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随着新课程全面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落实,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素质,受到了农村小学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基于此,为优化体育教学质量,铸就特色足球教育,本文探讨农村小学校园建设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意义,进而在正确认知与价值观的引领下研究开展该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探讨农村小学校园建设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意义
足球作为小学校园体育运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整合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等内容,作为一项综合教育手段,具有团队性强、良性竞争、互助等特点,对个人与集体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课程建设校本特色课程具有以下意义。
(一)提高校园内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与运动的积极性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各项基础设施有限,在实际的足球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足球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多数情况下是让学生掌握足球规则后直接进行实践活动,学生有关足球知识理论的储备较少。但是通过建设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开展规范的足球技能训练,还可以在室内开展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从而为学生后续技巧练习提供支持,避免其受伤。此外,相较于室外实践,室内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丰富,如多媒体工具和新媒体技术等增强了足球知识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对足球知识理论的认知更为直观。动静结合的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足球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比如,“安全运动促健康”“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等,均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足球技能及正确足球运动行为的重要性和要点,进而领略到足球运动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特色课程丰富足球课程结构
虽然农村小学周围运动设施不够完善,但是当地也具有城市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即相对广阔的运动空间,学生的足球运动场所不局限于院校操场,周围空地也可以作为学生练习足球技能的场地等。通过立足当地足球运动优势进行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設实践,采取与城市小学不同的方法可以提高足球运动教育质量。此外,小学足球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这是因为农村地区小学和家长均更为注重学生的主科成绩,没有认识到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但是通过建设特色足球课程,可以使原本的足球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并在浅显易懂知识脉络的构建下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丰富教学内容。
(三)提高家长和社会对校园足球的认可度
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些改变将会鲜明地呈现给学生家长,在该情况下,家长会对特色校园足球教学工作形成正确认知,进而支持学校开展的户外体能训练工作。此外,健全的特色足球校本课程含有的知识理论也能够让家长认识到这项运动是在安全状态下展开的,这能够进一步提升家长对校园足球特色校本课程的认可。在该情况下,家长也更愿意参与到学生的足球训练中,主动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二、研究开展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增强足球校本课程特色
在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践工作时,要正确认识到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挖掘并灵活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当地相对开放的运动练习场地、线上案例资源等,进而从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建设、丰富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提高课程特色与课程质量。在挖掘农村小学足球教学资源时,首先要立足实际研发校本教材,比如,可以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院校场地、传统特色和师资力量等因素对足球校本特色教材进行研发,其中应分学段、分年级科学设置基础技能练习项目和特色体育技能项目,最好制定3~6年课程规划,以此增强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特色。在教材教学内容完善方面,要积极结合线上教育平台上有关足球教育的资源,以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原则,将足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健康相联系,增强足球校本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化,进而使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能够提升综合能力。以某小学为例,在开展足球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时,为保证学生可以在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充分的课时下展开工作,该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了“442”的课时分配模式,即每学期体育课程的40%用于基础技能项目教学,40%用于体育特色技能项目教学,20%用于其他自选项目教学。相较于以往传统的足球教育教学,学生面对的技能学习空间和项目选择空间扩大,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足球体育运动与学习方面的个体发展需求,保证了足球校本课程开展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促进学生对足球运动技能的掌握。最后,学校可以适当加大足球等体育运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如各类足球场、感统训练场以及训练器材等,以此提高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规范化和安全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学习训练氛围。
(二)建设大课间课程,促进足球学练
为实现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全面覆盖,打破室内外课堂对知识理论和技能实践的限制,在建设实践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大课间课程,以此促进学生学与练。在对大课间足球课程进行建设时,学校与教师均应明确教学目标,即强化学生体魄、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等,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每日大课间学与练内容的变化,即根据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对大课间内容进行更新,开展“温故而知新”的学练活动。另外,增强大课间活动的足球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
需求。
比如,大课间课程可以包括拉球、拨球、跨球、踩球和接球等练习内容,实际活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落实差异化实践活动内容,从而保证每个阶段的小学生都能够顺利开展足球运动,获得成长,得到锻炼。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相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足球基础技巧的强化练习,对以往的教学知识进行巩固,增强运动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增强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主动性,以此增强大课间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校足球竞赛体育与大课间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如开展“足球技能挑战赛—足球对抗赛—班级足球联赛”等,保持学生足球学习与活动参与的热情,打造学校特色足球校本课程。
(三)加强教学实践,完善课程体系
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家校合作在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实践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适当举办家校联合的足球教学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中,以此优化足球教学质量。比如,在开展足球分解教学时,在完成室内外课堂教学后,可以在运动会或是线下实践活动中加入家庭知识点问题活动,尽量让学生与家长参与其中,提高家长对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认可度,主动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要注重线上和线下活动模式的特点与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要求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足球分解动作,在掌握动作要领后交由家长检查,判断要领是否正确,切实让家长看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将学习与锻炼落到实处,一方面扩充知识量,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在良好的校园与家庭环境中发展。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反馈作用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足球运动教学,这意味着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整改,进而保证教学评价结果反馈与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由于在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中结合了线上教育、大课间课程等,所以评价方式应增加学生自评、家庭评价、组别评价和竞赛评价等,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以此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护学生足球运动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此外,细化课程考试,不将每学期最后一场考试作为最终成绩,在足球运动竞赛后、知识理论学习后、每周大课间课程结束后等均落实及时的教学评价,彻底掌握学生足球运动与知识学习时的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评价与掌握,注重學生足球学习过程,从而完善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在农村小学校园开展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协同发展。在课程实际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小学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立足于当地特色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等,以此保证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提高足球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与实践体验,促进其足球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注: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PLG5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