新市场的吸引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的新需求空间是值得乡村产业主体“畅游其间”“下网捕货”的蓝海,这些都是值得乡村企业家和融入乡村的城镇企业家为之创新拼搏和投入付出的新市场。例如,城镇居民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品味需求,带来乡村直播的火爆发展;城镇居民对新鲜快捷乡村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产品网商发展如火如荼;城镇居民对农村景观的旅游观赏需求,引致乡土旅游蔚然成风。其次是新技术的驱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把传统适用技术梯度传递或者新技术同步应用到广阔的乡村空间,为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技术动能。例如,曾经在沿海开放城市创造万亿产值的来料加工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今梯度转移到内陆农村地区,与乡村社会基础相结合,实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二次中兴,为农村带来产业发展空间和劳动就业机会。以极飞公司为代表,其无人机技术同步在城乡展开应用,在新疆广阔的棉田喷洒农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业劳动安全度,降低农业成本,促进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同时也开创了无人机操作手这个新的农民职业门类。技术转移应用和新技术的创造运用,为乡村产业新发展注入了迅速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以前发展缓慢的产业开足马力如闯入平川的骏马惬意飞驰。再次是新变革的创造力。融合带来变革,交汇引致发展。一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开放促进改革,拥抱世界创造了中国的新实力,城乡融合也将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变革,拥抱城镇,乡村产业将见证新的发展天地。城乡融合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变革将发生在各个领域、所有环节、全部方位。概括来说,城乡融合带来的变革,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机制、资源利用方式、资产投入模式、资金积累进程、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组织模式、企业运作方式、市场开拓机制、政策支持服务等方面的系统变革,系统变革将使乡村产业脱胎换骨,进入加速发展壮大的新时代。
第三,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机制是事物运行的逻辑。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运行提供了升级版的运行逻辑,优化其运行机制,增强其顺畅发展的效果。首先是优化信息配置机制。现代经济与信息密切相关,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常常是获得生存优势的一方。城乡融合为乡村產业发展提供了新需求空间,蕴含丰富的市场需求信息,而且是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容易对接的、可以瞄准满足的需求信息。城乡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的技术动能也富含产业发展信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高质量信息源,促进乡村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胜出。其次是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发展机制。如前文所述,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具有充沛能量的合作共建主体,这些来自城镇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携带产业技术、产业渠道、产业管理等资源,与乡村主体合作,共同建设和治理产业项目,互利共赢,实现劳动、土地、资本、资源、信息、数据、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发展、参与分配,共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产业创新的红利。这种发展机制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的多次博弈机制,以优势互促,以短长互补,以合作求发展,以合作实现正和博弈成效。在城乡融合发展时代,这种具有信息优势和合作优势的发展机制将持续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发展壮大乡村新兴产业提供协调和保障支撑。
第四,乡村产业孕育的新业态。发展包括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时代,乡村产业的发展已经并且将不断孕育新的业态。首先,乡村产业打通第一、二、三产业界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链条畅通,推动价值链进一步优化、创新链进一步聚力,形成新的乡村综合业态,将产业链条的更多增值环节掌控在乡村企业家手里,使其成为农民获得增收空间的不竭源泉,为农民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其次,面向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新需求空间,创造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通过不断增强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品类并持续提档升级,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文化体验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农产品电商、乡村生活直播产业等,深耕农村地区的教育、体育产业等。再次,结合城乡企业家创业者合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机制,建设乡村双创产业园区,引导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等农村地区扎根落户,发展乡村产业集群,加强产业综合配套,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完善包装、物流、仓储、餐饮等配套产业,不断丰富乡村产业生态。最后,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刷新乡村产业业态。数字化时代,城乡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齐头并进,数字产业新业态同样可以在乡村落地生根,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无人机农业可以在农村地区悄然崛起,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同样可以在农村地区催生新的发展业态。结合硬科技发展趋势,光伏技术、节能光源技术、航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同样可以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孕育出新的产业形态,如光伏农业、植物工厂、现代农业种业(转基因育种、航天育种、航天农业)、工厂化农业等。这些新的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已经在全国各地萌芽或恣意生长,昭示着城乡融合发展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第五,乡村产业新的发展边界。在城乡融合发展时代,乡村产业发展的边界不断拓展。城乡融合带来的新需求空间、新技术动能、新发展机制、新产业业态,也在不断刷新乡村产业的边界,使乡村产业可以发展到更新的前沿。首先,乡村产业可以突破区域边界,它的产业触角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下可以不断突破区域界限,它的生产过程可以在全国各地开花,乃至在国内站稳脚跟后还可以实现全球化布局,它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半径可以突破省域乃至国境,与城镇的农产品贸易商合作,乡村产业出口基地可以将产品远销全球各大洲。其次,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潜能尚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在水源短缺的沙漠可以创建植物工厂,产出足以占据大城市市场乃至出口国际的畅销品种,如工厂化基地生产的西红柿等;在条件简陋的乡村可以创建梦想星空的植物工厂模型,为将来打造月球基地、火星基地食品生产模块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在乡村探索和发展的养老基地、康养基地,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构建城乡融合的未来养老模式);在农村田野持续开展无人化农业实验,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塑造新的可能。突破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创新,创造新的技术前沿,这是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产业不断拓展的新技术边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1AZD035、10-IAED-04-2022)
注释
[1]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2]刘合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第1期。
[3]刘杰、刘伯霞:《产业兴旺视角下引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2年第3期;周立:《乡村振兴的核心机制与产业融合研究》,《行政管理改革》,2018第8期;王艺明:《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人民论坛》,2022年第1期;李国英:《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路径》,《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10期;农业部课题组、张红宇:《中国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求索》,2018年第2期。
[4]付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来料加工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陆梦龙:《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西部》,2018年5月上。
[5]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3期。
[6]刘合光:《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障碍与突破口》,《人民论坛》,2022年第1期。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2022年2月28日更新。
[8][9]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0]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2022年2月28日更新。
责 编/陈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