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
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是指在实际作业安排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层次性,为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适合其发展与学习的作业内容。以往过量的作业量不仅增加了学生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从学生与作业的角度进行分层设计,以使数学作业的作用最大化。
一、学生分层
大部分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积累,因此,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掌握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根据不同情况将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最合适、最舒服的位置上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向下一阶段发展。我们可以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数学意识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代表综合数学学习能力最强、学习态度良好、积极踊跃的学生;B组代表综合数学学习能力中等、学生态度较好、好学多问的学生;C组代表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理解、掌握能力等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就是划分学生、组建小组,只有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将情况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并强化作业的层次性。另外,学生分层并不是说一直维持原样,要不间断地根据学生的变化重新划分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小组的调整有利于推进学生学习,积極努力地向更高层次的小组迈进,学生分层为后续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数学作业分层可行性的有力保障。
二、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基于学生分层,为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合适且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需求。例如,在教学“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过程中,对于C组学生而言,教师可设计有关“幂乘方性质”的数学作业,如(a4)3、(104)3等,这一内容难度较低,是该节课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幂”的基础内容,只有掌握了某一知识点的基础内容,才能继续学习下一层次的内容,更有利于该类学生收获成功解题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对于B组学生而言,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运算流程的作业,如(-a2)3·a3+4a2·a7-(a3)3等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解题能力等。对于A组学生而言,由于其学习能力较强,可适当为该类学生设计难度系数高的作业,如2×8n16n=222等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出n的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从某种角度来讲,当目前难度不能满足学生挑战欲望时,其就会自主探索更高难度的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在各自层次实现最高效的发展。
三、评价分层
有效的评价策略是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对评价进行科学分层,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作业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策略。对于A组学生而言,由于其能力强、作业难度高,当A组学生可以正确解出答案时应采用严格且具有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内容探索;对于B组学生而言,能力适中、作业难度也适中,适当采取宽松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难点知识;对于C组学生而言,由于其基础差、作业内容较简单,应要求学生全部掌握,采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有勇气向中等、高等难度的知识冲刺。
四、结语
数学教师的教学成效会在作业分层设计过程中发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合理、有效的作业分层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同时学生层次化的需求也会得到有效满足,在完成分层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意识、拓展思维,实现数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2):24.
[2]付淑群.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14(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