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思政认知与发展策略

2022-05-30 10:48周敏张军王会娟
当代体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广东省思政

周敏 张军 王会娟

1 研究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人们追捧的热门话题,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承载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任,也是基本单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广东省该专业办学院校如何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办出专业特色等已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全国布点,通过搜索广东省专业布点院校官网,统计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等,分析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特征,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2 专家访谈法

由于高校各专业有不同的思政目标,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思政目标对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玉超教授进行访谈,了解该专业发展历程,目前办学存在困境,结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特征,挖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思政目标,为广东省该专业办学院校提供合理化建议。

2.3 逻辑分析法

由通过查阅国家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建设思路分析出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思政认知与发展策略,应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以及课堂多元化评价入手。

2.4 统计法

通过搜索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院校官网,统计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等,总结出广东省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特征,为专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

3.1.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名称由来及改变

为规范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我国自1963年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5次修改,分别是196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12年。1998年社会体育专业编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直至2012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至今已有23年之余的办学历史。

3.1.2 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

经过调查发现,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为例,2020年招生人数180人,另外还有专插本60多人,2021年招生人数220人,另外也有专插本人数,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我国老牌专业,不仅在全国专业建设上做出了贡献,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更是彰显出优势,招生人数总体平稳。在广东省招收本专业的院校中有两所民办院校,反而民办高校办学较为活跃,扩招已成为趋势。

3.1.3 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招生院校

广东省既是我国教育大省,也是经济强省,随着高等教育普化及程度的加深,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截至2021年,广东省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1所。(详见表1)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社会责任感,1994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服务于大众的体育需求,开设院校自1999年至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284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成为排名第二的本科体育专业,2022年有几所高校撤销本专业,但同时又有几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从而反映出该专业发展趋势迅猛,也反映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3.2 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2.1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必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广东省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11所高校中,人才培养大部分以《标准》为基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详见表2)

由上述统计发现,广东省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有针对自身院校特点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形,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偏重于高尔夫球、广东海洋大学借助区位优势则以滨海休闲为特点、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则以省级社团——广东省毽球运动协会以及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为依托打造毽球运动特色等,共同点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3.2.2 人才培养标准

2018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考虑的核心问题,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單位,标准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质量为王、标准先行”,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高校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个问题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国家应及时修订《国标》,高校人才培养最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将人才培养的目标、社会适应、质保和结果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标准,将卓越人才培养作为最高标准。

3.2.3 人才培养规格

《标准》中规定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素质要求,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2)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选取广东省部分开设社会体育专业院校,比较其人才培养规格。

经统计广东省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基本上根据自身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国标》“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也有“自选动作”,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总学分控制在140-170学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完“规定动作”要求中的学分,四年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可以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自身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分为“正式课程150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院校办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东莞理工学院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可获得“经济学”双学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虽然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于2020年12月完成转设,该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获批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颇有建树。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修满10分,准予毕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例。

3.3 体育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

3.3.1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复合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2009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有关经营人才从事体育产业的开发。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结构明晰,对于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多元化、多样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体育专业人才既要懂体育还要懂经济,同时还需具备经营管理知识。

3.3.2 全民健身计划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2014年“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多次推出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也在积极为构建高质量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出谋划策,其中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等任务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全民健身参与方式多元化,需要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科学指导,按照传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面对消费者对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引进的国外趣味性强的健身娱乐项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广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院校应结合新时代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肩负使命与担当,培养出为全民健身做出贡献社会体育人才。

3.3.3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变化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指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要实现体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体育人口应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达到45%以上。这一伟大工程的推进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广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院校要紧扣时代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站在战略层面探索新时代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在广东省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11所院校中,基本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与《国标》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强调实用性,仅有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等少数几所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特色外,其余院校还是紧跟《国标》步法,保持一致。

4.1.2 人才培养规格缺乏特色

毕业生无特殊情况修满应得学分准予四年毕业,课程也是对应《国标》中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拓展课。从调查院校中发现选修偏少,必修偏多,实践环节有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内容,没有明显的特色。

4.1.3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实施,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同时从历年招生统计发现,该专业招生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且民办高校办学较为活跃,招生规模超过民办,且借助地域优势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4.1.4 社会需求侧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矛盾突出

体育强国建设,不仅需要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也要强,以全民健身为抓手,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广东省不仅经济发展是全国排头兵,高等教育也走在全国前列,借助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体育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势必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解决社会需求侧与高校供给侧的矛盾。

4.2 建议

4.2.1 结合时代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紧缺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因此,广东省高校结合国家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调整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厚基础、强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将社会体育专业思政目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4.2.2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为高校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找準了定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面向不同层次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都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

4.2.3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浸润式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广东省办学院校要将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使命与担当。

4.2.4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建设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关键,找准专业课程切入角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的放矢。广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布点相对集中,办学高校应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在信息化技术时代,实现资源共享共用。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师德师风健身将是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全面提升教师思政建设的教学能力。

4.2.5 专业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有效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多维度,是对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有效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课程评价机制应多元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评价机制。广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院校应积极主动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主动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思政目标及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广东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