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很多课程之间都形成了有机的联动教育模式,以助力学生素养的全方位提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也使课程之间的联动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信息化技术从走进课堂,到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优势不言而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科目,围绕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小学数学美育课堂提出见解。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小学数学;美育课堂
作者简介:盛洁(1979—),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不单单能提升学生的数字认知和计算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情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课堂讲解,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应对考试,没有对数学课程的美育价值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利用,大大影響了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工作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形联想
数字的诞生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认识受到图形影响的成果,可以说数字与图形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信息手段呈现形式多元化的优势,带领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其学会数形联想,为后续的数学美育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象形联想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喜欢借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引导学生记住数字的外形,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改良。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数字时,可以通过动态的图像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数字和物品之间在外观上的相似性,进而使学生对数字的形象之美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达到基础美学教育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让1通过变形转化成一根筷子,让2变成一只在水中游泳的鸭子,让4化作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等等。
(二)引导学生从图案中发现数字
既然数字可以通过“变形”转化成一些熟悉的图案,那么在一些漂亮的图案中也可以找到课本中所学到的数字。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中选出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且具有一定画面美感的图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找到所学过的数字。此过程既有游戏的趣味性,学生还能从中体会到数字和图画之美的完美融合。比如在“认识图形(一)”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屏幕展示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一条蜿蜒小路,先让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然后再引导学生看一看这条小路的外形像自己学过的什么数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在各类图形中寻找数字的习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从数字中感受线条的合理搭配
阿拉伯数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很多次演变,不仅变得更容易记忆和书写,在外形上也更有匀称感,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教学之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学到的数字,品味数字在结构上对线条的合理运用,体会其中所表现出的匀称之美。例如,在带领学生认识完数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像语文习字那样将数字一个个写进田字格里,感受每个数字的占比,并借助幻灯片或立体投影的方式让数字“站”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借助这种直观的方式对数字中线条的搭配和匀称美产生初步感知[1]。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几何教学
几何教学是极具美育资源和价值的。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还涉及不到比较高深的几何知识,但一些基本的图形认知却恰恰是培养学生构图美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几何教学为美育核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几何认知。
(一)通过图形对比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感知
每个图形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性质,这种性质是客观上的,也是人们主观感受上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成像的动态化优势,让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性质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对不同图形所展现出的几何美收获更深刻的体会。比如,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播放一组幻灯片,分别展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在屏幕上翻转、滚动的画面,并询问学生哪个图形的运动显得最流畅?学生们很容易地就可以得出“圆形”的答案,教师就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圆形在视觉上的圆润感,完善学生对于圆形的认知。
(二)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构图意识
如何在绘画等美学创作中表现出事物的美感是美育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构图意识和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观察图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同一个物体在不同角度、距离和位置的观察下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做到通过画笔可以较好地复刻观察结果,形成正确的构图思维。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软件制作一个动态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长方体处于近距离和远距离的情况下在大小上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进而使学生在掌握三视图画法的同时学习到近大远小的基本构图常识。
(三)通过图形搭配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构图美感
图案之间的搭配常常比线条更能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用学生所熟悉的几何图形搭配出一些有趣的图画,并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在纸上画一画,以此来锻炼学生利用图形搭配表达美的能力。比如在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一边用触屏笔在屏幕上画出许多正方形,在画的过程中还可以念出绘画口诀:“一张四方脸,两只四方眼,方方的肚子在中间,方方的四肢长两边”,最终为学生画出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也试着用这种办法在纸上画一画[2],看看学生是否会有更加新奇的搭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构图美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融入生活中的美学元素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和用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更多蕴含美学因素的内容,进而达成开展美育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生活事物帮助学生进行图形认知
图形在生活无处不在,且很多生活事物在形状、构图的设计上也极具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看到了哪些自己知道的图形,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图形认知力,并在客观上使学生受到这些组合方式所蕴含的美感的熏陶。例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拍的方法获取一些照片,而后用软件制作成视频或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从汽车、楼房或者印满各色图形的衣服上找出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发掘隐藏图案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一举两得。
(二)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规律感
绝大多数能给人带来美感的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因而对学生规律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规律感的环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联想,感受这些环境中具有规律的图形、线条或色彩带来的美的享受。比如在完成“等差数列”的教学讲解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马路上的行道树、公园里的座椅以及小区围栏上的栏杆等,让学生感受这些事物中所存在的排列规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规律感。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乐于参加趣味的实践活动,也更容易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基于这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学习体验来发掘数学中所蕴含的美。
(一)利用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色彩美感
色彩是形成视觉美的主要元素。教师可以在一些涉及图表或几何内容的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填色活动,让学生能够对颜色的搭配形成初步认识,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色彩美感。比如在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一课的教学讲解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画板上列出一组数据,一边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数据的大小关系,一边在画板上画出对应的数据条,然后选择学生上来给这幅统计图填色,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让学生选出哪个同学填的色最易于识别也最漂亮[3]。
(二)利用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的图形感知
虽然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已形成了初步的图形感知能力,但这一工作仍需得到加强。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玩一些锻炼图形感知能力的游戏,让学生在运用各种几何知识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强自己对图形的感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带领学生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先后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洞,让各组派出代表来说说每种洞都能容纳哪个图案顺利通过;之后教师可以增加难度,让洞的形状具有图形的组合效果,看看学生还能不能快速得出答案。
(三)利用趣味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形提炼
能力
美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元素中提炼出符合自己理想效果的美学元素。针对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玩一些带有图形提炼向的游戏,使学生逐步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辨识能力,并培养其独特的图形美感。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色盲检测图,并将其中的数字元素替换成学生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而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依次派出代表来找出检测图中隐藏的几何图案,结果正确且用时最短的便可为本组加一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便为获胜方[4]。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第一平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既要依托信息手段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也要兼顾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开发和提升,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能获得能力提升。
(一)借助线上绘图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通过线上平台布置、完成、收集和批改作业不但具有更高的效率,还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趣的作业体验。教师在完成课程的教学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线上绘图软件进行一些图案绘画或图形组合方面的练习,并将相应的成果通过微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自己,以此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实践平台。比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利用电脑自带的绘图板或易绘等在线绘图工具,用本课所学到的三种几何图形画一幅简笔画,最后再发给老师批改评价。
(二)借助社交软件布置亲子互动作业
小学生更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亲近,也更希望和父母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出于对这一心理的认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亲子向的互动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并借助社交软件所建立起的家校互动平台了解作业的完成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训练的同时感受到和父母互动的乐趣。例如,在完成关于“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结合“公园中不同品种的花的栽培数量”或“小区中宠物的构成比例”等主题开展调查并绘制一幅统计图,由家长指导学生统计图的形式和上色,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应用的同时,又可以在构图和用色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
结语
教育的真谛是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感受世界的精妙。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更多的美学元素,通过激发学生的数形联想、完善几何教学、融入生活美学元素、组织丰富实践活动以及优化作业设计等方法,真正让学生发现、感受、品味数学中所蕴含的美,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双向提升,进而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和审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宇.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157-159.
[2]谢植敏.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索[J].读与写,2021,18(21):187.
[3]梁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探寻[J].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03):82.
[4]王春敏.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 文渊(中学版),2020(0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