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探究

2022-05-30 01:48蔡景龙
当代体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思政体育课程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体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具有三点必要性以及两点可行性。必要性为:一是有助于服务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二是可以转变高校师生对待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是便于探究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方向。可行性为:一是思维决定行为。体育课程思政德育为先、铸魂育体的理念可以影响思维目标的选择、思维定势的改变以及思维策略的运用,从而决定和支配体育教学行为方式。二是行为发展思维。体育课程思政选择何种教学行为方式,将反映、验证师生选择了何种思政教学思维方式。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公共课程,其肩负的使命远不止体育技能单方面的学习研究,更应肩负着学生德育、终身体育理念、坚韧不拔的品质等精神层面的培养,这样才更能发挥其重要效应。“课程思政”作为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为体育课程教书育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1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要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人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凝聚一切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等展开,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意志。

1.1 现代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体育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体育相关知识,更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社会更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明显减弱,对手机及互联网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当下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放下手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体育运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建设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中心,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重视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没有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认识,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做法,健全人格恰恰是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路径

2.1 教师思政教育观念薄弱

高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的执行者和引导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所具有的课程思政教育观念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传授技能,从而忽视了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解不足,且观念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2.2 教材缺乏思政元素

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选用的教材大多结构单一,着重强调体育理论和体育训练,缺乏思政元素,总体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很难提升,使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产生很多问题,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抓住机遇、主动作为,选用规划教材,充分挖掘能够和教材相结合的思政教育资源,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生活服务设计融入体育课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2.3 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教学场地多样、教学形式自由。但是,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没有注重身心协调和意志力锻炼。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找到思政教育的相同点和切入点,进行教法创新,优化体育教学场地、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在课程中融入爱国、诚信、友善、团结、拼搏等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体育教材单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偏少

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所编制的、科学反映学科内容的书籍,是课程标准的细节化,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智慧结晶,是教师对教学文件设计和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教材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写得不够具体和深入。体育运动体现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能力、发愤图强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在充分分析各项体育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在体育课中加强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建设,通过多样教学形式的引导,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内涵、体会体育运动的思政价值、传承体育运动文化。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探究

3.1 转换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加强课堂德育融入

教育理念是教学方法设定、课程改革的航标,高校应精准理解、响应我国号召,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以此为基础并努力拓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渠道,加强其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充分地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考核体系、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以及培养目标当中。从源头上转换思想观念,摒弃原来体育课堂教学只重视体育参与、运动技能提升的教育理念,真正将体育的文化属性(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融入课程的教学当中。其次,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不但是学生思想培养的建筑师,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因此,一定要注重提升与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师德师风等,从而可以高效的将体育运动的功能全面地展现出来,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功效。

3.2 深入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最终落脚点,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是为了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为了推进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在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方面,必须融入思政类课程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首先,在体育课程目标中加入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重要性,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体育课程内容中增加与思政教育元素相关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设置体育强国、文化自信、民族体育和体育扶贫等主题内容,将这些思政价值观显性和隐性地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3.3 设计课程改革机制,改善传统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方面首先一定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体育课程设置的每个小环节,为此体育课程在设计方面首先要舍弃一些狭隘的认识,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其次,要积极探索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思政元素,细致甄别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从而自然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学生体育课堂,进而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最佳载体。

3.4 加强课程长效合作机制,健全体育思政考评体系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高校在以后教学改革发展不断努力的方向。“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长期性理念,一定要发挥其良好的功能与作用,在不影响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热情的同时贯穿思政教育。健全的思政考评体系应从学习过程与专业测评相结合,既要做到对思政教育工作起到乐观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让其流于形式,起不到引导与激励作用,应充分的把教师的德育态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认可程度和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引导纳入考评体系。

3.5 构建科学高校体育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衡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是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尺。体育思政课程实施质量取决于教学评价体系。

(1)完善体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高校体育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思政教育评价和专家评价等评价指标,除了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参与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必须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范畴,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检测和评估,从而对体育思政课程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反馈。

(2)建立体育思政课程反馈机制。体育思政课程反馈机制通过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两个方面呈现,反馈内容包括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等,将学生评价作为反馈的主要参考内容。综合教师和专家的教学反馈评价,了解和掌握体育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并根据这些评价内容修正体育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以保证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

(3)强化思政成果建设。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在教师考核和评奖评优中突出体育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加强对体育思政课程建设力度,彰显思政教育主导地位。

3.6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

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坚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将体育价值精神、体育知识传授和体育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根据体育类课程学科的独有的属性和特点,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进体育思政课程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党委要加强对体育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视,党委统一领导,教务部门牵头,体育教学部门负责,联同院校其他各职能部门,制定体育思政课程相关制度和文件,形成体育思政建设工作局面。落实党员领导带头表率作用,对体育教学部门领导和教师定期进行思政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2)完善顶层设计。高校根据国家思政课程建设要求,以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完善体育思政课程教学和实施的顶层制度设计,做好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各职能部门的体育思政课程联同协作机制,为推进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务处应根据国家强化学生思政核心素养要求,适当修改体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教学任务和培养人才目标;人事处和组织部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教师的晋升考核、绩效和评奖评优中。

4 结语

利用体育教学方式的基本理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成果,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相结合,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构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该方式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教學思维目标,建立蕴含德育为先的思政教学思维定式,凝聚积极正向的体育思政教学思维策略,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思维方式,并且以思政教学思维方式为价值引领,构建包含体育思政教学方法、手段、策略、艺术的思政教学行为方式,可期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促进体育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简介:蔡景龙(1978-)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体育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