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高质量专业群建设路径探析

2022-05-30 21:53雷小波许倩虹
职业时空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雷小波 许倩虹

摘要:产业学院是随产教融合理念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产教两端主体的共同利益是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二者的实现必须借助和依赖于专业和课程,因此其专业群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前产业学院应当本着“产教融合”的办学宗旨,明确专业群建设的重点任务,走出现实困境,强化校企合作,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资源、专业结构、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内功”,实现高质量专业群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是我國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把“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因此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必由之路。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和理念的推动下,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即“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经历了由概念构建到实体发展的阶段,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2020年教育部、工信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推进建设产业学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作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平台,产业学院的办学特色表现在立足于区域产业和地方经济,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将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的产业资源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的当下,单一的专业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必须重视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加强专业群建设不仅能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提升对应产业及行业和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形成专业群特色,同时也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凸显产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因此,产业学院的专业群建设尤为重要。

一、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素

产业学院的专业群有别于普通高校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结构,主要是以职业群或者岗位群为依据。同时,由于其着眼于地方经济,突出区域特色行业和产业,强调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因而产业学院的专业群也不同于普通高职院校,其区域经济、行业和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因此,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必须凸显地域产业特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专业的构成要素,其科学、合理的编排决定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产业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相应地,以群为框架构建课程体系成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的要务。产业学院要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功能,建成“产学研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就必须有一套能够及时回应并反映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上岗所需的实用性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只有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模块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克服传统专业模式中课程体系偏学术、课程内容陈旧、课程方式单一、实践课程太少的问题,促进专业群目标的顺利达成。其中基础课是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开设,教授各专业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素质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公民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课是对接群内具体专业所需的核心职业知识和能力。模块课程是为了满足群内不同专业学生希望互选课程的意愿而设。在整个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方向选择模块进行学习,这种灵活的课程方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宽泛知识和能力基础的专门人才。

(二)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群建设一般以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依托,发挥其核心辐射和带动作用[1],从而需要建设若干个重点专业群。显然,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科基础和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因此,需要优化、整合和共享群内优秀的教学资源。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模式,其教学资源均由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多方投资或者捐款[2],因而校企协同育人和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特点使得其自身具有独特的、超越其他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办学主体的协同作用,通过“校企社联合”“引企入教”等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群内核心专业研发为中心,形成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资源集群以及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教师队伍的集群,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所在。产业学院以育人为本,旨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需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其混合式合作办学的模式保证了相关企业主体参与的实践课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适当配置,为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应有的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能够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团队意识,加强协作,鼓励创新,通过教师团队的努力,构建结构完整、产业面明确的专业群。其次,选好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至关重要。“专业带头人”是带领教师队伍找准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方向的“排头兵”。最后,要进一步重视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产业学院的特色为探索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专业群建设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包括专业群建设各主体的管理运行机制、专业群内部各专业的动态调整、诊断与评价改进机制等。只有协调好学院及其二级机构、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和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专业构成与产业需求的关系,科学、客观、全面地诊断和评价专业群建设质量和实效,才能保障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产业学院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型载体,由多主体共建,既有高职院校,又有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各个主体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各自的愿景和诉求,关系着共同的核心利益。目前产业学院的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产业和企业深度融合,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产业人才。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变化与转型升级使得产业对于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需求日益提高。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的灵魂。专业群建设首先必须清晰地确立特色鲜明,明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而,目前产业学院大多脱胎于高职院校或者照搬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在专业群设置和建设的过程中,仍受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未能体现多主体共建的特点,难以满足相关利益主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群的产业指向不明显

产业学院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的产物,具有产业导向性,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亟需产业学院为其培养人才。而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专业群的建设必须融合到区域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当中去。当前我国产业学院正处于发展初期,专业群建设尚未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大多在借鉴和照搬高职院校的模式,导致往往不能全面考虑和有效整合与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专业群结构与区域经济和当地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较低,服务产业的目标指向也不明晰,难以反应并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少专业只是在形式上组合到了一起,在专业群内部仍然是分散的状态,缺乏面向产业链服务的纽带联系。

