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两个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接受两种知识理论,有效缩短了授课时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二者结合大幅度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落实该教学模式,同时积极探索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加强对该模式的拓展创新。
一、帮助学生科学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教师践行读写结合教学方针的重要目的之一,良好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为提升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科学阅读方法的传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可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在相关环境下切身感受作者所处环境,体会作者心境,激发学生共情,发现文章深刻含义,探究文章主旨,体会作者表达感情。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互联网搜集作者生平相关资料,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前,以导入视频或音乐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资料或材料要与教师读写结合所用的材料有关联,且具有一定生活化、常规化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感受,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二、阅读与作文仿写相结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应把握该特点,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模仿是语文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相关文章素材,了解文章结构,有利于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教师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将阅读为写作提供的便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发挥自身桥梁作用,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层次性与模范性。层次性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从简至难,层层递进,缓慢过渡,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可由整到分,从对文章整体结构、写作思路逻辑的模仿过渡到对句子的模仿;也可由分到整,从对句子的模仿过渡到对文章结构和逻辑思路的模仿。模范性要求教师发挥模范标杆的带头作用,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仿写任务要求前,先展示自身的模仿范文,做好表率作用。同时,教师布置仿写任务还要注重仿写文章的多样性,保证学生感受各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有选择地从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
三、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创造力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目的除了通過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逻辑,为写作提供便利外,更是为了学生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想法以写作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进行相关写作,记录想法,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结合自身写作特点、语言习惯,形成自己的专属写作风格。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为寻找自己的风格会加深对自我的探索,深入了解自己,在记录自己想法的同时,锻炼了自身写作能力。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带读赏析文章内容,重点介绍文中作者对父亲背影刻画的段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后写一篇与亲情有关的记叙文,文章要求有人物某处细节描写。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读写结合模式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利用情境帮助学生切实感受作者感情,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仿写能力,在对语言风格、文章结构仿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