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05-30 10:48刘勇
老区建设 2022年19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理念

[提 要]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时至今日,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丰富和升华,“两山”理念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两山”理念全面系统阐述了应该如何认识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发展阶段,践行“两山”理念,必须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紧扣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条主线,在严格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和创新制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两山”理念,形成脉络,丰富内涵,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刘勇,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江西南昌 330108)

[基金项目]江西社科规划省情调研课题“江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2SQ13);江西省党校系统专项课题“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研究”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四专题当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到2022年1月的5篇重要讲话,这些讲话立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聚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兼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实践路径方法,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强调要正确认识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的发展与升华。

从习近平同志2005年在浙江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至今,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丰富完善,“两山”理念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和新成效,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根基。因此,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进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全面认识“两山”理念的形成脉络

“两山”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从萌芽到提出,进而不断丰富和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孕育成熟于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之中,并被充分印证了其科学合理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对于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导价值。

“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安吉县最大的优质石灰石开采区,余村一度有“安吉最富裕村”的称号[2],然而,因为长期开山采石,污染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村民们虽然富裕了,但他们的日子过得却并不快乐。

2003年前后,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多次来到湖州市和安吉县调研,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且提出要“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3]。这些前瞻性观点能在当时“唯GDP至上”环境下提出来是难能可贵的,但实际上也是应对浙江“率先发展起来的烦恼”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这一时期,浙江虽然经济增速全国领先,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利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浙江很快就确立了“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余村也陆续关停那些污染企业和矿山,同时开始封山育林、整治环境。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充分肯定了余村关停污染矿山的做法,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章,指出,“(浙江)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4],首次对“两山”理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用通俗的话语系统地对“两山”理念进行了概括总结。随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又进一步延伸拓展了“两山”理念的内涵。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把“两山”理念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号召全党同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且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列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之一。[6]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安吉余村,当他亲眼目睹余村践行“两山”理念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后,饱含深情地对当地干部群众讲,“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證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7],充分肯定了余村践行“两山”理念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从上述“两山”理念的形成过程不难看出,“两山”理念是我们党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认识再深化,与过去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有本质区别,更加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准确把握“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

准确地讲,关于“两山”理念的完整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的三句话,“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这三句话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形象而又全面地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既要”“也要”说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都很重要。如果只有“绿水青山”,没有“金山银山”,换句话说,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再怎么好,但是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那也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我们不能端着“绿水青山”的“金饭碗”没饭吃甚至讨饭吃。这点对于那些生态环境好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建设绝对不是说只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就够了,而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经济发展放在更加关键和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协同互动,绝对不是光保护、不发展。

(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如果只发展不保护,或者说,简单粗暴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是片面地把“金山银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唯一目标,那也是不可取的,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是有过惨痛教训的。比如,发生于20世纪30到60年代的“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每起事件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像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一个星期之内的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日本水俣病造成上千人丧生,近万人受影响,等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说的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无法兼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那就必须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因为如果连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绿水青山”都被破坏了,即使有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我们要追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良性协同互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怎么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旗帜鲜明地给出了两条路径:一是产业生态化,也就是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贯彻生态化理念,通过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使产业活动更加生态环保,从而守护好“绿水青山”,做好生态保护这个基础性工作;二是生态产业化,则是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产业化手段,加快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9],将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做好经济发展这个关键性工作。只有当“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时,就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内涵丰富,站位高远,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特别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10],用“阐述关系”“揭示道理”“指明路径”三个关键词精准概括了“两山”理念科学内涵的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三、因地制宜践行“两山”理念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全国各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大力践行“两山”理念,致力于美丽中国建设,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力度前所未有、生态综合质量明显提升、制度体系建设日臻成型、生态建设红利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理念深得人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们仍然要持之以恒大力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始终紧扣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两条主线,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加强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體”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11]。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更足、“金色”成分更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践行“两山”理念过程中,必须一如既往地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更好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1.保持战略定力,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并且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统筹兼顾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2.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要注重发挥制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作用,织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夯实生态文明法治根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推动形成“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全过程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制度落细落实,各项举措有效有力,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强劲内生动力。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集中力量化解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难题,让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坚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秉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原则,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将生态化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最基本的要素和条件,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化主体的合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环境治理格局,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这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前提条件。

