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伴互助样态的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的实践探析

2022-05-30 03:58郭明海
当代体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样态同伴内容

郭明海

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具有直接关系。我国对少年儿童的多方面教育十分重视。早期教育不断发展,对少年儿童的体质提升、体能发展进行高度关注,家长之间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加大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体适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少年儿童体质,帮助他们面对繁重学习和其他压力之前,呈现出良好的体能准备,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同伴互助在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伴互助在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侧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体适能训练中感受到成功乐趣,实现优等和学困生的相互帮助和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 同伴互助样态对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的影响

基于同伴互助样态开展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有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升运动成绩,同时在少年儿童运动过程中激素水平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等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促进作用,针对少年儿童骨骼、肌肉和关节等各个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少年儿童之间相互帮助,通过优等生的示范、帮扶等,有助于学困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不足,增强自我管控和学习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同时有利于优等生不断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基于同伴互助样态的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的基本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过程中要遵守协调性原则,采用多种不同训练内容、方法和措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和系统功能、多项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锻炼,实现协调发展,协调均衡的身体素质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最佳状态,同样是良好的指导方针。例如:A体育教师针对少年儿童的体适能训练过程中,以学习基本动作方式和技能、提高少年儿童灵敏、力量、协调、柔韧等运动素质,以仿生训练为核心,精心设计课程,主要包含体适能训练、思维、安全和绘本戏剧等多个主题内容,创新教学训练场景,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如,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中适合发展协调素质,手眼、脚眼、肢体协调等训练;静态和动态平衡;采用爬行、跳跃、有氧练习、柔韧性练习等训练大肌肉力量。

2.2 科学性原则

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当少年儿童未达到相关体育运动年龄的情况下,强制性过早训练,对他们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少年儿童不断重复应用相同肌群、动作等,增加他们运动损伤风险发生几率,甚至对他们均衡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羽毛球长时间进行挥拍扣杀、篮球运动频繁进行运球、游泳长时间肩关节平面重复等,在大约1年训练之后大大增加少年儿童受伤风险,主要包含慢性肩痛、肘部验证等。因此,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安排健康、技能体适能,和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主要包含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等,主要预防身体疾病,提高健康指数;动作技能相关主要包含平衡、协调性、速度等适能,主要提升相关运动完成效率、体育成績等。例如:B体育教师在羽毛球体育运动中,开展体适能训练,坚持科学性原则,在体能训练实践中完成科学专业化训练,在训练中可以使用500/800m耐力跑、50m冲刺跑、杠铃深蹲、哑铃锻炼等方法,同时训练过程中,基础训练要求完成羽毛球步伐训练,起跳腾空步法。在训练中此种步法较为常见,一般用于接高远球时的上网步法。该步法主要用于运动员运球、接球,在实际训练时,可根据运动员实际站位来选择。

2.3 游戏性原则

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中采用多种多样游戏开展,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参与训练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美国幼教学者威尔曼说:“游戏能够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幼儿体力,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促进生活健康有利”,少年儿童体适能的游戏化体验关键在于训练内容趣味性设计。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相对比较容易兴奋和疲劳,具有好动的特点,但是难以持久,生理上的特点决定它们不能参加长时间强烈体适能训练项目。

3 基于同伴互助样态的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内容

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详细分析同伴互助学习方式,做好情感引导工作,同时详细规划设计课堂内容,结合少年儿童实际情况,合理开展阶段训练活动,具体如下:

3.1 情感引导

少年儿童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更加渴望展现自己,同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教师结合他们性格特征,开展体适能训练活动中,多加鼓励和肯定,做好情感引导工作,避免他们在抗拒、焦虑的情绪中参与训练,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缓解训练过程中紧张情绪,进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提升他们的运动表现成效。例如:某教师在体适能课堂开展之前,借助多媒体播放相体适能训练的视频,融入情感引导,帮助少年儿童正确认识到体适能训练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训练活动中,多加肯定和鼓励,不会一味进行批评,消除他们紧张、焦虑和抗拒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3.2 课堂内容

