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玄
本文从咏春拳的起源、流派、特点切入,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咏春拳在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咏春拳自身的优势和外在优势,得出其优势突出,给咏春拳进入高校课堂,成为一门专项课程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结论。
1 前言
咏春拳是我国南方拳术的拳种之一,在近代就开始盛传了,发展至今在海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咏春拳能被广大人民接受,一是因为它自身的独特魅力以及颇为传奇的历史背景;二是咏春拳在全民健身和散打竞技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三是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对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虽然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已经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珠三角地区的众多高等院校内,只有少数院校将咏春拳设立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推广教学,可见,在咏春拳针对性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缺。
隋国增认为,咏春拳在全民健身、散打竞技、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体育经济的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林虹全表示,作为咏春拳的发源地广东佛山地区,咏春拳已经以体育课形式进入学校教育中,并且部分中小学和大学也已经开设咏春拳课程了。就咏春拳在佛山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黄丹和林晓葵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佛山地区的咏春拳教练团队表现为年龄大、学历低、男多女少等;二是咏春拳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形式单调,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化,教材与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均衡,考核形式不当等。教练的教学不能满足练习者需要已经发展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并提出“以大学为中心宣传咏春拳,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师资力量,建立咏春拳世界中心”的建议。由此看来,分析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研究咏春拳的各方面优势,探讨其能否进入高校课堂,成为一门专项課程具有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收集咏春拳的发展史料,查阅咏春拳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专家访谈得出的建议与意见,通过归纳、整理和逻辑分析,进行撰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咏春拳的起源
咏春拳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种中国南方拳术。经咏春拳大师梁挺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和宣传,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个国家,共有4000多个咏春拳馆,数以千万计的咏春爱好者。但关于咏春拳的创始人,众说纷纭,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广泛流传的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咏春拳最开始创建于福建,严咏春某天在山上看到蛇和鹤相斗,严咏春仔细观察蛇鹤相争的情形,从中吸取长处,结合自己的武术知识,创造出以快速变换手腕动作的咏春拳。严咏春再传给她的丈夫梁博俦。第二,相传当初看到蛇鹤相争的是清朝初期少林派弟子五枚师太,结合白鹤拳技法内容和女性的特点,不断改良而成。五枚师太再传给严咏春而得名。第三,咏春拳是由一名隐居在湖南衡山的老僧一尘庵主所创,他首先传给“摊手五”(湖南昆剧戏班武生张五),后来其落难到广东南海佛山镇的琼花会馆,并将咏春拳传给粤剧界的众弟子。此后,红船中黄华宝、梁二娣、陆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当时在佛山行医的梁赞,咏春拳就在梁赞手中传承并发扬光大。并通过当时较为出名的红船戏班流传下来。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祖辈传承习惯,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资料保留,与历史的真实越来越远,都没能得到证实。
3.2 咏春拳的流派
第一,咏春拳在香港。20世纪50年代,叶问到香港后,经朋友介绍结识武术爱好者饭店公会会长梁相,梁相得知叶问是咏春传人,立即拜他为师并邀请叶问在公会开设咏春拳馆,将咏春拳传授给更多的爱好者,几年间陆续培养了不少弟子,在不少地方开设了拳馆。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掀起了功夫热,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借着香港对外交流的特殊位置,许多叶问咏春拳传人陆续将咏春拳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如今,有许许多多海外咏春拳练习者回到香港,寻找叶问咏春的根源。
