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0:48杨钉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杨钉霞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只有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他们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全面掌握历史素养的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从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重要的保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已经得到证实,广大教育者只有全面掌握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将其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宗旨。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立足历史教学的实际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将学生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

家国情怀实际上是一种认同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个体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有机统一。从家国情怀的本源来说,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概括,主要涉及民族情怀、爱国精神等内容,主张个人应将小家与大国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发展、国家建设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这么说,家国情怀实际上是联系个人与民族、国家的纽带,同时也是实现家国两相依的重要保障,只有将其渗透到教育领域当中,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个人与国家的和谐、统一。

二、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宗旨

现阶段,广大教育者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应全面掌握历史素养的本质内涵,以便将历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而家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宗旨。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与历史事件接触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历史事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便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这一阶段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最终将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加强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为他们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借助历史发展规律解决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聚焦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主观意识主要受感官刺激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就要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与冲击,以便为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情境教学恰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会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体会家国情怀的内涵,争取在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历史故事情境:英国商人阿美士德访华,不仅没有见到皇帝,还闹出了很大的笑话,导致强买强卖活动无法实现,最终引发了鸦片战争。通过故事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图片或视频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实现动态化教学,从而促进历史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将历史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里,促使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体会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微课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视频保存,时不时地拿出来观看,以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机械式的理论指导很难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价值发挥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积极贯彻落实教学主体要求,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争取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促进历史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學习法、翻转课堂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与组合,争取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同时,也能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降低家国情怀的培养难度。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以便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民族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结构有着较高的要求,广大教育者只有不断均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便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信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或历史知识竞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指导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引导学生搜集多样性的历史资料,借助历史资料證实自己的观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到公益组织中参加义务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四)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通过对家国情怀本质内涵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鉴于此,学校及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体系建设当中,争取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满足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教师可以从当地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着手,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景区等,并在参观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优秀文化,以此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身的发展与家乡建设、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将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广大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生活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一方面历史教师需要对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作为历史教学的理论指导依据,以便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创造良好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促使学生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最终将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43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