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文化”谈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2022-05-30 15:58贾军霞
理论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自信培育

贾军霞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5 — 0134 — 03

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化成为了大学生了解认知文化的主要来源,即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但网络舆论也给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挑战。应对网络舆论挑战,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优势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然成为教育重点之一,对于建设建设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价值。

一、“网络文化”及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依托于网络载体而产生,是网络社会下的产物,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态。所谓网络社会,指的是当前信息时代的社会,它既是在现实社会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可以看作是在信息时代下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社会中,人们通过信息和网络进行相互交往及联系,因此网络社会可以看作是基于互联网而真实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其具有现实的平台,但通过互联网而构建起的空间却又是虚拟的,因此网络社会又被看作虚拟社会,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运转。根据马克思对社会本质的论断,网络社会的本质也是一种人们相互交往的结果,因此即便网络社会具有虚拟的特征,其本质上也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所以说,网络社会能够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同样的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文化也能够影响到现实文化,尤其是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网络行为活跃,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文化自信水平定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

2.“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拓宽了眼界,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思想和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在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舆论方向,影响了人们尤其是三观尚未完全建立的大学生们对于文化的认知。

一方面,网络文化是网络社会背景下的特有产物,其主要特征包括开放性和互动性、虚拟性等。从内容来看,由于网络文化很多根源是为了实现现实社会中未实现的愿望,具有“草根”的特点,而且网络文化能够放大极端行为或极端看法,如键盘侠的出现,故其具有补偿性、大众性和极端性的特点。诸如上述的网络文化特点都能够对参与网络社会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产生影响,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对于中医治疗的优势进行阐述,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于中医的传统文化自信、对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对于现实文化也能够产生影响,当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精神归属,反而现实当中的文化则受到挤压,原有的“整齐划一”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多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开始转变。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特点

1.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从文化自信的内容来看,主要应当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也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应有的内涵。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精华,大学生即便身处新时代也应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其次,大学生要坚定对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充分体会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优秀品质,借此形成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品質。最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渐丰富,凸显了特殊的文化优势,大学生对当前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够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

从文化自信的方式来看,首先要在思想上主动了解上述优秀文化,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的辨别能力,警惕外来文化思想的恶意渗透,学习但有选择地学习,最后应当在行动中切实弘扬民族文化,以行动传承、再造民族文化。

2.“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特点

在网络文化盛行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坚定性。由于大学生比较容易被网络社会中的舆论所影响和误导,即便树立了文化自信,也极有可能被个别负面信息影响,再次出现动摇,文化自信的坚定性不足。二是认知片面化。由于网络社会中的信息往往是相对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存在片面性的问题,个别负面信息很有可能会致使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出现不清晰不明确甚至错误认知等情况。三是矛盾性。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习了解到的民族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更多大学生在民族文化面前选择了“中立”或者“摇摆”的态度,往往是了解的不少,但传播不足。

二、“网络文化”盛行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一)调查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为客观探究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本次研究采取了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85%。问卷首先要求填写者填写年龄、性别、是否为大学生、大学年级,非大学生的无法参与问卷填写。

(二)调查数据统计

1.主动了解中国文化情况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这一部分共涉及4个题项,主要为了测试大学生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的程度以及网络是否对提高大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有所帮助,具体结果如下: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18.2%的学生表示阅读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经过查阅问卷结果,这一部分学生大多为文史类或思政类专业学生;有将近半数的大学生表示历史、哲学、思想政治等课程出现过缺课或不听讲的问题,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对于这类课程不够重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阻碍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同时,大多数学生都通过网络观看过相关的文章或视频,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关注过相关的博主或视频号,这说明网络背景下确实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兴趣,因此就更需要对网络内容进行有效监管。

2.对文化自信的认知程度

建立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对文化有所了解,而后付诸于实践,才能够逐渐培养起对于文化的自信,在这一方面仅设置了1个题项,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什么内容?”。通过这一问题能够有效了解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内容的认知程度,该题为填空题,经整理问卷结果,回答完全正确的共有37人,占总人数的21.8%%;回答为近似正确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19.4%;回答中有正确内容的(即三项中答出1-2项的)有64人,占总人数的37.6%;全部未回答出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21.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内容有所了解,但完全掌握的较少,仍有部分大学生完全不了解,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感兴趣的阶段,真正进行学习的较少。

3.文化实践活动参与情况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除了理论教育以外,适当的文化实践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问卷涉及了4个题项,用于了解大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的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现实中的文化实践活动组织的还是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网络上参与过相关活动,但组织或传播文化的主动性则稍显不足。这就要求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都要营造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提高其文化自信水平。

三、借助“网络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知识渗透“网络文化”

文化自信的提升首先要从认识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其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认识,由此才能够增强其文化自信的底气。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可接触的文化内容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课本中,而是更多的来自于网络空间,网络中传播的文化既有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不乏有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大肆宣传一些黑化我国的言论,利用互联网创造一些不利的影响。大学生虽然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但网络文化当中,有好有坏,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建立,判断和辨别能力仍然需要提高,容易受外来言论的影响,对自身的文化自信形成冲击。这就需要文化的理论知识教育不仅可以融入到教学当中,也可以渗透到网络文化当中,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在文化方面的分辨能力,在鼓励其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当尽可能避免国外个别不良文化的侵入。

教师尤其是大学思政教师理应发挥引导作用,重点加强思政教育,高校应该提升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在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授课形式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其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并根据本质特征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出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热衷,可以结合网络中的文化“热词”进行教学,由此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或者有条件的也可以鼓励老师通过录制短视频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网络文化当中,帮助大学生理解。

(二)线上线下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参与民族文化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甚至有不少大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文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缺乏就会导致大学生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尤其是在实际情况与得到的理论知识出现矛盾的时候,文化自信心容易出现动摇。

首先,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进行文化创造,并为其提供资源支持,尤其是学习历史等专业的学生,更应当鼓励其通过录制文化讲解视频、撰写文章等方式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学校应当多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主体的教育活动,比如参观革命圣地、聆听红色故事等,实景实地感受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文化的价值,激发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三)强化网络社会舆论监管

网络文化虽然帮助大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对于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加深,但网络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不乏有对中国文化进行抨击的错误言论,也影响到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社会的舆论进行进一步的监管和治理,比如可以通过协调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利用互联网技术,从制度和技术监管两个方面共同着手,强化对于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监管力度,尽可能减少来自网络的负面文化因素,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

综上,在网络文化传播速度较快的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呈现较高的自信水平,这与网络文化当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势进行的传播有关,但同时受到网络不同信息的干扰,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自信和革命文化自信方面仍然稍显不足,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内涵了解不到位,更多的处于旁观的角色,很少有参与到优秀文化传播实践中去,更有甚者受到极端言论影响,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处于不自信的状态,因此提高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认识,推动其参与文化建设即成为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要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多维度引导大学生认识文化内涵,并通过组织开展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同时在网络管控方面下功夫,避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误导,引导其树立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参 考 文 献〕

[1]刘迪.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3):112-113.

[2]逯瑶.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04):218-219.

[3]王莹,魏寒冰.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20(06):137-139.

[4]易开发.论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8.

[5]余勝.从网络媒体被动式使用的欧化恶化及原因谈文化自信[J].科学大众,2020,(01):179-180.

[6]周见.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20.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文化自信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