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

2022-05-30 17:38:26吕红莹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学生语文

吕红莹

立足互联网背景,中学语文应当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既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又能够满足语文教育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自身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等。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对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全体中学生的深远影响。

一、网络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既能丰富学习内容,又能使沟通更加便捷,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轻松、自由的良好教学氛围,促使中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积极、主動地学习。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不仅可以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态视频和图画,充分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语文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中学生的眼前。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发便捷,这样的乐学氛围可以激发中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索语文学科知识内容。

(二)转变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知识内容和运用的学习方式等全部都是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好的,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情况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发现者,而是被动接受者,而且教师也从未将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充分挖掘出来。网络背景下,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导演等多重身份,其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维持、指导以及促进。

(三)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教学能够让中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正确指引下,对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自身个性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培养协同合作能力、独立思考精神以及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引导中学生通过沟通、交流以及独立思考获取大量的知识,从而培养其运用互联网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语言文字教学中出现不规范用语

所谓网络语言,实际上就是指活跃在虚拟网络中的群体在交际时经常使用的词语,而这种语言与现今社会推广普及的规范性语言文字之间产生了一定矛盾。主要表现形式:(1)字母词语,如YYDS(永远的神)、NBCS(与我无关)、XSWL(笑死我了)等;(2)表意数字,利用数字的谐音表达意义和完成任务,如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514(无意思)等;(3)叠音词,如躲猫猫、范跑跑等。部分使用英文缩写、数字谐音等替代规范性的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与交流,更有学生将这些网络用语应用到语文作文写作当中,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语言表达上的牵强,这对规范化语言文字的使用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势必会造成规范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1]。

(二)容易导致中学生自身价值观出现偏离

在网络背景下,中学生能够既轻松又容易地获取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这部分素材资源中可能会含有诸多影响中学生价值观的信息,这对于正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的,这会对其明辨是非、判断对错和认知事物的能力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中学生自身价值观逐渐偏离正轨,这与接受教育时需要塑造的正确世界观存在偏差,从而对中学生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以及社会产生影响。

(三)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互联网是一个可用于学习和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但是网络视频、动画以及文本等纷繁多样的相关知识资源刺激着中学生的多重感官。生动的图、形象的文、具体的声并存的情形十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般会对电脑所显示出来的颜色、背景和图片等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学生往往难以抵抗住闲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而这些往往都会影响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三、网络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对教师队伍加强网络培训

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时期的网络知识,这样才能丰富自身网络知识储备量,也可以详细了解网络知识,从而逐渐拉近自己与先进网络文化之间的距离,进而在语文教学当中大幅度降低互联网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自身网络水平的提升可以快速缩小师生、生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高度重视分析和纠正网络语言,可以有效解决和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2]。

(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所以,禁止学生与网络进行接触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以此来正确引导和影响中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单纯依靠教育部门并不可取,这需要通过大力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让其意识到引导中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的重要性,进一步接受网络语言和文化。舆论媒体、教育部门和监督部门等通力合作,可以从舆论引导、主题教育以及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完成。

(三)利用互联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保持愉悦、愉快的情绪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让其头脑清明。在网络背景下,开展互联网中学语文教学能够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欲望,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自身学习表象,又可以强化中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网络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生动画面和和缓动听的音乐,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寓教于乐的动画,这可以为中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从而刺激中学生的多重感官,增加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先进的网络辅助工具不仅可以唤起中学生的学习感知,还可以激发中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让中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当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来朗读课文。朗读者绘声绘色的语言表达就已经感染力十足,再加上一幅幅与课文内容交相辉映的优美图片,学生会完全沉浸在美景和妙音当中,以至于听完之后,久久不能回神,同时还问教师能不能再欣赏一次。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聆听完自然之聲,欣赏完月下荷塘美景,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教师话音方落,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抒发己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借助多媒体设备刺激中学生感官,让学生更加贴近大自然,真切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怀[3]。

(四)运用多媒体提升语文课堂质量和效率

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具备如此性质,语文学科才成为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正确指引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够被激发出来。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为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通常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于中学生而言,文言文和古诗词相对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中学生理解诗歌等诸多经典文化。

例如,在欣赏戴望舒的《雨巷》这首现代诗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现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图景,并借此构成一个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让中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美好理想与对希望的追求与憧憬,进而对作品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动静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来刺激学生感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4]。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借助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网络条件开展教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需要用相对客观的态度来应对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并采取较为理性的方式来应对。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网络教学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在虚拟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吴立珍.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2018(7).

[2]陆运翠.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514-515.

[3]石欢.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人,2018(12):153.

[4]张立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1):59-60.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中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5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