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市北区经济的“主力军”,在19.6万户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占了76.5%,是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至关重要的力量。市北区深化“温情行动”,一方面贴身包联企业帮其走出“盲区”;另一方面出台利好政策,以解决事关市场主体的“关键小事”为出发点,架构助企纾困解难的“四梁八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家与市北区共谋发展注入“强心剂”。
如何帮助企业走出“盲区”
走进位于青岛生物科技创新园的青岛可泰检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泰检验”),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口的纺织品进行甲醛含量分析、染色牢度、耐洗涤性检查等。
“前期,为了突破国外市场对进口纺织品的技术限制,我们引进了国外市场需求的检验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为中国国内的生产厂商提供了与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的服务项目。”可泰检验副总经理姜寒说,然而,技术壁垒虽然早已攻破,但国内外持续反复的疫情却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近两年,国外客户对中方企业预订交付的货物暂缓甚至直接取消订单,纺织品无法出口,就没法送到我司检验,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为我们送来了‘速效救心丸。”姜寒说。
他所说的“速效救心丸”是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建立的“楼宇包楼”联系机制。管委会通过为28座重点核心楼宇配置“全域管家”,定期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提供从选址注册、落地经营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了解到可泰检验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立即为可泰检验作了政策普及和项目申报的培训。“需要什么时间提供什么材料、下一步该作哪些筹备,工作人员都事无巨细地辅导,最终我们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了相应的财税优惠。去年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降为15%,享受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还获得了资金奖励。这些财税上实打实的利好,让我们有了底气渡过难关。”回顾这段经历,姜寒颇为感动。
为了让众多中小企业摒除“拦路虎”,市北区营商环境工作运行专班(以下简称“营商环境专班”)组织协调全区各单位相继开展了服务企业的“温情行动”,通过常态化联系,确保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的诉求,千方百计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眼下,很多企业对于能享受到哪些政策红利依旧存在盲区。”市北区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负责人孙焕江介绍,对此现象,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好政策。例如,市北区科技局,自2月中旬以来组织400余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小评价入库的申报培训”等4次线上授课和2次线下培训;在4月协助青岛亿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鲁诺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青岛市重点高企培育项目20万元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市北区科技局还推荐5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工程项目第二批支持名单,去年底该项目第一批推荐上榜的3家企业已获得省财政扶持资金合计150万元拨款。
市北区目前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9.6万,面对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如何为其精准推送政策、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精准服务呢?市北区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的朱峰介绍,目前市北区正在探索“数字化”解决方案,牵头搭建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归集各部门、各口径企业数据,根据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企业人员组成等不同纬度,给予企业精准“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企业资源信息库、政策资源信息库,形成‘企业吹哨—专员报到—部门响应的‘金字塔式服务网格,逐步打造政策精准供给、专员包联服务、诉求有效办理的服务新生态。”
架构纾困解难的“四梁八柱”
今年以来,市北区密集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利好政策,架构起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的“四梁八柱”。
在一季度,市北区发出《关于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的通知》,印发《市北区实施更大力度退税减税工作方案》,针对企业资金和用工缺口,区财政局、各街道对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青岛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制“防疫贷”“复工贷”“发票贷”等金融产品。
“通过联系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统筹库款调度,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退税难题,确保资金第一时间退付市场主体。”据市北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张静介绍,今年以来,市北区累计增值税留抵退税额约50亿元,让4000余家企业实现“资金回流”。这些真金白银的快速直达,推动了政策红利第一时间从“纸上”落到“账上”。
自2020年开始,市北区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2.0、3.0版行动方案,用足改革创新“硬”举措,打造发展最优“软”环境。
“3.0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从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着手,推出涵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要素环境、服务环境等6大类50项优化提升行动计划。”市北区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的潘家斋说,新方案旨在通过精准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
把“企业所急”列为重点事项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市北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急企业所急”一直是全区共识。
山东港口金控集团于去年落户市北区,作为山东港口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公司急于业务拓展。“人员增加后,办公空间不足,影响了快速发展。”集团负责人孙伟说,在表达了想入驻中联自由港湾楼宇的意愿后,没想到市北区产业发展专班(现市北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企业服务部、青岛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迅速协调了产权人、房屋使用人等,为金控集团确定了办公区域,并制订了腾房和装修方案。
“管理局还无偿提供圆桌会议室作为我们会议调度、临时办公使用,并协助我们办理迁址证明、手续报备等事宜,使得公司业务迅速步入正轨。”孙伟对这种“市北效率”啧啧称赞。
无独有偶,青岛福慧有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与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打交道时,也对“贴身服务”感同身受。该公司计划在市北区投资建设一家康养综合体,但他们遇到审批事项多、跨多层级多部门等复杂情况。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了解了项目的现场规划、功能布局、人员配置、服务体系等详细情况后,立即启动了“全链条”帮办代办机制,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全程跟踪,积极协调市级部门解决审批难题,助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
据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介绍,该局在8个税源管理部门内组建了25个党小组,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了解企业困难,开展“一企一策”精准辅导。根据留抵退税特点升级“网格e税”平台,截至发稿时通过短信、征纳沟通平台等方式精准推送政策13.9万户次。
群众需求无小事。市北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考量,推出优秀企业家在市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享免费就医、配售产权型人才住房、年内完善提升20处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務站等措施,为创业者打造方便、温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黄岚、张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