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燕
[摘 要]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对国民综合素质培养重视程度的提升,要求高职声乐教学的开展要有更高品质。原生态民歌历史悠久,具备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同时是民族声乐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灵感来源。将原生态民歌应用到声乐教学中,是当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关键工作。通过介绍原生态民歌以及原生态民歌应用于高职院校声樂教学的意义,探索全新的运用途径,如传统曲谱创新唱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等,希望为广大教育从业者开展声乐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声乐教学;原生态民歌;价值;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33-03
高职院校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声乐方面的知识拓展,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实践技能。拓展课程知识,探索运用声乐教学模式的新途径,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结晶,原生态民歌具有历史性、生活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人们喜欢的情感表达方式。民族声乐发展过程离不开原生态民歌提供的灵感,因此,通过将原生态民歌应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能够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声乐教学目标。
一、原生态民歌的主要特征
原生态民歌源自民间,是民间中进行各种活动交流时即兴创作并且口头传唱的民俗歌曲,原生态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小调、呼麦等,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典型的地域特色,其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其在民间广受喜爱。
(一)历史悠久
原生态民歌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了各个民族在各个地域的生活艺术。通过研究原生态民歌的词曲,我们能够回溯民歌产生的时代以及人民开展活动的场景,例如通过民歌《康定情歌》《小河淌水》《达坂城的姑娘》等,体现民歌所处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情感。原生态民歌在反映人们生活艺术的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比如“走西口”这类原生态民歌反映了西北地区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外出内蒙古河套进行务工的生活场景,许多人背井离乡,去往异乡做苦力,有的人甚至和亲人告别之后再没相见,亲人分离时所唱的《走西口》随着岁月的沉淀,逐渐形成了“走西口”这类民歌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中的辛酸泪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广泛流传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
(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
原生态民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是民歌地域中的人民利用生活中的智慧结合地域特点形成的生活艺术形式。比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也就是长歌,表达了游牧民族对草原生活的深情眷恋,而根据地域划分的“长调”也有很大的差别。东部地区蒙古族“长调”有典型的游牧文化特征,通过“诺古拉”的唱法,达到通过气管活动进行感情表达的功效。西部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典型的高原地域特点,曲调节奏多变,歌曲蕴含的感情随着曲调而变化。通过以上分析,原生态民歌和地域、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都有巨大的关系。
(三)民歌形式具备多样性
原生态民歌是人们开展生活的艺术形式纪实,为了生动、形象地体现人民的生活,原生态民歌的形式具备多样性,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如跺脚、吹口哨、打节拍等方式进行歌曲表达。经过历史的沉淀,民歌发展演变出丰富且组织完整的艺术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歌词和蕴含情感的曲调体现原生态民歌的艺术底蕴。原生态民歌的典型表达形式就是利用民间生产生活中的题材进行艺术表达。比如“三音歌”,因为由三个旋律结构组成,故名“三音歌”,由于其没有特定的曲谱,仅通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因此“三音歌”具备独特的生活气息与民俗气息。“号子”类民歌没有固定的歌词,高昂的歌声、明快的节奏、奔放豪爽的情感都是“号子类”民歌的鲜明特点。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
(一)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的灵感来源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颂歌,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的灵感来源。原生态民歌中的风土人情、歌词曲谱、感情表达、演唱方式等,通常能为民族声乐的创作与发展带来灵感[2]。此外,原生态民歌的创作灵感能让民族声乐作品具备强烈的生活气息,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传唱度极高的经典声乐名曲《康定情歌》中就带有典型的原生态民歌音乐特点,带有典型的西南地区民族及地域文化特点,同时结合了当地“溜溜调”的演唱手法,用高昂、热烈的歌声为人们描绘出西南地区的美好景色,以及男女策马奔腾,奔放地追求爱情的场景,以此达到通过歌曲传递声乐作品情感及文化内涵的目的,让《康定情歌》具有经久不衰的传唱度,成为西南地区的经典民族声乐代表作。
(二)原生态民歌驱动着民族声乐不断创新
中国国土广袤,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因此,纵观中国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进程,因其地域、民族的不同,原生态民歌的情感及演唱手法、艺术加工都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及情感具备独特的民族气息与地域文化,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了创作灵感与创作动力,同时为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参考素材。现阶段民族声乐都受到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手法及演唱形式就有典型的陕北地区“信天游”风格,通过描述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征融入其中,让作品兼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有着独属于劳动人民的纯朴之美,通过高昂、悠扬的“信天游”表达了对黄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的美好希冀与祝愿。
三、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创新运用
(一)旧歌新唱,将现代艺术融入传统艺术中
原生态民歌是人民生活中一切活动的艺术产物,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的民族瑰宝,源自生活,歌颂生活,富有活力和感染力。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原生态民歌,能够拓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通过原生态民歌为学生展现民族生活场景,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体会民族声乐的无穷魅力与艺术价值。高职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旧歌新唱的方式,将现代艺术融入传统艺术中,以此达到传承及弘扬原生态民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展示民族民俗文化,让音乐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的目的[3]。比如,在《花木兰》的课程学习中,豫剧作品《花木兰》通过现代歌剧的形式进行演绎,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这种旧歌新唱的原理,观看原始豫剧作品《花木兰》,体会作品中极具特征的民俗文化——甩腔,让学生通过具有豪迈风格的作品了解甩腔给人带来的震撼体验。观看完豫剧作品《花木兰》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试唱,让学生接触并融入作品,体验甩腔的魅力及特点,体会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拓展知识广度。
(二)开放课堂教育,传承原生态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原生态民歌中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与艺术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族声乐,将原生态民歌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进行融合,需要做到开放课堂教育,让高职院校音乐课堂走入民族地区,走入人民生活,帮助学生通过声乐学习感受民俗文化以及民族底蕴。鉴于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育,对接原生态民歌。
