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
摘要:目的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取得更佳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按服药与进食先后及特殊时间合理择时服药;按1日节律合理择时服药;按中药的药性合理择时服药。结果 中药是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口服中药汤剂的时间是以病位、病性、药性为根据进行选择的。结论 中药汤剂通常为1d服2次,最佳服药时间是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具体还要根据患者病性、病位情况及中药药性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以期达到中药最佳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汤剂;择时服药;辨症服药;辨性服药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药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早、最广泛、疗效最可靠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处方组成及用量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的优点是中药其他剂型难以相比的。中药的服用时间对其药效有很大的差异性,历代医学家对中药的服用时间很讲究。在我国,择时服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学,“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择时服药是为了充分激发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同功能的活动高潮,适应人体生理节律周期性的变动,同步协调生理功能的高潮与药物的效能,使药物产生最大作用,激发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1]。
1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
中药的服药时间是困扰广大患者和医药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大多数患者取药后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时间服用。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也是合理用药的要求。《神农本经》名例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胸膈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早晨)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医心方》葛仙翁曰:“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生之药,以食后服之”[2]。
1.1 清晨空腹服
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3]。
(1) 峻下逐水,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2) 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3) 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迅速发挥药效,以增强药效。(4)多用于肿瘤患者偏实证者。
1.2 饭前服
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即饭前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一般饭前30~60 min服药,胃中空虚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中医观点认为,饭前服药这种行为更加容易使药力得到发挥,故多数药宜饭前服用。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以及水湿等病证[4]。
(1) 治疗虚症,滋补的中药最好在饭前0.5~1 h食用;补脾胃的更要在饭前食用,有保护肠胃黏膜的功效;补肾中药在饭前食用吸收效果更好。(2) 如果是一些异味比较浓、对胃有刺激的中药,最好选择在饭前1 h服用,以免饭后服用引起病人的恶心、呕吐,导致把吃进去的饭都吐出来。(3) 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4) 《神农本经》名例记载:“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从部位上看,它比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病位在下,心肺胸膈、胃脘以下的病症,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1.3 饭后服
饭后服指一般在饭后15~30 min服藥。
(1) 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用。(2) 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3)《神农本经》名例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如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4) 肿瘤患者偏虚者及头颈部肿瘤患者。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
1.4 餐间服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1.5 特殊时间服药
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时间服用。
(1) 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2) 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3)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5]。(4) 补阴药、收涩药、涩精止遗药、治遗尿症药物:中医认为,睡前服药才可以让药效及时发挥作用。(5) 宜在晚间服药,如早晨发病的五更泻。(6) 昼夜服:若属于一些急性疾病,又或者慢性疾病,是可以昼夜服药,这样才可以让药效持续发挥出该有的治疗作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散治风热证,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规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做服”。而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大多认为这些药物的服药方法十分麻烦,往往不容易做到。不过,急症以及重症患者必须是昼夜服。(7)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6]。(8) 顿服或不拘时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千金方》载:“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目前,一般肿瘤急症,如出血、梗阻等亦采用顿服法;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 h服1次) 。(9) 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多次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7]。
2以日节律合理择时服药
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 ,合理择时服药。
2.1 清晨
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宜服补肾药、行水利湿药、驱虫药及催吐药[8]。
2.2 午前
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金代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为阴之分,不当发汗”。中医学认为,在午时前人的气属于升的状态,机体生理功能处于上升运动的状态,此时不仅是人体正气在上升,病气也是如此,病邪最主要的出路就是 上外与下内两个方向,在上午服药,此时人体的正气得到帮助,能迎合人体的正气上升以提高疗效。
2.3 午后
宜服泻下药、补阴药。
2.4 睡前
一般在睡前15~30 min服用,如安神药和固精止遗药;睡前服药有助于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2.5 入夜
宜服滋阴养血药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服用;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用。
2.6 夜卧
宜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以用于治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
3按中药的药性择时服药
3.1 解表药
应及时服用,防止病邪由表入里。
3.2 清熱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里热症;本类药物性凉,易损伤脾胃,宜于饭后服药。
3.3 补益药
一般宜饭前空腹服用,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空腹服用是指,早饭前1 h或晚饭后1 h服药。补阴药:一般宜晚上服1次,可提高疗效。危急重症:应及时服药,为保证药力持续发挥,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补心脾、安心神药物:应用于治疗失眠多梦,选用的安神镇静药物,最好在睡前半个小时服用,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药物效果,以达到心静安神的作用。另外,由于睡眠中胃肠蠕动的减弱,使中药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可以充分的吸收,达到中药的充分利用[9]。
3.4 镇静安神药
睡前1~2 h服用,有利于入睡。
3.5 涩精止遗药
早晚各服1次。
3.6 截疟药
发作前3~5 h服用,以发挥截疟的功效。
3.7 峻下逐水药
清晨空腹服用。
3.8 泻下药
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已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历代医家对泻下药的服用时间大致分为3种:一是午后进药;二是日晡(下午3~5点) 时进药;三是入夜服之;不宜在午前服用。
3.9 止泻药
及时服用,按时再服,泻止停服。
3.10 润肠通便药
空腹或者半空腹服用,利于消除胃肠积滞。
3.11 驱虫药
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药物可迅速入肠,利于驱虫。
3.12 祛痰药
饭前服,使药物刺激胃黏膜,间接促进支气管分泌物增加,从而稀释痰液。
3.13 平喘药
在哮喘发作前2 h服用。
3.14 健胃药
用于开胃的宜饭前服用;用于消食导滞的宜饭后服用,可使其充分接触食物,以达到消食化积的作用。
3.15 制酸药
饭前服,可中和胃酸,以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黏膜的刺激。
3.16 涌吐药
宜清晨、午前服。
中药汤剂的择时服药与中医辨病服药、辩证服药和辨药性服药的有机结合。目前,中药通常1日1剂2次分服,中药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消化吸收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这时喝中药不会影响吃饭。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天3次或者每隔4 h左右服药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急病不拘时服。个别汤剂有特殊服法,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用,鸡鸣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效果较好。不同的药服用时间不同,喝对时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的功效。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取得更佳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服药时间不当,扰乱人体生理节律,会产生或加大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不可忽视合理择时服药。
参考文献
[1]刘倩,吴腊梅,钟木英.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探讨择时服药法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12-13.
[2]王静,毛晓丽.神农本草经图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6.
[4]“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研究团队.开拓《黄帝内经》理论实验研究之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阐释“四时五藏阴阳”[J].世界中医药,2018,13(5):1-10.
[5]Novoa M,Baselga E,Beltran,et al.Interventions for infantile haemangiomas of the skin[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9,180(3):e92.
[6]Guillebaud J Reducing withdrawal bleeds (letter)[J].The Lancet,2000,355(9221):2168-2169.
[7]Skegg DC Oral contraception and health (editorial; comment)[J].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9,318(7176):69-70.
[8]Jomard A.,Rivier M.,Bertino B.,etc Trifarotene的药理学[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8,179(2):124.
[9]Yan KX,Zhang YJ,Han L,etc 预测甲氨蝶呤临床疗效的临床因素[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9,18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