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月
语文作为国家母语教学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学科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好语文阅读学习,优化阅读效果呢?我们先来看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在低年级阶段,教师更多关注拼音、字词拼读,以及反义词的理解等,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之后,容易缺失对阅读的感性认知,无法对以后的大量、深度阅读起引导、规范的作用。
(二)阅读形式不贴近小学生心理
当前小学生大都处在信息资源高度聚集的时代,身边充斥着大量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信息。手机、平板、电视,甚至电话手表均能提供便捷的娱乐平台,以至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高品质的阅读习惯,在创新阅读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以真正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三)阅读内容拓展性不强
多数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阅读对象主要是课本。教材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教学内容因循守旧,没有对课外知识进行补充。这和当前倡导的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思路不符,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缺乏延展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為优化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质量,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应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规划、阅读兴趣、构建阅读情境等方面,作出行之有效的改变。
(一)明确教学规划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阶段性目标,将小的阶段目标细化分布在每一节阅读课堂之中,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并能不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程度不高,教师整体的阅读教学计划就应以通读为主,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进行音律方面的教学和练习。
(二)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增强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抓手。教师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教案等方面出发,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推动阅读,以阅读引领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细长瓶子,让学生自主推选小代表,往瓶子里注入自来水。等到讲解乌鸦投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往瓶子里投入小石子,全班学生共同观察水面上升的变化。如此一来,现场情形和课文描写能够做到同步呼应,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三)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方式上,教师也应该有所更新。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传统的阅读方式常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往往只是埋头做笔记,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以符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然后根据剧情进行互动教学,这样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教师要扮演好引导及裁判的角色,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四)形成阅读应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打好阅读基础,既可以为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也能够在考试竞赛等项目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优美词句、经典篇章、成语歇后语、名言名句等进行收集,让学生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学引导中,达到内化于心的成效。
三、结语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唐朝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明确点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联。不仅如此,广泛阅读优美的佳句名篇,充分领略经典的恒久魅力,对良好人格、广博学识的塑造,非常有帮助,尤其对处于人生第一个重要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大有裨益。所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有科研价值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