第一,分析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需求,带领学生通过探索民族声乐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深入了解与传承。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活动,例如各类教育艺术实践活动、实地采风等,针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生活气息和历史文化[4]。比如,本校有蒙古族的學生,该学生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对于蒙古族的传统音乐耳熟能详,通过生活的沉淀对蒙古族音乐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与了解。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可以向校方申请,组织学生到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实地采风,通过深入蒙古族同胞生活环境,进行声乐素材采集,通过体验草原生活,体会蒙古族同胞的奔放、热情,体会民族歌曲《蒙古大草原》歌唱的草原之辽阔,体会《呼伦贝尔大草原》描述的风土人情。这样将课堂搬到学校之外的方式,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民族音乐的韵味与厚重,同时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多变。
第二,将原生态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甚至可以邀请民族声乐歌手到学校来演出,并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民族声乐的魅力以及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技法。比如,甘肃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就近邀请回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著名歌手,沟通、交流甘肃本土民族民歌中主要的花儿、长短调、宴席曲、号子等;开设有艺术类表演专业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著名民歌歌手进行民歌艺术交流。此外,高职院校通过与本地著名民间艺人进行交流,邀请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深入学习原生态民歌,深入挖掘当地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技法。以此达到课堂生动化、多样化的目的,提升教学品质,让课堂走进民间,开放课堂教育,让学生积极学习原生态民歌与民间艺术,让原生态民歌在未来得到发展与传承。
(三)寻找当地原生态民歌素材,增强对教材开发与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
根据对现状的调研分析,原生态民歌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学生对于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及唱法了解相对较少,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缓慢,同时不利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弘扬。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当地原生态民歌的文化价值及音乐价值,并融入教材中,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深入接触原生态民歌,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帮助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
在开发校本课程配套教材方面,需要通过挖掘当地原生态民歌资源,梳理民歌的特点及价值,并应用到校本教材中。现阶段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越来越不受重视,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响应重视声乐教育课程的号召,重视原生态民歌具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重点支持原生态民歌歌手的培养与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开放课堂,坚持开放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引入原生态民歌的同时,弘扬并且传承原生态民歌。更重要的是,在弘扬并且传承原生态民歌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原生态民歌质朴且富有生活民俗气息的特点,通过总结归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价值与声乐文化,让原生态民歌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和欣赏。此外,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原生态民歌,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风的方式,与文化艺术馆共同组织民族声乐教育活动。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课程时,需要配套相应的原生态民歌实践演唱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练学习原生态民歌的歌唱技法。高职院校甚至可以加大对原生态民歌研究基地的投入,以此达到发扬与传承原生态民歌,让原生态民歌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目的[5]。
从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产生民族声乐的民族地区进行教学实践,与当地原生态的民歌艺人进行声乐交流,通过学习艺人的独特唱法,学习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文化以及演唱技法,以此达到学习各族文化,拓宽知识面与眼界、最大限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当地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艺人开展演唱会、文艺晚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与原生态民歌艺人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原生态民歌艺人同台演出,在音乐交流中感知民族文化,同时加强原生态民歌的歌唱技法与情感表达。
(四)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达到弘扬并且传承民族声乐的目的。第一,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学习现有的优秀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通过东西方声乐教学的交流完善并且优化中国的民族声乐。第二,高职院校需要组建完善的声乐教学师资团队,同时搭建与原生态民歌艺人、民歌团体等校外声乐艺术组织的交流桥梁,声乐系可以与校外声乐艺术组织联合举办民歌主题歌唱比赛,帮助教师与民歌艺人进行专业交流,同时用奖学金的形式激励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第三,高职院校为教师团队提供多种提升自我的途径,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的形式,让教师在学习其他教师的课程,以及听取其他教师对自己课程的评价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增加课程教学经验,通过互帮互助实现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提升的目的。第四,高职院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优秀的教师,让外聘教师帮助校内教师弥补教授课程时存在的不足。总之,通过以上四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原生态民歌,让学生传承并且弘扬原生态民歌,以此达到保护原生态民歌文化的目的。
四、结语
原生态民歌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民族声乐的灵感来源,驱动着民族声乐不断革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创建开放式课堂,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技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演唱能力,以此最大化提升声乐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原生态民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演唱情感,弘扬原生态民歌等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朱菁.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7(1):115-118.
[2]王秉清.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J].大舞台,2015(1):231-232.
[3]朴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与原生态民歌的融合探讨[J].亚太教育,2019(3):35.
[4]纪俊娟.论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6(2):29-34.
[5]张丽.广西原生态民歌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凸显特色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17(1):5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