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

2022-05-30 10:48:04何莉娟
文理导航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标

何莉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标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课标的出台,给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学科,地理教学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补齐短板,进行有效教学。文章以新课标为背景,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高中地理如何有效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新课标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结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出现,为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促使教学由教材本位向标准本位转变,促使地理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重点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内容为基础,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结合典型案例,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论题,分析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综合来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既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也体现了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高中地理新课标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发展性,还提出了学科基本能力、必备能力、学科思维、德育的重要性。为了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新课标还主张基于地理规律、原理的理解而运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新素养,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摆脱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以科学原理与方法为基础,增进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结合人类当前面临的资源、人口、发展、环境问题,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重点,借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促使学生的行为、情感态度朝核心素养方向发展。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

地理是一门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不断发展的学科。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出现,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新时期,根据新课标安排,地理教材的内容也及时进行了更新,但是,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地理教学理念的更新却速度缓慢,地理教学观与时代要求产生了冲突。如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始终只关注地理知识、技术教学,学生德育、实践力培养被忽视。而且,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知识权威自居,习惯了自顾自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的机会。这与新课标精神和要求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缺少时代性、实效性,也起不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二)教学手法落后

教学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为主,在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是教学的重點,教学方法单一、僵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需求,很容易导致地理教学出现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今,地理教学在方法创新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网络资源、多媒体等都被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有的教师无法处理好网络技术利用与地理教学的关系,没有妥善处理传统教学手法与现代教学手法的关系,对网络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利用不够合理,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也受到影响。有的教师由于缺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方法简单,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练习,都要根据教师要求进行。

(三)教学深度不够

新课标不仅要求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求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有的教师要么是只关注知识传授不重视能力培养,要么是对地理教学内容把握偏颇,地理教学内容始终受到教材的局限。而且,在教学内容讲解和训练中,有的教师都是一带而过,很少会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收集资料,增加课堂的信息、知识容量,地理教学始终停留在简单讲述的层面。受此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非常被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由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进行高阶思维以及讨论的机会,也体会不到探索的乐趣。

三、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思维,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向课堂要效率,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要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养成深度思考、灵活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核心素养视角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促使地理教学摆脱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合理学习,探究学习。如在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的内容时,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程结构、体例,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方式来教学。如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新课标下,要以了解海水运动形式、洋流形式分类、影响因素为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解决等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总结相关规律,锻炼学生思维。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差异,研究地理问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借助工具查找资料,学习基础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案例、生活化问题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述到重难点(利用等温线判断寒、暖流,构建洋流模式图,记忆海洋洋流名称)时,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讨论问题,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不仅涉及面广,而且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复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发掘学生兴趣,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道路。但是,发掘学生兴趣,需要广泛收集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摆脱知识本位的模式。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有趣、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发展需要建立直接联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依托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促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续性、稳定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城市化的定义时,利用视频、图表讲述某个著名城市如深圳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和变化进程,让学生感性认识城市化现象。在讲述与城市化有关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城市,结合之前学习的有关城市、交通等地理知识,制定旅游路线,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讲述城市的特色景点、城市的独特性。在知识性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分析导致某个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有关城市化的辩题,如“城市化‘大跃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国是否有必要在制定城市化水平时‘攀比发达国家”,让学生自行成组,开展小型的辩论赛,让正反两方在辩论中运用学到的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为辩论提供案例、理论支持。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活动等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展教学的深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生活,使知识简单化

地理是一门非常关注实践的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和常见问题,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和发展需要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实践和运用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调查统计,获取地理信息,掌握读图、图表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如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有所了解,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现象,思考一些问题。如近几年冬季雾霾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都施行了交通管制。那么,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传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上。在讲述到中国能源需求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排除干扰,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此这般,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去教学,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加教学深度

注重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联系,将各部分融合到一起,增加教学的深度,是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增加教学的深度,需要教师围绕学习主题充分发掘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内容和知识,更需要教师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开展各种地理活动,让学生借助自主、合作、创新、探究等学习方式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体现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深度的关注。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利用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西北荒漠化问题的历史、原因和严重性,以及国际上关于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我国如何治理荒漠化充满好奇。在讲述中国在西北开展的荒漠化治理工作时,可以利用相关部门的调查计划、实践步骤、治理措施等,讲述科学防治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标德育要求,从人为视角讲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的重要性,对高中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则圆.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20-22.

[2]邵俊显.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5):445.

[3]李贵民.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应用分析[J].科学(教育科研),2019(7):146.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6:53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