(三)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

校企协同育人是产业学院的特征之一,更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是产业学院的主要优势,有利于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目前产业学院在专业群建设中仍然面临行业、企业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大多数产业学院的校区远离企业和生产一线,学院的整体管理、教育教学活动运行仍以学校为主,行业和企业的介入不多,没有被赋予应有的话语权和支配力,因而在人财物的投入上积极性不够,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从而使得产业学院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不高,难以满足行业、企业的真正需要。

(四)专业群特色不鲜明

产业学院是以产业为导向,主要围绕区域产业布局,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而产生的。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必须成为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标准,专业群建设必须和产业、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和有效衔接。但由于产业学院在发展初期,可借鉴的经验不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群结构以及企业的参与度都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与资源极其有限。所以,一些产业学院的专业群建设难以体现地方经济和区域产业特色,在具体专业设置上往往容易一般化和普遍化,市场上什么专业热门就设什么专业。结果很多产业学院专业雷同,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导致相似专业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既不利于产业学院明确自身定位,无法建设具有特色的对接区域经济和当地产业的专业群建设,又使得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突出,就业困难。

三、面向产教融合的高质量专业群建设路径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探索,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更是产业学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一)校企共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产业学院的高质量专业群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培养特色。这就需要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所以,学院应该以建设特色专业集群为目标,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主动与其共建专业群。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共同设置和调整专业和专业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共同建设具有明确定位和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3]。在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的共建过程中,应当引入相关行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也可以与行业共同制定教学标准,将行业所需技术标准转化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专业认证,使专业群建设能够与学生就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协调联动,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促进专业群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引领产业学院发展成为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新阵地。

(二)融产业链入专业群建设

产业学院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新型产教融合阵地,必须把产业链融入高质量专业群建设中。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与产业发展规律,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依托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专业群。另一方面,要适应产业内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和产业交叉、产业升级日趋增强的需求,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综合权衡各学科与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多专业的交叉复合和处于同一产业链的若干个专业的关联,以满足产业链中各个企业和行业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共生共进。

(三)以职业能力优化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是专业目标达成的依托和中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共同构成了专业特色。因此,高质量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产业学院的定位是产教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实体,其专业结构由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隨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岗位不断出现,旧岗位不断淘汰,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日趋提高。因此,产业学院在专业群建设中,要重视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使专业课程对接职业能力需求,将职业通用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与具体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等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培养具有职业基本素养、岗位适应能力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在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归属相同或相似产业链的专业集聚而成的专业群里,开发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以职业岗位群带动高质量专业群的建设。

(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课程、师资与教学资源是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这三个要素也应当向集群方向转变,实现各个办学主体共建共享。可以借助当前深受职业院校关注的“平台+模块”的课程模式,探索构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平台”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厚基础”,“模块”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产业学院应当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技术合作与研发,共同开发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与科研团队,鼓励学院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岗位实践,允许实践能力突出的企业人员参与学院的教学和职称评聘,有针对性地培养兼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最终实现校企双方人才的合作与流动,实现师资共培、共管、互用。如前所述,应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开发新形态教材与课程[4]。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等为学院和企业同时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和前沿技术支持。此外还要重视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AI技术推进课程建设数字化,实现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共享和优化。

产业学院要建设突出区域产业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高质量专业群,必须有一个科学、长效的保障体系。需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制度的立体构建和完善,实现产教融合的内外部制度优化[5]。学院应当主动给予行业和企业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应有的权利和职责,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群规范制度,对专业群就業质量、与区域产业需求契合度、毕业生岗位迁移能力等进行跟踪调研,同时对企业反馈信息的收集形成制度,形成专业动态调整、专业群质量监督与诊断机制等一系列有效的保障体系,保障高质量特色专业群的内涵式发展,加快产业学院高质量专业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52-54.

[2] 励效杰.产业学院的制度逻辑及其政策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1):49-52.

[3] 兰金林,田静,石伟平.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基于2008—2018年CNKI核心期刊文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74-80.

[4] 吴金铃.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18):31-35.

[5] 贺书霞,冀涛.从“合作”到“融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1):5-10.

收稿日期:2022-06-26

作者简介:雷小波(1965- ),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猜你喜欢
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从“专业”走向“专业群”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产业学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