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援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重新构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熟练掌握多种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耐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理解感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真正为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如果学生形成了终身发展的意识,创新思维充分活跃,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更容易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才能尽显主体优势,有机会为社会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是新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指导,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印象,他们的自学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学科成绩有明显的进步,个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个性化发展道路将一帆风顺[1]。从语文课堂的灌输指导,到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教师对新课改要求有着准确认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用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初中生的内在潜能,课堂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是实现了有效的师生互动,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力、信心十足,树立正确“三观”,学以致用,有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做好榜样,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高的教学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不断深入。另外,语文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正确方法,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关键时期,教师教学独具特色,学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以及发挥主体优势,充分活跃语文思维,展开丰富想象,实现大胆创造,都将变得异常顺利。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使课堂的育人效果更理想,所有学生的知识感悟必然变得更加深刻,轻松做到“学以致用”,学科成绩不断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以兴趣诱导学生展开高效化的学习,要比语文教师一味地灌输指导好得多。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通过添加趣味元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变得十分精彩,学生学习质量随之提高,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势必取得理想成效[2]。比如,在学习文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直接营造动态化的教学氛围。紧接着,启发学生一边观察一邊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去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并在这种伟大精神的感召之下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在之后的探究过程当中有更加自信的出色表现。语文课堂动态化的教学优势明显,教学节奏很快,预留充足时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其想象力丰富,创造力与凝聚力十足,主动尝试小组学习、网络化学习,综合实力将得以进一步增强。
(三)课堂展开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大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高,核心素养的提升越顺利,积累下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3]。比如,在学习《〈孟子〉二章》的时候,教师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科学分组并做好心理准备后,鼓励他们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展示最终的讨论结果,在有效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及时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第一时间改进不足。最后,教师可实施总结性评价,使用赞美的语言和赏识的方式,大大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心,期待他们在之后的合作探究环节更好地表现自己。
总之,教师必须加强初中语文的教学指导,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下足功夫,引领他们突破自我,具备关键能力,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语文教学特色尽显,师生关系十分和谐,更多学生对语文有着无限的热爱,前行路上便可克服一切困难。
参考文献:
[1]吴小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32):65-66.
[2]李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20(7):100-101.
[3]白忠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