1.政府層面,要完善监管体系,夯实制度根基。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2]。然而,在过去一段时期,有些地方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到位,使得生态环保领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现象较为普遍,“一罚了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执法方式屡见不鲜,使得企业的环保违法成本较低,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针对上述问题,各级政府要开展规章制度的查缺补漏,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污染监管制度体系,着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还要确保这些监管制度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进而能对各类环保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避免出现“环保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

2.企业层面,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利润是企业首要目标,但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兼顾生产经营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绝不能为了赚钱肆意损害自然生态环境。另外,企业还可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企业自身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对排放的废弃物加以资源化循环利用,使“垃圾”变成“放错地方的资源”,从而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例如,江西铜业集团较早就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废气、废水、废渣”循环利用产业链:回收利用排放烟气中的剩余热量进行发电,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以上;积极推广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复用率达96%,每星期的节水量相当于一个西湖;采用“堆浸—萃取—电积”等技术处理废渣,每年可以回收各类贵金属上千吨,实现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

3.社会公众层面,要提升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生态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前提,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每个人都是获益者,反之,则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处。因此,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主动提升公共环保责任意识[13],从“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都尽量做到绿色低碳环保,通过转变消费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快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以经济发展为关键,多措并举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中的“金山银山”实际上是个广义概念,指的是自然生态环境当中蕴含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综合价值。然而,在经济活动中,“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地转化成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协同,而是必须要有相关的产业培育和机制创新作为双向转化的桥梁,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这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所在。

1.因地制宜确定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当前已经形成了诸如生态农业、循环制造、康养保健、绿色金融等一大批较为成熟的绿色产业模式,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各地一定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灵活选择并且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比如,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都能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态优势,通过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开发特色有机农产品,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辅之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三产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而做深做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文章,持续提升“绿水青山”的高颜值和高价值,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优美、产业富民的共赢格局。

有些生态基础条件相对较弱但是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等节能环保产业,这些产业符合“双碳”目标的发展要求,经济效益可观,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改善,投入“金山银山”换取“绿水青山”,进而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对环境敏感型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产业的吸引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良性协同的螺旋式上升。

2.创新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内容。2021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尝试从制度层面破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制约瓶颈,全面构建了生态产品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组织保障、推进路径等多方面的机制,形成了新时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顶层设计。

在此基础上,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敢于大胆实践,开展制度创新,更好地搭建便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服务平台:首先,要按照“可量化、可视化、可交易”原则,做好生态资源资产确权登记颁证、GEP核算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摸清生态资源资产家底;其次,要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等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科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稳妥有序建设交易市场,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最后,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组织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形成“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一系列转化机制,从而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转化更加顺畅。

总而言之,“两山”理念厘清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只要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一幅“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气象,必定会成为新时代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黄承梁.从三地视察系统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考量[J].理论导报,2020,(5).

[3]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4]哲欣.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N].浙江日报,2005-08-24(01).

[5]胡振通,王亚华.中国生态扶贫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机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6]杜艳春,王倩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展脉络与支撑体系浅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8,(8).

[7]朱智翔,晏利扬.坚持践行“两山”理念,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安吉的十五年之变[N].中国环境报,2020-04-01(01).

[8]刘剑虹,侯子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N].光明日报,2018-05-09(06).

[9]刘勇.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N].中国环境报,2021-04-13(03).

[10]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

[11]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2022,(11).

[12]赵建军.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N].光明日报,2019-02-11(06).

[13]刘勇.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N].学习时报,2020-12-09(0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