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本课程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特点创设的课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兴趣;因地制宜
作者简介:江玉红(1979—),女,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田庄幼儿园。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兴趣点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班本课程就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生成的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班本课程内容可以是师生由某一个疑点引发的讨论活动,也可以是教师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的实践活动。因此,班本课程的开展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帮助幼儿构建知识体系。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促进幼儿认知的不断发展。接下来,笔者针对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根据幼儿兴趣点,合理开发班本课程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常常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结合现有资源,进行班本课程的建设[1]。
(一)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兴趣,生成班本课程
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师要将这些教育契机生成班本课程,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使幼儿学习到一些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看到树枝上的小燕子和麻雀,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对鸟类进行探索。比如问道:“麻雀、燕子、喜鹊等鸟儿如何区分?鸟儿吃什么?鸟儿为什么能飞翔而人却不会飞?”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给幼儿讲解这些知识,或者让幼儿家长带幼儿去鸟类动物园参观,使幼儿积累丰富的鸟类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当幼儿掌握一定的鸟类知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鸟类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要保护鸟类?人类怎样才能与鸟类和睦相处?”这样,幼儿在探讨交流中从了解基本的鸟类知识进阶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完善知识框架。
(二)利用幼儿持久的兴趣,开发班本课程
教师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都能成为班本课程的素材。能使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能进行深度探索的事物或活动才能成为班本课程的素材[2]。比如,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感兴趣,这是玩的需要;幼儿对糖果感兴趣,这是吃的需要。这样的兴趣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暂时的兴趣,幼儿对玩具、糖果等并没有深入探索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兴趣并不适合成为班本课程素材。而如观察、饲养小动物等兴趣活动就适合成为班本课程素材,因为幼儿需要持续地观察与探索,才能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而且幼儿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三)利用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建设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资源除了要选择幼儿持久性的兴趣,还应该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远离幼儿生活的事物或活动,不适合成为班本课程的资源。比如有的幼儿对太空探索感兴趣,但太空是神秘的,远离幼儿的生活,因此并不适合成为班本课程资源。而像种植作物、观测气象变化等活动与幼儿日常息息相关,也能够让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可以成为班本课程的素材。
幼儿的认知结构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因此班本课程素材应是幼儿能保持长久兴趣的活动或事物,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活动或事物,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上的活动或事物。
二、因地制宜,丰富班本课程内容
教师除了关注幼儿的兴趣,还要放眼当地的物质与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班本课程,从而丰富幼儿的学习素材,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如此一来,幼儿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对家乡资源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家乡的喜爱,培养乡土情怀。
(一)结合当地物质资源,创设班本课程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物产,这些物产是乡土记忆的载体,幼儿常常能接触到。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物产,创设班本课程,引导幼儿探讨、学习。比如,幼儿园处于沿海地区的,教師可以创设“紫菜的生长探究”“各种各样的海螺”“我认识的鱼类”等与海洋资源相关的班本课程,帮助幼儿认识各种海产品,进一步加深对大海的了解。幼儿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师可以开展“认识水稻”“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可以做成的食物”等班本课程,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种植、家乡特色食物的制作过程等。幼儿园所在的地方盛产陶瓷,幼儿日常接触的陶瓷比较多,教师可以开设“认识陶瓷的美”的班本课程,让幼儿走进陶瓷厂,通过参观、听讲解等方式,了解各种陶瓷制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结合当地传统工艺,创设班本课程
幼儿园有很多活动都是手工活动,为了丰富幼儿的手工活动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当地传统工艺,创设班本课程,引导幼儿开展特色手工操作活动。比如当地具有传统的泥塑、扎染等手工艺技术,教师可以创设“好玩的泥塑”“有趣的扎染”等班本课程。这些班本课程既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当地传统工艺的兴趣,让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家乡传统技艺的美。
