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2-05-30 10:48张燕国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在中学教学阶段,教师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缓解工作负担,在开展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通过良性竞争将班级管理科学化,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班主任的管理压力。但是,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有所降低。基于此,文章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及其当前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班级管理;应用探索

作者简介:张燕国(1981—),男,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管理与小组外部竞争来加强班级管理。这种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学优生与学困生组合起来,使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从而促使学困生的成绩得以提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压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角色有所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提供能力基础与实践经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其通过良性竞争,提升自身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与团队凝聚力,从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通常以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为主。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排斥教师的管理,不利于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与教师直接管理不同,前者有助于学生之间开展沟通与交流,减少冲突,消减学生的不满心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教师通过小组组长就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

对中学班主任而言,班级学生数量多且差异性较大,班主任除了进行班级管理,每天还需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因此,在中学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通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另外,中学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如果只由班主任一个人进行班级管理,往往会导致班主任忽略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未能及时了解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此时,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就能发挥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是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下,不同的学生按照某种方式被划分在一个小组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小组的组长担任带领小组组员学习的任务,其对小组组员具有一定的了解。班主任通过与小组长的交流获得小组成员的情况,增强对班级学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促进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不同学习情况及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分组,力求各小组的平均水平相近,缩小小组之间的差距,让各小组水平相当却又各具特色。此外,教师在分组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差异,在分组之前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避免分组不当。教师不能将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都分到同一小组,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探讨知识。

第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明确小组长的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职责,同时对其进行正向引导,防止小组长出现不科学的管理行为。此外,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增强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避免小组的恶性竞争或小组之间出现不满情绪。教师要能够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各自小组的特色,形成小组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以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增强学习体验,最终实现小组的高效学习与管理。

四、当前中学教学管理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之间出现不良竞争

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不足,经常将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较。这会加剧小组之间的不当比较行为,进而加剧小组之间的矛盾,形成不良竞争。这不利于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也不利于小组内部进行合理规划与资源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班级管理效率,破坏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小组长的轮换制度不明确

在中学班级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各学习小组的组长不应该固定,而应由学习小组各成员轮流担任。但是,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小组长的轮换制度,导致小组长的轮换出现混乱现象,从而导致小组内部的矛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直接指定了学习小组的组长,且让其长期担任,导致小组分工不合理,小组长的轮换机会小。长此以往,一方面,长期担任的小组长会感受到压力;另一方面,小组的其他成员缺乏锻炼自身组织管理的能力。这对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不公平,会制约学习小组的发展,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作用。

(三)学生对小组长的管理不满意

大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时候,初期直接选择班级中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对其加大培养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未能对小组长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形成科学的管理意识,具备正确的责任意识,小组长可能会出现自满心理,对小组管理不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所降低。

(四)教师评价手段单一,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的时候,评价手段单一,只是根据小组投票或小组的最终学习成绩对小组进行评价,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会对整体的班级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小组管理

部分学生家长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较深,担心学生担任了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职位后,每天除了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还需要管理小组成员的日常学习,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不支持学生参与学习小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运行。

五、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促使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从而提高中学班级管理的效率,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下,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班级内部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从传统的“以人管人”观念向“以规治班”思想转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与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交流,让学生对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二)明确小组长轮换制度,科学进行小组分工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时,要明确学习小组小组长的轮换制度。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小组长的担任时长、轮换制度,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有机会担任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从而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下,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向小组内优秀的学生请教,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配合度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个性化比较明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配合小组管理工作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正确认知,增強学生的配合度。在进行中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四)完善小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管理班级时,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小组评价机制,多采用激励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及学习小组的情况,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促使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促使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

(五)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相结合

教师要能够通过不同的管理形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可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仍旧适用的内容提取出来,将之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相结合,促进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状况以及平均水平进行分析,而后,针对问题提出策略,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缩小每个小组之间的差距,促使班级管理有效运行。

(六)采用开放型的小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型的小组管理模式,促使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帮互助,完善管理体系。小组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管理,合作学习与实践。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小组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更合适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互助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学会自我管理。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管理建设,如小组比赛、小组卫生评比、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效果评比等,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小组内部和谐以及小组外部融洽关系的形成,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结语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已被教师不断应用于中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及小组学习合作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与交流状况,缩小小组之间的差距,促使小组内部的学生能够互帮互助,互相沟通交流,促使小组外部形成良性的竞争,互相促进,互相进步,从而提升中学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冯灿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提高农村中学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9(2):58.

王世海,伍桂玲.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成长:钟祥市兰台中学“班级小组互助学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新班主任,2017(7):40-42.

张文奇.“小组合作”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5(14):41.

刘涛.探析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新路径[J].新课程(下),2018(3):259.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