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

2022-05-30 10:48:04陆强
教育界·A 2022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科学素养初中生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教育者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借助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对教学方法及内容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生物知识素养,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文章以中考为背景,对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的构建做出一些策略上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素养;信息化课堂

作者简介:陆强,男(1978—),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中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提升对科学的认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生物教学课堂开展的根本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科技与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充分促进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升生物学科知识素养。

一、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科是理性学科,这就决定了生物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传统教学让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提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生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无形中爱上生物学科。

(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教师可以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在课堂内创建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收获知识,形成深刻记忆,提升学生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生物教学效果与效率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高质量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初中生物教师通过主动创建信息化的生物课堂,完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与效率,高效地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构建。

二、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的现状

(一)家长、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家长在面临中考前情绪十分紧张,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中考成绩,所以家长常常严格管控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地点,导致学生无法借助信息化设备获取一定的课外生物知识。同时,这在无形中也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关注与压力,使得学生心理过分紧张,不能将精力集中于学习,最终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再者,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强调自身在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为了紧抓学生的生物知识素养,就算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生物课程的教学,也是一味地把课堂“主宰”于自己的手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敢偏离教师设定好的学习路线,发挥不了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逐渐产生害怕学、不愿学的心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但过于紧绷、压抑的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迫感。家长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多多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获得生物知识素养。

(二)学生过分依赖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构建信息化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常会需要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生物相关的知识资料,长久以往,学生可能会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前预习教材中的知识,不认真听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产生松懈的念头,导致课堂知识理解不透彻。再者,由于互联网门槛较低,信息往往真假难辨,知识也不一定准确,如果学生学到的是错误的生物知识,还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生物翻转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创建生物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内教师不再进行知识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还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时间教学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有效优化与创新[1]。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教学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还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把翻转课堂有效地融入初中生物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从而把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生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并且让学生从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进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当在构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知识要点发送到电子白板上,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认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学习,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它们分别有何种特征,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再将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再向教师提问。这样,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可根据学生们的问题着重讲解,展开具体分析,并利用电子白板将知识点进行保存、下载,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问题的答案,对生物知识点形成更深刻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高效率地掌握了生物课堂上的知识点,还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及生物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新中考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二)创设情景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

基于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教师要明确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目标,优化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有效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素养[2]。在初中生物教学构建中,情景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理解、吸收知识,提高生物知识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时,教师要以教学目的出发,让学生学习种子的主要结构,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做到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高的原因等。首先,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及拓展知识点,为学生准备课堂上的生物教学内容。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种子让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种生物种子的特征,让学生对于其不同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假如你是一家种子店铺的老板,最近新进了一批不同的种子,但因为外包装破损,导致所有的种子都混合在一起了,请你根据种子的不同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此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较为常见的种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对其进行分类,并且结合知识点进行阐述为什么这样分类,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述正确与否做出相应评价,以提高学生对种子的深度认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三)巧妙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素养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下,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还会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构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时候,应当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创建的生物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自身内在的学习潜力,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素养,从而提高整堂生物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3]。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抽象生物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化成简单的动画形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些基本血液知识,如血液的组成成分、成分的主要功能等,再进行有效的生物知识拓展,帮助学生了解血液相关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血液知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影像,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分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貌特征,学习其对应的具体功能,再比较三种细胞的差异,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解读日常体检中的血常规化验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下,降低了血液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和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生物知识素养。

(四)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述,而缺乏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只能简单获得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所收获的知识,往往会更加记忆深刻。因此,教师应当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创设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4]。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起到输送血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构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对心脏结构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内容为原地跑步。待到学生跑得气喘吁吁后,教师再让学生停下来并仔细感受心脏的跳动速度变化。小组中可以事先选出一个记录员,记录其他同学运动后的心脏变化与感受。之后,各小组再聚集在一起,将自己所感受到的心脏变化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知识分享出来与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出新的灵感与知识,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在此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获得提升。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实践,学生们更能真实地感悟到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且在探索中进一步加强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從而逐步形成严谨科学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信息化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素养与能力。鉴于此,教师要把网络资源与初中生物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收获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为将来的生物学习和日常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娟.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1(12):47-48.

[2]董琳.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探讨[J].科幻画报,2021(09):99-100.

[3]叶俊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及中考命题建议[J].新课程,2021(29):48-49.

[4]孙小玲.新中考下初中生物实验信息化教学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6):175.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堂科学素养初中生物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东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21:27:45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55
信息化课堂体验, 创新型教学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0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