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元喜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当前教育院校应该破解人才体制机制中突出问题,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扣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职业属性为基础,全面疏通人才培养渠道。基于此,本文以高职体育为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探索体育改革教学方法,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1 研究背景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已经明确指出,截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已经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职业院校,逐渐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但是和教育强国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办学质量、办学目标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要想办好新时期职业教育,应该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工学结合、德技并修、体智兼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多元化办学格局,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下,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以此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这一层面来讲,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将专业培养目标和体育教改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服务能力,还原高职体育课程属性,立足职业体能和岗位胜任这两个维度,把握教学改革时机,创新体育课程体系,以此彰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
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围绕提高学生体质来开展授课,课时设置为108学时,并且经过多年研究和教学发展,授课模式逐渐创新,已经衍生出体育超市式、课赛一体式、俱乐部形式、混合授课模式、选项授课模式等多种授课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关注高职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注重个人成长与成才。但是相关教育管理者也应该注意到,高职体育和一般义务教育体育、高校体育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体育课程中,不仅关注学生身体素质,还应该依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学生今后工作胜任能力,增强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此将体能训练和职业训练相结合,形成互补机制,最终为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讲,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衍生出“职业体能”教育,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基础,通过柔韧性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适应劳动环境,根据特定的工作环境分析,提高学生肌肉群的静态承载能力,尤其是在今后工作期间可能出现重复性操作劳动,因此在体育授课中,教师应该确保学生针对工作姿势,提高相配合的身体运动技能。结合职业劳动岗位,对职业体能进行划分,以此正确对待职业技能培养和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在彰显高职院校体育教改特色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综合性育人。
3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为了研究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以B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对该校3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全部回收,并且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问题1:你对当前体育课程感兴趣吗?
问题2:你对今后的职业岗位特点了解吗?
问题3:你觉得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今后职业发展有关系吗?
问题4:将职业技能和体育课程相结合有必要吗?
问题5:你觉得当前自身体育素质是怎样的?
同时对该校10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向教师们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境和难点,结果如下:
通过表1和表2中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该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学校体育场地不足,器材不够,难以加大资金投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觉练习喜欢的体育项目。从教师层面来讲,部分体育教师技能不够,不能通过体育原理和相应运动方法更新自身授课体系,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难以采用创新式授课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练习项目的兴趣,不能将职业技能和体育改革相融合,难以通过学生职业、专业劳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因此直接导致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兴趣不够浓厚,对职业体能的理解程度不深,不能有效意识到身体素质和未来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致使学生们在今后工作中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在高效率的勞动竞争中不能发挥自身优势,由此可见,当前该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4 高职体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策略
4.1 以职业导向为核心,重构教学课堂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当前体育教学所存在的现状与困境,进行针对性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注重学生对未来岗位的了解程度,在提高学生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体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将体育课程作为教学特色的一部分,始终围绕培养专门型人才,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课堂。教师应该以职业发展为根本,针对当前学生耐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等特点,逐步渗透健康教育,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针对不同专业给予必要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病,预防并缓解职业病,突出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避免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高职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在长年累月工作中,必然会出现职业病和职业倦怠感,因此教师应该突出职业体能练习的针对性,调整教学模式,根据岗位需要和职业技能特点,将实训、实验和实习相结合,在学时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此外,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服务于高职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育人理念,将传统单一性技能教育转向当前多元化综合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进行多元化评价,以过程考核为突破点,引导所有高职学生将心理健康培养和身体素质提升融为一体,不能仅仅关注学生速度和力量,还应该关注体育隐性教育,比如意志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最后高职院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优势,拓宽课外活动,对于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器材较少、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局限性这一难点,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扩充现有场地,精心布局,充分调动学生热情,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最终养成学生终身练习的习惯,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体能教育的落地。
4.2 立足职业体能培养要求,优化体育课程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本专业特点发展职业体能,通过职业锻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此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在体育运动中体会乐趣,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状态,调节自身情绪,树立良性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终身体育目标。根据学生劳动岗位需求和职业特点,构建专业化体育内容和授课方向,一般来讲,在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主要为四种,分别是静态坐姿类、静态站姿类、操作姿态类和流动变姿类这四个方面。
静态坐姿类职业特征为手腕持续工作,长期伏案,身体活动范围较小,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体经常处于静止状态,一般体现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中,可能导致学生眼睛疲劳、下肢麻木、心血管得不到发展,工作岗位中容易出现静脉曲张和肩颈问题,因此可以为其开设跳绳、篮球、羽毛球、太极拳等体育项目。对于静态站姿类,其职业特征为身体活动范围小,学生长期站立,多见于化工分析检测和餐饮服务等专业,对学生下肢力量要求较高,因此可以为其开设艺术体操、健身操、篮球等体育项目,以此锻炼学生耐力和注意力,提高其身体协调能力。流动变姿类职业特征为:学生劳动强度较大,全身呈现运动状态,并且动作复杂,常见于旅游管理、汽车维修等专业中,对学生反应能力、下肢力量和耐力要求更高,因此可以开设排球、形体训练、长跑、网球等活动,以此锻炼学生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心肺系统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工厂操作姿态类职业特征为:学生多采用固定重复式动作,劳动强度较大,常见于机电一体化操作、数控技术、焊接自动化等专业中,因此可以为其开设中长跑体操或者力量训练,以此提高学生上肢动力性耐力和手指灵敏性,以及身体平衡能力,避免腰部和四肢出现疲劳与曲张问题。
4.3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效益之间密不可分,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灌输式体育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跃教学氛围。比如: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将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职业病,利用微课形式展示出来,构建轻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利用相关体育技术语言,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注重教材选择,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以此帮助其养成自主练习的好习惯。也可以利用导向式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自己去获取新知,通过相应练习方法,掌握运動项目技术原理,将体育运动和今后职业导向相结合,通过自主探究,全面分析体育动作和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以此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丰富教学形式。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以赛代练方式,在日常授课中融入体育比赛,将小组比赛、班级比赛、院校比赛相结合,扩充比赛形式与内容,通过实战演练,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在真实的比赛场景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以此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其耐力,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的同时,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4 融入多元评价模式,综合判定学生体能素质
体育教师要想实现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落地,还应该融入多元评价模式,优化体育课程评分方法,将体能素质纳入考评指标,比如日常出勤与考勤占比权重为10%,如果缺勤,每次扣除学分二分;体育技能考核权重占比为60%,由教师进行汇总,对每个体育项目技能完成程度进行评价;职业体能素质占比权重为30%,同样由教师进行汇总。
比如: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可以对该专业学生的体育授课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出勤+体育技能+体能素质,其中在体育技能方面,由理论和实践课两个方面组成,理论课主要为学生传授运动卫生保健知识,探究体育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为学生解读职业体能概念内涵,讲述职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疾病,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实践课就是指,针对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专业项目考核,比如:在羽毛球课堂中对学生发球、落点、命中率进行评分;在体能素质考核过程中,对学生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上肢力量、动作灵活度、耐力进行测评,使得考评内容更加专业化,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养成,增强学生锻炼效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未来工作岗位和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病,预防并缓解职业病,避免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以职业导向为核心,立足职业体能培养要求,构建专业化体育内容和授课方向,利用以赛代练方式,在日常授课中融入体育比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融入多元评价模式,以此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作者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