三、坚持引导为主,实施班本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不论是课程资料的搜集整理,还是班本课程的组织开展,教师都应该让幼儿充分参与,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而吸收知识。
(一)引导幼儿自主开展实践活动
当幼儿在班本课程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而不是直接告知幼儿答案。比如在种植青菜活动中,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各个环节都让幼儿自己组织并实施,笔者只是在旁进行指导。幼儿发现青菜叶子上有虫子,于是怎样消灭虫子便成为幼儿讨论的焦点。笔者便给幼儿时间进行讨论,并认真听幼儿的想法。他们有的说可以每天捉虫,总有捉干净的一天;有的说可以打药水;有的说不能打药水,因为青菜是绿色食品;还有的觉得可以请鸟儿来捉虫,也可以养小鸡吃虫子……最后,幼儿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养殖小鸡。于是幼儿决定将青菜地用栅栏围起来,笔者给幼儿提供了栅栏,幼儿将青菜地围起来后,笔者又鼓励家长来支持幼儿的活动,有的家长买来小鸡,投放进青菜地,还有的家长在青菜地里简单搭建了“小鸡的家”。就这样,幼儿不仅自主种植了青菜,还自主解决了青菜害虫问题。
(二)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有一些班本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去理解知识,让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比如在班本课程“牙齿保卫战”中,幼儿对蛀牙很好奇,但是对蛀牙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于是笔者创设了小实验“蛀牙是怎么形成的”,让幼儿把鸡蛋壳当成牙齿进行实验。幼儿将鸡蛋壳放进果汁和可乐里,每天观察蛋壳的变化,并将其变化结果记录到本子上。不久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放在果汁里的蛋壳外面开始出现小小的斑点,放在可乐里的蛋壳变得很脆弱,一碰就裂开了。幼儿通过这个小实验明白了人如果经常喝果汁、可乐等饮料就容易产生蛀牙,因此喝饮料要适量,还要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此外,这样的活动还让幼儿意识到遇到难题可以通过实验探索出答案,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交流探讨
幼儿的经验不仅来自探究活动,经验分享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让幼儿的思维互相碰撞,进行更深刻的学习认知活动。
1.将幼儿的争论引导为有效的学习活动
在班本课程的学习中,幼儿有时会产生争论,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把幼儿的争论变成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经验。比如笔者在开展班本课程“有趣的蘑菇”时,班上两个学生就蘑菇是不是植物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学生A说:“蘑菇有根、有茎,看着就像植物。”学生B说:“蘑菇的下半部分不是根而是菌丝,因此蘑菇属于菌类。”两人争执不下,笔者适时介入,让他们去阅读故事书《蘑菇的故事》。两个幼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学生B已经认识了许多字,于是他将书里的内容大声读给学生A听,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就一起来寻求笔者的帮助。最后,学生A知道了蘑菇属于菌类,不属于植物,学生B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植物与菌类的区别。
2.引导幼儿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
在班本课程的学习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在班本课程“养蚕”中,有的小朋友发现蚕不吃桑叶了,以为蚕生病了。笔者提示幼儿蚕不吃桑叶应该是在休眠蜕皮,而不是生病了。幼儿对蚕休眠蜕皮充满疑惑,纷纷讨论蚕要休眠多久,蚕是如何蜕皮的,等等。笔者以蚕的休眠蜕皮为探究主题,引导幼儿组成学习小组,给幼儿提供科学记录表,让幼儿一起观察蚕的变化。在此过程中,笔者提醒幼儿仔细记录蚕一共要休眠几次,每次分别休眠几天,蚕蜕皮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等,并让幼儿分工将其记录下来。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蚕的蜕皮变化,各自分享经验。在经验分享中,幼儿的养蚕技能与认知水平得到了相应提升。
四、给幼儿创设班本课程活动区域
教师要给幼儿创设适合进行活动的环境,让幼儿能自由参与班本课程的活动。比如在活动室内专门开辟出班本课程学习区域,并且投放有关班本课程的图书、活动材料等,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班本课程区域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幼儿正在学习的班本课程投放丰富的材料,使幼儿能进行充分的学习。比如为了更好地开展班本课程“牙齿保卫战”,笔者投放了有关正确刷牙的流程图、牙刷玩具和牙齿模型等,让幼儿自己看着流程图给牙齿玩具刷牙,从而了解正确刷牙的方法;笔者还投放了幼兒牙齿与成人牙齿的排列图,让幼儿数一数儿童和成人分别有多少颗牙齿,了解儿童和成人牙齿的区别。此外,笔者还投放了观察记录表,便于幼儿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活动区域中,投放有关班本课程学习的材料,能够给幼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此外,教师要注意,班本课程材料的投放要便于幼儿取放、收拾、整理。
当然,教师除了给幼儿创设专门的班本课程学习区域,在其他活动区域中也要投放相应的班本课程材料,以便幼儿进行更为全面的班本课程学习。比如针对“牙齿保卫战”这个班本课程,在科学区域投放显微镜,让幼儿用显微镜观察龋齿的变化,进一步了解龋齿的形成过程与危害;在生活区域中投放相应的安全标语,提醒幼儿走路时要注意,不要摔跤,以免磕碰到牙齿;在语言区域中投放有关牙齿的绘本图书《牙齿的故事》《我的牙齿你的牙齿》《牙齿旅行记》等,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牙齿的相关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幼儿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结语
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帮助幼儿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指导水平,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班本课程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班本课程是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教师要让班本课程成为幼儿学习的常规课程。每当一项班本课程接近结束时,教师要观察幼儿新的兴趣点,积极开发新的适宜幼儿发展的班本课程,让班本课程成为促进幼儿不断进步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蔡娟.浅谈班级微课程在主题活动中的建构[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8.
[2]狄淑敏.让幼儿在课程中自由徜徉:谈如何源于幼儿建构与实施课程[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