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笑
【摘 要】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其不仅与幼儿园有关,而且与家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因此需要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只有真正重视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才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活动;家园共育;幼儿
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往往对父母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不愿离开父母。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对幼儿园的生活感觉陌生,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在幼儿园学习,这势必会影响幼儿教育。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注重实现家园共育是必要的。
一、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就幼儿教育本身而言,其颇为复杂,仅仅单独发挥家庭或者幼儿园教师的作用,难以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只有双方通力合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而就目前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不仅需要注重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而且也需要关注幼儿家庭教育,应当鼓励家长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在家庭教育中,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对于幼儿成长而言,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不仅会对其性格发展、人格发展等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其社会化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视幼儿父母的教育态度,引导其父母注重家园共育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提升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做好幼儿教育的相关工作。
而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活动至关重要。通过亲子活动这一方式,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
二、通过亲子教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使家园共育真正成为现实,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地运用亲子活动是必要的,这样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家长、教师充分准备,拉近家园距离
为了充分地实现家园共育,合理地利用亲子教育活动是必要的。通过亲子教育活动,可以一改家长以往幼儿教育事不关己的观念,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中,从而使幼儿教育的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就亲子活动的具体情况而言,为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是必要的,从而保证亲子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亲子活动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亲子教育能力,可以基于幼儿教育环境提升家长主动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可以提升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幼儿家长的情况予以充分的考量,明确其中的优秀教育资源,从而保障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家长也应该对自身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予以高度重视,明确亲子教育活动如何开展,分析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保证亲子教育活动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需要了解幼儿教师活动组织的要求,既需要关注活动内容、时间,也需要关注活动服装、目标等,重视亲子教育活動并积极参与其中。
然后,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可以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一改以往重养轻教的观念,而是需要让其明确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实现教养结合;一改以往重智轻情的教育局面,而是重视智情结合,关注幼儿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一定要参与集中,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幼儿,实现三位一体,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保证幼儿学习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家长亲子活动的参与,从而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1.半日开放亲子活动
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可以开展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在每周固定的半天为校园开放日,从而使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活动区域、进餐情况等,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形式等,从而更好地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2.开展亲子运动会
为了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运动会,使家长、幼儿二者身心愉悦。除此之外,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明确幼儿是否存在运动优势,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培养。
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构思亲子运动会的项目、具体内容。在此之后,幼儿园教师以短信或者微信的方式告知幼儿家长具体的时间地点,了解家长参与运动会的意向,合理地调整运动会的内容。在运动会当天,既需要包含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也需要包含只有幼儿参与的体育运动,家长在旁照顾,通过这一方式,既有利于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园共育,保证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3.亲子表演活动
在家园共育中,需要着重关注家长的参与度,只有家长充分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才有利于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亲子表演活动,通过活动排演与活动表演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联系,同时这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开展亲子表演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表演一个才艺,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增强小朋友登台的自信心,更好地进行才艺表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排练的方式,还可以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三、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家庭至关重要,其潜移默化地会影响幼儿,所以需要对其予以高度关注。为了保障家庭亲子教育的质量,提升家庭亲子教育的有效性,笔者将就幼儿家庭亲子教育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促进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一)关爱幼儿
在幼儿的成长中,父母的关爱至关重要。只有父母关爱孩子,才可以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如果家长使幼儿在家感觉到孤独寂寞,那么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其存在心理缺陷,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家长应该对孩子予以高度的关注,每天尽可能保证10分钟或半个小时的深入交流活动。若平时没空,那么就需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空闲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比如揉肩、游戏等。只有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可以不错过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助力家园共育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尊敬老人,保证家庭和睦
对于幼儿而言,家庭至关重要。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背后议论幼儿的爷爷奶奶等。同时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幼儿父母也应该尊重自己的父母,从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保证家庭和睦。在家中开展亲子游戏时,应该鼓励全员参与,这样才可以保证亲子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三)培养幼兒良好的习惯
对于幼儿而言,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若幼儿从小养成不良习惯,那么未来纠正起来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难以实现其全面发展。而在面对幼儿的不足时,即使他人当面指出,也不该护短与其争议,而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分析幼儿是否存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同时,即使幼儿犯下错误,也不要过于纠结,经常提起,而是需要对幼儿进行教导,避免其下次再犯。对于幼儿而言,良好的习惯培养至关重要,习惯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需要注重幼儿日常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实现其全面发展。
(四)亲近自然、社会,感受社会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明确幼儿的需求,明确幼儿成长的需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世界。此外,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回归乡村,让其在乡村自由奔跑,这样可以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外游玩时,要着重教育幼儿公共场所的礼仪。比如,在串门时,应该悄声告诉幼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加强与教师的交流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若家长与教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能更为详细地沟通幼儿具体的学习情况,那么势必会导致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园共育中的重要角色,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目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与幼儿教师沟通孩子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幼儿学习或者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那么家长就需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商量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在家园共育中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师助力家园共育的开展
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也至关重要,而为了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园共育,这样才可以保证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而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幼儿家长在家的具体情况,告知其幼儿在校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幼儿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进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不仅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也需要关注家长在其中的作用,只有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才可以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幼儿全面发展。而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应该对自身的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幼儿教育不仅与教师有关,而且自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家园共育更好地发展。而教师也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活动,合理地进行家园共育,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琳瑛.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文明素质[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3):19-19.
[3]冯国荣.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J].公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85-85.
[4]黄英.幼儿习惯养成及其家园共育方案的初步研究——基于幼儿习惯的量化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5]牛红岩.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J].科技视界,2013(35):28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