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然追求

2022-05-30 16:00谢庆鸿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素养课堂

谢庆鸿

摘要: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做到:巧用经验出发、优化教学流程、活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妙解生活问题等,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思政大课堂,把教学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素养;必然追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使教育“活”起来,让学生感受思政教育在生活中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生活化理念,滋养与锻炼学生的思政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1   导入课堂:巧用经验出发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巧妙创设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切实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巧妙创设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也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拉近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进行“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来进行导入,然后根据视频内容,创设生活情境1:十一长假马上就要来了,你的父母打算在假期带你出国游玩。但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他们把制定出游攻略的任务交给了你。为了制定出游攻略,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天气、出行路线、国家介绍、景点、餐饮、住宿、文化习俗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影响力无处不在。创设生活情境2:妈妈听说“法国埃菲尔铁塔”非常有名,请你查询一下关于埃菲尔铁塔的知识,引出善于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做到“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创设生活情境3:为了记录游玩的美好瞬间,爸爸决定让你在网上买一台价格在5000~6000元之间的单反相机,展开世界主要“不同品牌照相机”讨论,引出中国要积极主动地从不同文明中获得滋养,生成智慧。创设生活情境4:爸爸决定在某国采取自驾的方式游玩,请你规划一下自驾路线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汽车文明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青春的脚步”一节课教学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青春舞曲》导入,以优美的旋律渲染学习氛围,让学生聆听美妙的音乐,感受语言的艺术之美,从而感受到青春的无限美好。让轻松的情境给学生带来高昂的学习热情、活跃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由此,能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2   融入课堂:优化教学流程

“活出生命的精彩”是七年级部编版新教材专门开设的生命教育学习单元最后一课的第二框内容,可以说是整本教材的落脚点,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笔者设定本课的知识目标: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能力目标: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对比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

上课之初,笔者播放了一个有关尼克·胡哲励志人生的小视频,让学生谈感想,引出课题。之所以选择尼克·胡哲这个人物,是因为他能传递正能量给学生。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在“传递温暖”这个环节中,笔者播放了“穷男孩与鞋的故事”的视频。其实笔者在寻找教学资源的时候,发现好几个类似的视频,但是最终选择这个视频,是因为视频中的小男孩与初中学生年纪相仿,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果然,学生在看完这个视频后,非常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视频内容已经渗透到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到温暖。

例如:在“走近尼克·胡哲”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选用了尼克·胡哲说过的一段话,“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选用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问,第一问:“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你同意这句话吗?第二问:“为什么?”其实到这就已经能引出教材上的内容了,也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但是,道德与法治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继续追问:“态度很重要,那你觉得我们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引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接着告诉学生一个人生小秘诀:“如果你想要美好人生(高质量的生命),对待生活必须积极!”

小明同学被尼克·胡哲的故事感动了。小明立下志向:“我要认真学习,长大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做平凡人,要像伟人一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教师提问:“伟人伟大之处在于什么?你赞同小明说的要像伟人一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吗?为什么?平凡的人应该如何铸就生命的意义?”学生探究后,展示研讨成果,与同学分享交流。同时,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也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记录,及时补充见解,而不能只顾自己说,不愿聆听他人的观点。

最后本课在板书设计的时候主要围绕关键词展开,选择了填字这种教学方式,兼顾本课的情感方面,进而达到实用、美观。当然,板书更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规范地书写出来,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笔者看来,好的板书可以点亮课堂,增强课堂实效,使学生爱上课堂。

3   灵动课堂:活用生活情境

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准备作业:“上网查找消费者享有哪些受保护的权益。”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参与材料的搜集,并指定学生进行资料汇总,尝试制成演示文稿,最后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汇报。汇报后,让学生进行集体探讨,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最终总结出“社会生活要讲道德,消费者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合作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超越课本,走进更加广阔的网络时空,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化为动态的、可持续性的研究话题,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生活中的一句幽默,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同样,课堂上教师的一句句幽默制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学效果倍增。在授课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课外信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充满渴望,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不枯燥乏味。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够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堂情境,如小小辩论赛、即兴演讲、我会讲故事等,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进行这些策略性环节引领,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

4   互动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进行感悟、体验和践行,抽象的学科知识有时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尽量创造出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紧密联系的场景,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并让学生能够以生活的视角看待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时候,可以先用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区域情况展示,勾起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想象或者回忆,但是长期这样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会让学生逐渐失去新鲜感,并认为这是教学的固定方式,之后不再愿意参与讨论,这也失去了互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议教师在新课伊始先为学生创立一个情境,在东西部差距的问题上让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有些学生可能知识积累较多,可以与别人分享。最后再由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互动热情。

拓展学生互动范围。教育理念首先要确定是以学生为主体,而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考虑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与主体教学的特点。道德与法治知识包括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回答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包罗万象,但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仅仅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归结于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其实人类的活动及创造的文明、国家的产生及发展规律都包含在道德与法治知识范畴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酝酿发展,教师应将拓展多元思维方式教给学生,并不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 例如,在学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教师的教学计划是让学生熟知中国与世界相连、中国与世界共发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担当、中国机遇、中国挑战,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局限于此,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生不断深入研究和分析过程中会产生彼此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中国入世20年带给中国、带给世界变化的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解读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而且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认知和思考角度。

提高师生互动频率。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的“中心”,学生需要围绕着教师进行讨论,这种互动方式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而目前我们所倡导的“生生互动”更多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的融合。例如我们在讲解“开放互动的世界”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伊始说说自己对今天世界的印象,并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再问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有哪些,今天的世界是怎么发展来的。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回答,也有少数同学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但是他们所说的也不一定是世界的全貌。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讨论的重点划分为几个主要国家担任的主要角色,例如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什么作用,继而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要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水平比较相近,不能让小组与小组之间有过大的能力差异。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频率,并让课堂变得热闹。

互动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特别是创造、表达等方面都会得到发展和培养。

5   课后实践:妙解生活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实现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应用以下两种形式将生活中的问题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起来。形式一:教师创设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形式二:让学生展开联想,思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生活问题。通过这两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且还能深化学生使用道德与法治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我们在调查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时,学生通过调查当地的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些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展,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均获得了较大提升。

课后实践,实现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是学科教育的价值所在。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才能完成的,这也必将使教育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导入课堂、融入课堂、灵动课堂、互动课堂、课后实践等环节,来巧用经验出发、优化教学流程、活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妙解生活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魅力,增强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道德與法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常态,也是教师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1]庄兵.道德与法治课小情境教学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0):36-38.

猜你喜欢
生活化素养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