第二,咏春拳在佛山。在佛山,传承到今天的派系有很多。如叶问咏春拳。早年在佛山的时候,叶问师从梁赞的弟子陈华顺,陈华顺去世后跟随吴仲素继续学习。叶问勤加练习、刻苦钻研,大胆创新,融合现代科学,使咏春拳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拳术。叶问在佛山的弟子不多,还在佛山教授咏春拳的有伦佳和郭富,叶问因材施教,做到人人有所收获。除此之外,还有同样是传承于梁赞的姚才-林瑞文派支系,阮奇山支系、黎协篪-彭南支系,南海班咏春拳、黄祯-萧挺动咏春拳。
第三,咏春拳在广州。在广州传授咏春拳的主要有阮奇山弟子岑能,他是为咏春拳在广州广泛的传播作出了重要作用。咏春拳讲究“守中”“留中”,岑能在这方面特别重视,对于如何出手、如何回手,如何出拳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快”是在松的基础上,并且在练习时打空拳时也要劲力十足。另一方面,腰、桥、马合一是阮奇山-岑能咏春拳的特色,要掌握拳术的法门要真正练到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广州地区,流传得比较广的还有广州易金鸦湖咏春拳、岭南咏春拳。
第四,咏春拳在鹤山。广东鹤山流传的主要是古劳咏春拳,是梁赞晚年回家乡传授的咏春拳。古劳咏春拳以十二路拳法为主,与梁赞早期在佛山传授的以三套拳为基础的咏春拳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古劳咏春拳是咏春拳中特点最为明显的一种流派。
3.3 咏春拳的特点
第一,简单实用。咏春拳的套路、器械、对练、功法都简洁化一:一拳,即小念头、寻桥、标指三个不同层次的套路,一棍:六点半棍,一刀:八斩刀,一对练:黐手,一桩:木人桩。而且可以把拳术融入到桩法里进行练习,使其内在的攻防技击变换无穷。
第二,集进攻防守于一体。咏春拳是一种非常注重实战的拳术。在战术和手法上强调左右兼顾,并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距离达到进攻效果。咏春拳的中线原理在这方面就有所要求,在练习对抗的过程中,通过桥手的相接碰触来感觉对方的进攻路线,然后借助藤圈手来练习出手的角度和力度。
第三,科学完整的拳术。咏春拳从创立至今,已经发展为一种具备科学完整理论体系的拳术了。咏春拳的起源到传播,历经几代人,衍生出很多个派系,每个流派的咏春拳都有着各自的拳术理论和拳术特点。中线理论,是咏春拳在攻防技击实战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中线,即人体的中轴线,在运动中以人体中线为轴,运动幅度最小,攻击时离目标最近,攻击时间最短也是最省力的。咏春拳的许多技术动作都要求围绕身体的中线运动,如桥手和桩功,在进攻防守时守住自己中线这是咏春拳的技击攻防的核心,咏春拳的“日字冲拳”就是中线理论的具体体现,完美的展现咏春拳的“守中用中”的技术特点。
3.4 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
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传播,情况是积极喜人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地的咏春拳已经辐射性地发展到珠三角的各个区域,并且已经各自分派发展传承,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技术特点。在这些地区,咏春拳的发展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发展,在部分中小学,咏春拳以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二是社会发展,主要是在武术馆或俱乐部传播。以佛山为例,发展至今,佛山市的咏春拳武术馆超过12家,面对庞大的咏春拳爱好者的练习需求,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被广泛地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面对练习者,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小念头、寻桥、标指,器械则是木人桩为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甚至有些拳馆咏春拳师傅会有选择性的进行教授。教习目标不统一,表演性质为重,打击了练习者的学习兴趣,难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练习者;第二,在这些咏春拳拳馆中,利用课余时间向练习者讲授咏春拳理论方面的知识的拳馆屈指可数;第三,尽管咏春拳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仍有许多拳馆的咏春拳教学是在室外场地上完成的,练习场地不够规范,长期练习会给人体埋下隐患;第四,咏春拳的师傅们存在年龄普遍过高,男多女少的问题,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少灵活多变,造成学习氛围过于严肃死板,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和练习者缺乏积极性的现象。
佛山市是最先在高校和中小学课堂里开展咏春拳教学的城市,咏春拳发展传播的弊端仍然存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很多不足。这对在珠三角地区其他高校进行推广咏春拳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3.5 咏春拳进入珠三角地区高校课堂的优势
3.5.1 内在优势——咏春拳的独特魅力
(1)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咏春拳作为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传承发展至今,已经先后有四个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了,包括鹤山偏身咏春拳、叶问宗支咏春拳、佛山咏春拳、米机王咏春拳。随着资料的建立和健全,加上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非遗工作的支持,咏春拳成功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的“非遗”成功申报,咏春拳的热浪席卷全国,人们对咏春拳的热情不减,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出现了“咏春热”的现象。
