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丽娟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中药汤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60例乳腺癌患者从我院抽选,按照术后的治疗方案分成不同组,并判定治疗后的疾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指标、毒副反应率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中药汤剂疗法作用突出,可预防毒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汤剂;乳腺癌;治疗效果
乳腺癌作为临床的一种多发性肿瘤疾病,给患者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均借助手术疗法治疗,然由于手术创伤、肿瘤本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效果不满足需求。故而,需探究有效的术后辅助性疗法,以改善预后,预防病灶转移。近年来,我院将中药汤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中,取得突出效果。为更好地判定其应用价值,现汇总我院患者的详细资料: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60例乳腺癌患者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9月抽选,按照术后的治疗方案分成不同组,其中,30例对照组,年龄段30-62岁,平均(4914±1.6)岁;疾病史5个月一3年,平均(1.2±014)年;30例实验组,年龄段31-63岁,平均(49.5±1.7)岁;疾病史6个月-3年,平均(113±0.5)年。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无区别,P>0.05。
1.2疾病诊断
(1)纳入标准:6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预计可存活半年以上;
(2)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损伤、资料不全、药物骨膜等患者于治疗前排出本次调查。
1.3方法
3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而30例实验组患者则使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药方:蒲公英、蛇舌草、半枝莲各30.0g,鱼腥草、穿心莲、石上柏各10.0g,七叶一枝花、山慈菇、猫人参、猫爪草各15.0g,药物需煎服服用,每天1剂,早晚各服一次。
1.4评定项目
统计两组患者预后的CD3+、CD4+、NK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数据,CD3+、CD4+、NK指标变化属于计量资料,毒副反应属于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并分别实施t、卡方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临床CD3+、CD4+、NK指标变化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NK指标统计无区别,P>0.05治疗后相应指标明显变化,两组统计有区别,P(0105,数据详见表1。治疗前。
2.2临床毒副反应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毒副反应者5例,占比12.5%,包括:恶心、感染、过敏、脱发;对照组毒副反应者15例,占比50.0%,包括:恶心、感染、过敏、脱发、腹泻、高烧。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统计有区别,X2=7.500,P=01006。
3讨论
报告显示,肿瘤疾病的发生和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关,细胞免疫功能的受限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乳腺癌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大多实施手术疗法,然由于部分患者术后机体元气大伤,血气亏虚,再加上化疗药物的使用,间接诱发系列毒副反应,降低总体效果。故而,临床需为其制定有效的中医辅治疗法,以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所使用的自拟中药汤剂由蒲公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穿心莲、石上柏、山慈菇、猫人参、猫爪草等成分组成,其中,蒲公英具有利胆、缓泻的功效,蛇舌草具有清热、抗肿瘤、热淋的功效,半枝莲具有消毒、凉血、止痛、散瘀、清热的功效,穿心莲具有消肿、消炎、止痛的功效,诸多药物成分的联合使用,可实现最终的益气、健脾、散结、疏肝目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3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药汤剂,治疗后的CD3+、CD4+、NK指标变化程度高于基础疗法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说明:临床将自拟中药汤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可更好地改善免疫功能;从治疗后的毒副反应上来看,研究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说明:中药汤剂可从根本上规避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综上,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中药汤剂疗法作用突出,可预防毒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