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调节学生音乐创作行为的必要支撑,也是指导初中生美育能力提升的内在价值依托。音乐鉴赏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打造崇德启智的良好学习风气。
一、初中音乐教学鉴赏的聆听教学内容
(一)涵养审美心态
初中音乐鉴赏注重在聆听中对音乐作品做出描述,进行形式分析。一方面欣赏描述,就是描述作品内容,介绍音乐风格、艺术流派、直观感受,提炼内在主题。通过音乐主题描述,丰富音乐知识,提升鉴赏技能,接受鉴赏价值,型塑学生的审美心态和价值情怀。另一方面形式分析,是借助音乐语言、形式,展示作品感受,分析作品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要素,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塑造心态、提升信心,塑造影响初中生一生的良好精神品质。
(二)完善审美批评
初中音乐鉴赏强调内涵解释和反思评价。内涵解释体现了音乐作品的文化、精神内容,要求展示情感态度,做出内在反思,实现情感判断、价值判断、审美判断、意义判断。音乐鉴赏思考情绪变化,疏解内心焦虑,彰显行为态度。在音乐鉴赏中,通过与作品深度交往,体会参与快乐,感受艺术力量,丰富内心情感,塑造精神世界。音乐鉴赏教育通过设定合理目标,超越自我价值,激发参与者的信心,生发出战胜挫折自信,培养出勇毅坚强的性格品质,展示出耐力,经受住考验,实现人生突破。
(三)深化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和自我评价是初中音乐鉴赏的重要部分,展示个体与世界、社会间的互动价值,促进音乐鉴赏与生活、学习相互融通。借助媒介作用、艺术想象、实践能力、创造表现,通过表达音乐作品内所蕴含的美育精神和鉴赏价值,实现自身与艺术家交流,分享创作技法和审美体验,提升自我认知、自我挑战、自我革新等能力。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创新路径
(一)拓展多样教学内容
一是创建鉴赏示范课。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健全音乐教学鉴赏课程机制,加强鉴赏课程工作指导。安排音乐教研室成员主动对接,确定试点班级。集中走访、调查摸底,逐项评价活动开展、作用发挥情况。完善考核实施细则,将音乐鉴赏课程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初中音乐社团保障机制,引导条件成熟的社团成立功能性学生音乐兴趣小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初中生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
(二)创设典型教学情境
首先,深化音乐鉴赏支撑点。定期举办鉴赏教学培训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计划,集中进行学校教育和能力提升,开展相关培训。其次,找准工作结合点。依托音乐教学鉴赏课程主阵地,营造学习氛围,开展教学主题活动。引导举办音乐鉴赏教育志愿活动,动员音乐社团、志愿者服务队,宣讲音乐史,助力艺术活动示范点创建。
(三)完善亲情教学模式
(1)凝聚共识。通过作品内容分析与技法讲解,把音乐鉴赏落到实处,用心、用情服务学生,增强广大学生的获得感。结合中外音乐史学习教育,立足发展新定位,把握音乐欣赏教学工作形势,强化教师理论武装、深化规律认识,把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转化为工作效能。(2)学生至上。始终把以学生为中心放在第一位,畅通教学意见反馈渠道,保证音乐鉴赏的整体课堂效果。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内生动力激发策略
(一)消除畏难心理
优化教学环境,采取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适应、融入环境,进入所设定的鉴赏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基礎、强化、提升层次。
(二)克服不良心态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降低音乐鉴赏要求和难度,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消除其自卑心理。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意志品质。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让其了解音乐作品鉴赏要领,掌握动作规范,从兴趣点、切入点入手,增强学习趣味性和灵活性,体验音乐鉴赏的乐趣。
总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要聚集重点,型塑美育心态,增强鉴赏能力,完善审美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与价值规范,以更好地凝聚教学合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的内生动力。
作者简介:李彦,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音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