(2)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简单实用和攻守兼备:咏春拳内容简单,体现在其简约的手型手法和步型步法上。这些动作经过随意组合,就会变成灵活多变、能易于发出寸劲的搏击术。除此之外,在这过程中能做到攻守适宜,达到攻守兼备的效果。完整的科学性:借着咏春拳独特的中线理论特点,每个攻防手段在来去之间都符合一定的力学原理。咏春拳有像太极推手一样的两人对练模式——黐手,两人在练习的时候非常安全,在咏春黐手中能借着感知做出快速判断并配合相对应的动作,同时又练习了咏春拳的各种手法和腿法,把实战的技术在安全的条件下得到了训练。
(3)全民健身,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咏春拳发展传承至今已经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武术项目存在了,咏春拳的作用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武术运动上,相应而生的还有它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作为运动项目中的一员,咏春拳本身就具备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因为咏春拳的练习不受天气、场地、器械、年龄、性别等原因的限制,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拥有“健康体魄”的热切希望,为推动咏春拳迅速扩散的重要因素。
(4)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咏春拳在20世纪末就能风靡全球,其中叶问的徒弟李小龙功不可没。李小龙是一代武术宗师,是功夫影星的开拓者,是截拳道的创始人。
(5)所受到的限制少。咏春拳的功法套路较少,除了器械练习外,其他的功法基本都是赤手空拳。在步法移动上,咏春拳是以钳羊马为基本步法,除了小范围的移动外,基本可以在原地练习。在广州亚运会期间,珠三角地区的许多高校在体育场馆的进行了很大整改和创建,这在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咏春拳的开展与流传。由于男女的身体结构差异,女性练起咏春拳来更容易上手。所以,咏春拳是一种不受场地,器械,性别、天气等条件的限制,是一种全民皆宜的健身武术运动。
(6)推动其他搏击类项目的发展。咏春拳的进攻手法和特点以及战斗思想与散打、拳击之类的搏击术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这对散打、搏击等搏击类项目的发展有着极大参考价值。一些个中翘楚早就发现这点,早早就曾拜访咏春拳大师学习,其中包括世界泰拳冠军史提芬·霍斯、世界空手道冠军胡夫、世界拳王宾奴等等。因着咏春拳的强大杀伤力,许多世界著名部队,如美国海军陆战队、联邦密探队,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埃及等国的王牌部队都陆续学习咏春拳。同时也把国外优秀的搏击术传进到中国来,与咏春拳的优秀技法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搏击类项目的发展,也让咏春拳在高校课堂里得到更好的开展条件。
咏春拳的自身价值也不能忽略,增强体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交通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许多海外华裔、华侨经常往返于国内外,在咏春拳的传播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咏春拳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促使它发展成一种风靡全球的拳术。咏春拳简单、实用的技击动作,练习者容易掌握上手;咏春拳拥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它每个技击动作都符合力学的原理,对于健身,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3.5.2 外在优势
(1)国家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咏春拳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先后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的“非遗”名录,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增添光彩。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对外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珠三角地区的高校优势。珠三角地区在广东省的中南部,是思想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是咏春拳的发源地,传承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随着一系列与咏春拳相关的影视作品的创作,全国各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高校学生对学习咏春拳的热潮持续高涨,使珠三角地区咏春拳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了,并着咏春拳自身的独特魅力,为其进入珠三角地区高校减少阻力。此外,增设咏春拳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防身技能,强身健体,而且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通过对咏春拳源流的阐述發现,咏春拳具有动作简单实用、攻守合一、拳理科学完整的特点,分析研究咏春拳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咏春拳的内在和外在优势,发现咏春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培养精神意志,还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