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规划课堂内容,明确训练目标,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训练,开展针对性课堂内容。例如C小学体育教师在体适能课堂内容规划过程中,主要设计以下点训练:①速度灵敏素质。该教师结合同伴互助学习,合理设计体适能课堂训练内容。(1)快速球训练:利用课堂篮球、足球、排球等分成2人一组,每位学生完成特定单个动作训练之后,迅速借助对方投掷的抛球或者弹起的反应球,具体动作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性设定。(2)组合练习:采用比赛、趣味游戏的方式组合跑、跳、投等形式开展分组交换训练,在实施中详细到各个年级,结合学生状况,传授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改善详细练习措施,增强训练多元化,提升他们速度灵敏素质。②耐力素质。该教师在少年儿童耐力素质训练过程中,设计课堂内容包含以下几项运动。(1)均速持续跑:强度最大跑速30%-50%、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60—180次。(2)比赛法:应用低强度、适宜距离的竞赛。(3)强度间歇法,强度最大跑速30%-50%,训练时间在10-20min,在训练过程中训练2min间歇2min,或者训练5min间歇5min。③力量素质。该教师采用弹力带、圈和实心球等增强力量训练强度,或者在垫子上开展简单动作功能性训练,增强课堂趣味性。④平衡协调素质。教师准备部分器材训练多元化身体静态、肢体动态的平衡训练,如固定平衡板,从单脚屈腿练习,单腿蹬直腿站立练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地面向平衡板过渡练习,同时基于同伴互助样态,分组开展多种器材练习,组数保持在3组,逐渐提升学生平衡协调素质。⑤柔韧素质。该教师在体适能柔韧素质训练过程中,实现静态、动态或者两者结合拉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采用2人为一组合作训练,保持轻度控制在略微痛感状态,结合呼吸训练,每组反复练习动作至少3次之上,在最后拉伸动作上保持10s之上。

3.3 阶段训练

少年儿童是塑造人格、培养良好运动习惯、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阶段,体适能训练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阶段训练,更多注重少年儿童大肌肉、小肌肉和身体平衡杆等各个方面的训练,促进身体和精神综合发展。例如:D学校体育教师基于同伴互助形态开展体适能阶段训练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结合阶段:①该教师了解孩子身体情况,明确其是否适合训练,选择怎样的训练内容,做好情感引导、安抚情绪,保证他们不能保持恐惧焦虑的状态参加训练。②做好准备工作,适当开展暖身和伸展运动,提高学生身体温度、保持身体兴奋状态,加大关节活动,防止运动损伤,结合简单动作和体操,搭配舒缓愉快音乐节奏,在身体温度上升之后,配合10分钟静态伸展运动,保持优良的身体状态参与体适能训练。③教师合理规划运动具体内容和动作,开展大约15-20分钟有氧运动,训练他们的心肺系统,增强心肺血管系统能力。④教师开展同伴互助学习,组织游戏活动,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锻炼,增加塔活动参与度,训练他们身体各个部位肌肉群,培养和提升他们团结互助精神。如贴膏药游戏,教师整理队形,将所有学生排列为一个圆圈形状,在活动中,教师指定两名学生先完成游戏,一名学生负责追赶、一名学生逃跑,学生可以很远范围内逃跑。而如果学生站在了另外一个圆圈内学生的后边,则将逃跑接力给该名学生,而追赶者要继续追赶,直到抓住一位同学,由被抓学生代替。该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体能以及爆发力。⑤运动完成之后,适当开焊缓和运动,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保持5分钟左右,缓解孩子身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乳酸堆积,增强身体柔韧度,保持良好的心情,

4 同伴互助样态的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策略分析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知识构建,创建合理完善的体适能课程体系,同时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全面促进少年儿童体适能有效发展。

4.1 优化知识构建

体适能训练属于科学的体育训练体系,内容包含健康管理、营养学、骨骼和肌肉解剖学、运动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師开展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知识构建,提升综合知识储备、教学水平,同时要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到体适能运动和自身健康的紧密关系,意识到参与体适能训练活动的重要意义,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思维,并且以此为指导思想,融入到体适能训练过程中。少年儿童处于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结合他们的好奇心强特点,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如,教师传授营养学知识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纪录片,便于他们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和身体健康、体适能运动的关。学生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教师健康思想引导下,无形中形成强化自身体能的思想,在体适能运动中融入学习的理论知识。

4.2 优化课程体系

某校内同伴互助的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同伴互助体适能训练活动方式、内容和预计收获开展问卷调查,情况如下:教师大多认可同伴互助活动方式包含集体备课、观课评课、名师导航、骨干教师交流;活动内容包含教材知识内容、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如表1所示。

体适能训练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和学习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针对少年儿童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训练,更加符合体适能发展要求。同时,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体适能训练能力,改善和优化课程体系。

4.3 优化教学组织

首先,教师要优化体适能体育理论课及教学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目的地安排,讲授体适能理论、卫生健康、体适能运动项目基础知识、专项运动技术理论、动作分解等各项知识,同时精心组织教学,维持训练秩序,创造良好训练氛围,在实际训练中调动少年儿童参与兴趣,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结合学生训练情况和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各项训练环节,保证体适能训练按照计划顺利高效进行。然后,教师要合理导入复习,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少年儿童巩固旧知识,可以采用温故和演示导入等。最后,教师传授新内容,开展针对性体适能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体适能训练原则,高效完成新运动训练任务。

5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同伴互助样态对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的影响,结合协调性、科学性、游戏性原则合理开展体适能训练活动,同时合理规划设计课堂内容、训练和情感引导等相关体适能训练内容,提出相应的体适能发展策略,创新体适能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优化知识构建,进一步推进少年儿童体适能发展,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泗华小学)

猜你喜欢
样态同伴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主要内容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