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30 08:38李娜李晶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娜 李晶晶

摘要:当前移动互联技术与智能应用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移动应用开发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引入移动智能终端的基础上,以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为例,对其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在充分明确这一课程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积极性不强、知识内容庞杂、项目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等问题,提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课程教学资源移动化、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互动化、基于教学平台的课后拓展灵活化等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促进学生对这一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并促进移动应用开发教学新形式产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教学改革;Android应用开发;资源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7-011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性更强的专业课程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将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应用到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这一课程的有效支撑下,能够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素质过硬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Android应用开发是一种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方式的转变。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有与Android开发知识相关的内容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当中,并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以此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实现对更具创新性的移动应用项目开发[1]。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具备更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方式实现对项目的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由于这一课程设立的时间较晚,并且没有充分合理的教学方案作为支撑,且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造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能够促进该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引入移动智能终端这一现代化智能设备的基础上,开展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研究。

1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目的

本文此次研究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涉及的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也是学生完成此门课程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后,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学习的课程。通过此门课程的综合教学与指导,希望达到下述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其一,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学会在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两者进行融合。可在后续步入或走向工作岗位时,学会使用新方法与现代化技术,完成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的作品设计。

其二,要求学生在完成此门课程的学习后,可以深化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理论概念,能够按照教学指导要求,理解此項技术在应用中的价值与意义。

其三,要求学生在上机操作与实践中,熟练掌握应用软件的操作方式与规范化操作步骤,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基于现代化计算机思维解决并处理问题,以此种方式,实现基于此门课程对学生策划能力、设计思维等综合性能力的培养。

其四,在教学中,穿插综合性团队操作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参与他人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协作能力[2]。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成果报告,以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文档编辑能力。

2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尽管各大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但在相关工作逐步落实中,仍发现此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下述将从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

其一,Android应用课程是一门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的课程,技术人员针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已开展了十余年。大部分高校在建校初期便对学生开设了此门课程,每年在校内输出的高质量人才数量都较多[3]。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已经趋近于饱和,因此,人才需要具有更加扎实的基础能力,才能顺利找到工作岗位就职,这一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参与此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其二,Android应用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其中不仅涉及Android应用环境的搭建,还包括UI设计、图形图像编译、音频处理等。完成设计后,如果需要将设计的应用成果进行打包,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应用程序测试、打包、发布的基本程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较为庞大的知识体系,大量的知识点叠加会对学生主动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在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对知识点选择的盲目性,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其三,我国针对Android应用的研究已经步入中期阶段,市场对于现代化技术的研究较快,因此,产业发生更新迭代的处理速度较快。而学生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倘若没有做好社会调查工作,便直接进行应用的开发与设计,会导致学生开发的作品或设计的成果存在价值缺失的问题[4]。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仍局限在书本内容,即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设计的作品不够新颖,在团队讨论中提出的设想缺乏创新性。

3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

3.1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课程教学资源移动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而在此项工作中,教师应明确针对Android应用的教学不再仅局限在课本中。为了满足此方面的教育教学需求,可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移动智能终端,将其作为载体,展开教学资源移动化的设计。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又被称为移动通信终端,基于广义层面分析,可以将此终端描述为移动手机、移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子设备等可随时移动的终端设备。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全面更新,移动终端成了社会群体的主要交流与通信工具,在教学中将终端作为承载教学资源的关键载体,可以实现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连续性,保证优质资源在线上高效流通。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采用课前在互联网收集资料的方式,录制与此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例如,教师在课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导入“生活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对学生与教师的传统教育观点加以转变,突出深度教育模式与移动化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才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处理现实问题[5]。随着Android应用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得日益普遍,教师的教学资源准备工作也愈加复杂,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递、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训,更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在学生学习中的深度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全面掌握现代Android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指向,将教学经验与现代化教育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每个学生在了解基本学科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多元化表达方式,确保学习资源具有灵活性优势。而此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学习时间与学习地点方面,更是体现在了学习方式层面,学生可以使用任何移动智能终端,参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并实现基于不同角度对知识点的理解。图1为教学资源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存储格式示意图。

此外,为了感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进度,教师可将录制的教学课程导入蓝墨云班课,按照课程教学章节,进行资源的集中布置。学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登录蓝墨云平台的方式下载或在线观看录课,而教师可以通过调用蓝墨云平台后台数据的方式,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资源调整,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3.2 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互动化

完成对Android应用课程教学资源的部署后,可以将移动智能终端作为载体,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优化。教师应正确认知智能手机不仅是学生预习知识点的利器,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工具。例如,教师可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增设与学生互动的类别,包括增设头脑风暴线上竞赛、在线答疑区块、专项问题讨论论坛、教学实践项目投票问卷等,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教学中师生的良好交互。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移动终端发布教学指南与任务清单,指南清单中包括:教学课题名称、教学预期达成目标、学习方法与建设、学习过程形成性报告、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相关资源跳转连接、不同类别教学资源控件等。按照布置的任务清单,完成对当堂课程的专项教学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蓝墨云终端的活动板块发起在线测试活动,学生需要与教师同步完成当堂课程的随机问答,根据学生提交试卷的结果,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学讲解内容,通过此种方式,提高课程教学工作的效率。在开展教学时,可按照表1所示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

除上述提出的内容,还可以在教学中,将智能手机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性设备,利用移动终端中的教学助手功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其个人自主预习成果进行展示。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对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设计插件与逻辑设计图,以压缩文件的方式上传到班级成果展示界面中。所有上传的文件要以匿名的方式呈现,并要求每个小组对上传到班级群内的其他小组设计成果进行打分与评价。完成评价后,由智能终端中的大数据工具进行评分统计,由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设计成果的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根據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发起课题在线讨论,所有对此课题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线上讨论中,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与在线时长,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在线经验值作为参与奖励。学生在线上参与互动或讨论的最终得分将一并被列入期末学生个人成绩统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但在设计此项工作时应注意,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所有可视化操作界面,都应当具有灵活性、美观性,确保学生具有对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3.3 基于教学平台的课后拓展灵活化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对于相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更多需求,教师可将教学助手插件集成在智能终端,对教学平台现有的辅助教学功能进行完善,以此种方式,优化教学中的课程拓展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线浏览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与自主完成任务,并通过教师提供的其他内容,进行课下拓展知识点的预习与复习。此外,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了终端智能交互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选择在线交互终端,以此种方式,参与到教师的课题讨论或其他学生对课题的互动中。

总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相对灵活的过程,智能终端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功能非常多元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其个人需求有选择性地获取知识,而不是像常规学习一样被动接受知识。在此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将默契配合,从而实现对学习任务的高效率完成。

4 结束语

针对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以及学习都应当充分结合理论和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以此不仅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能为课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供重要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分别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以及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在实际应用中,严格按照本文上述三点内容开展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质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创新,还会有更多适用于教学的技术和设备,为课程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服务条件,如何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翁海勇,李海芸,刘浪,等.“分散-贯穿式”农业工程专业《C语言与单片机应用开发》课程实践教改设计[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50-53.

[2] 罗珍珍.独立院校微信小程序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改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22):154-155.

[3] 戴丹丹.探索新教改背景下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J].职业,2020(33):32-33.

[4] 韦大欢,冯刚.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改分析[J].才智,2020(1):88.

[5] 于秀霞,金豆,姜燕.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21-22.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