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

2022-05-30 05:44朱勤赵远远
职业时空 2022年3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朱勤 赵远远

摘要:文章从劳动教育的起源与意义入手,以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劳动精神的培育为逻辑起点,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进行探究,并从劳动教育的载体共建、制度设计到价值体认三个关键着力点,总结凝练出高职院校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制度设计;载体共建;价值体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能够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劳动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1]。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等指导文件,为劳动教育设置了主课时,使劳动教育成为了一门独立课程。作为肩负培育大国工匠重任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是高职院校秉持初心使命的应尽职责。

一、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一)加强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劳动精神素来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繁荣的必然选择。时代新人之“新”,在于新时代青少年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使命,这对青少年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劳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切成功的奠基之石,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成长成才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它不仅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还贯穿并作用于其他四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劳动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实现奋斗目标,开创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人世间的美好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铸就。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应从制度设计、载体共建和价值体认三个方面进行发力,持续纵深推进,在结合上下功夫[5]。在组织实施劳动教育等一系列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构建形成“一张网、立体化、全过程”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政教课,融入公寓管理,融入专业课,融入实训技能课,融入创业创新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架构劳动教育“一张网”工作新体系,形成劳动教育大格局

纵向到底,加强学校党委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监督。各二级学院(系、部)建立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等组成的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系、部)、班级等劳动教育工作组织。横向到边,明确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强化劳动教育相关要求,健全每周政教课劳动教育活动,与专业教师工作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学生入企实习实训了解日常工作,常态化组织公寓劳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建立劳动教育“立体化”工作推进机制,拓宽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出台专项意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五个一”劳动制度体系,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建立劳动规章、劳动计划、劳动方案、劳动标准、劳动评价等“五个一”劳动制度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劳动育人改革实践,建立“三项制度”,为劳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在劳动思政工作中的职责,如教务部制定《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学工部制定《关于学生公寓卫生包干区实施方案》,各二级学院负责制定《公寓卫生劳动教育操作办法》,实施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落小落实。

制定“八个一”具体实施方案,为劳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开设一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增设劳动教育内容,进一步健全劳动实践育人体系;制定一个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进行系统设计和总体部署;落实一个《学生千日劳动成长计划》,明确学生在校三年“千日成长计划”,实施日常生活劳动“培基行动”、生产劳动“匠心行动”和服务性劳动“公益行动”;编制一个《学生公寓楼卫生包干区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以班级、寝室为单位包干公寓楼片区卫生方案,落实常态化劳动实践;以企业管理理念出台一个《卫生劳动“7S1C”现场管理标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垃圾分类(Garbage classification);编写一本《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举办一个节日——工匠技能文化节;开设一堂劳动教育大讲堂,邀请全国劳模、知名工匠、技能大师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政策,开发一套劳动教育动态评价管理机制。面向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和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优秀学生奖学金评比办法》等办法。修改对二级学院的年終考核指标,专门增加劳动教育指标内容。从评价机制层面,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劳动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劳动,把学生的劳动成果、劳动形式、实施细则和评价体系切实健全起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定期评选劳动先进集体、劳动标兵、最美劳动者等。

(三)搭建劳动教育“全过程”育人平台,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联动

高职教育要开展劳动教育,加大劳动实践,就必须打造劳动育人、劳动实践的载体和平台。一是依托学校和家庭实施“培基行动”的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实施生活区卫生劳动包干、倡导垃圾分类等形式,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劳动锻炼;推进劳动文化进公寓,落实“五净五无五整齐”的环境卫生总要求,开展寝室劳动竞赛等;二是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匠心行动”的生产劳动,学校与企业要在劳动育人上形成战略合作,利用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开展实验实训和企业生产劳动实践。

(四)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价值体认,要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三重价值体认

劳动教育的核心应当是价值体认,即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各个层面体验、探究劳动的价值,并使之内化为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体认,就会有什么样的劳动教育,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劳动状况[6]。

1.价值体认一。劳动与创造——劳动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论述: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其体力和智力的表现;在劳动这一真正的活动过程中,人使自己得到了发展,成为人自身;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即产品的手段,而且是目的本身,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一种有意义的表现;劳动开发人创造的潜力,劳动推动了创造,劳动创造了工具,创造了生活,创造了世界。

2.价值体认二。劳动与奋斗——劳动是一个持续劳作的过程,中间虽然不乏艰辛的付出、挥汗如雨的劳作,但是劳动过程能孕育人们的奋斗精神、探索未知的求索精神,停止了劳动,也就停止了奋斗。

3.价值体认三。劳动与奉献——爱劳动是有奉献精神的表现,在劳动中提升奉献精神,提升幸福感。只有劳动,才会产生劳动成果,才能用于奉献家庭、服务社会,劳动是奉献之井,幸福之源。奉献精神会提升对劳动价值、意义的认知,同时提升劳动者的劳动境界。因此,对劳动价值的体认是奉献精神的升华。

三、实施“三大行动”量身定制新时代劳动教育套餐

(一)实施“培基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1.改革公寓保洁制度。改革公寓卫生服务外包的做法,在公寓取消保洁员,以班级、寝室为单位轮值,责任到人,包干完成保洁任务,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劳动锻炼。学生参加劳动的时数和劳动质量,计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劳动教育学分。

2.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启动仪式,树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行动方案,严格落实标准,其中可回收物每月近10000元由学生自治管理,用于劳动奖励,激发学生热情,既减少了生活垃圾,更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争创文明寝室。制定文明寝室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劳动文化进公寓”活动,开展“五个一”劳动竞赛,落实“五净”“五无”“五整齐”的寝室环境卫生总要求,评选最美寝室、文明示范寝室和模范特色寝室,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实施“匠心行动”,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劳动技能

1.开展实验实训劳动。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以“匠人、匠心、劳模”精神参与生产劳动。如农学、园林专业开展“美丽田园”春耕生产劳动,汽车运用维修专业开展汽车胎压检测、汽车维修服务,计算机专业开展每周专业技能服务,旅游专业开展导游讲解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专业技能。

2.参加企业生产劳动。学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与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集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劳动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技能比武、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锻造学生劳动技能。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吸收学生参与劳模工匠创新团队,践行工匠精神。

3.组织社会实践劳动。学校组织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返家鄉”,服务家乡建设发展。

(三)实施“公益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培养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1.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鼓励学生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疫情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抗“疫”青春榜样,其中互联网学院有个同学援鄂73天经历受到《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等诸多报道和转载,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

2.注重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协助地方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报告等形式,为基层排忧解难;深入企业了解经营活动全过程,学习一线工人的勤奋、踏实和敬业精神。

3.注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校地联合、专业支撑、劳动拓展”的志愿服务体系。如组织学生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型活动、高铁站春运、生活区垃圾分类劝导等志愿服务。

结   语

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常态化,必须强化制度设计、组织保障,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激励,劳动质量督导和安全保障机制,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实施“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学业与职业”三层对接[7],为学生体验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加大组织力度,使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联动,既提供劳动机会,又提供劳动指导,使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意志、锻炼技能、促发思考、实现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3][4]陈刚.嘉兴名人家风家训[M].嘉兴:吴越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

[5] 贺陆军.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要在结合上下功夫[N].中国教育报,2020-09-22.

[6] 冯颜利.为何要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20(01).

[7] 李美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J]. 劳动文化研究,2021(02):076-082.

收稿日期:2022-0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1年课题“制度设计、载体共建与价值体认:新时代红船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改革的着力点”(2021B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研究课题“制度设计、载体共建与价值体认:新时代红船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勤(198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我国开征环保税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