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2022-05-30 14:24:02侯召兵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侯召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以期达到提升课堂效果的目的。就目前的化学教育来说,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不断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以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重点剖析和探索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为创建创新型、有效性的教学模式铺石垫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模式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它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素质的全面体现。在当代教育观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和现代化的方法与模式作为依托,以弹性教学和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的功能。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与优化,落实生本思想,使课堂教学更符合核心素质发展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

从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调查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顺应时代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地养成学科的核心素质。在此大环境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发展道路更是如此。

(二)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人的教育也呈现出一种全面发展的格局。这与我国学生培养核心素质的进一步需求相吻合,需要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将这些结合在一起,就能凸显出化学的特殊性,满足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1]。

二、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知识学习

高中化学分为两大类: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知识点很多,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为了能让学生考个好成绩,使学生变成“考试机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化学课中,教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而且长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全面掌控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速度;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做记录,少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提出问题,课堂参与程度低。教师通过省去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为了能在高中毕业之前把知识点教好,为复习留出时间。

(三)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高中化学属于实践类课程,许多理论和观念都来自实验。在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对有关的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为了高考,教师则会加快进度,干脆跳过实验课程,或者只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录像,不给学生“出手”的机会。这样的话,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树立服务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是在思考中产生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这个学习方式的一个先决条件。例如,在解释基本化学成分以前,教师可以设定有关的问题,如果遇到了火灾,应该如何处理?要不要用水来浇?许多学生认为用水来救火是理所应当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为进一步了解Na2的化学特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

2.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比较复杂,而教学中只包括教和学,其实在这一进程中课堂教学也是主要的手段。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研究、引导、发现、归纳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高中化学教学中就应该具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掌握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化学课上,很多内容可以用启发式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现象的探讨,通过对化学现象的研究,用化学现象分析化学知識[2]。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化学的感觉与体验,让学生利用这些体验和感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与知识,探究新的问题,学习从化学的观点中找出问题,这需要有创造性的认识。在核心能力的框架内,高中化学教学要不断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流程应该强调自主性、建设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在示范、解释、示范的基础上,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满怀期待与信赖,指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探究式学习。

4.强化概念教育

在化学课程中,化学概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的基础上,为学生积累化学知识、加深化学知识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综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加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1.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

证据推理和模式认知能力使学生具备搜集资讯的能力,可以分析和推测有关的信息,对不同的理论进行检验,了解各种理论的联系。这种素质的养成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这一点上,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诱导学生的认识矛盾,通过对化学实验条件的调控,改变反应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让学生自行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证明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论证。例如,在Fe(OH)2的制备中,教师若无特别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控制实验的环境。最终沉淀成红褐色的铁Fe(OH)3,然后教师就会给学生以指导,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深刻地思考,“为何反应的结果和产品并非教科书上的白Fe(OH)2,是Fe(OH)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找到问题所在。

2.基于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用探究式的方法发现化学的规律,再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最优的实验计划。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索。因为教科书的篇幅有限,课本上的实验大多都很简单。特别是高中的化学课程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前人已經验证过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复地进行相关的实验,仅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从课本上的实验分析,逐渐深入,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白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并能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3]。

3.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教学研究

宏观和微观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辨事物,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的宏观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可以掌握化学成分的变化,同时对材料的结构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化学实验课上,通过全面的课程,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宏观和微观知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讲解HCl、NH3的喷泉实验时,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两种气体的性质,在这个实验中,还有“压力”的概念,这门课的内容与物理有关。教师可以用跨学科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三)积极开展学科活动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与其有关的活动。其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二是拓展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推动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三是学科比赛。开展学科比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四是课外拓展。参加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活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了解有关“基础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日常食品的调查,对食品进行营养分析,制定膳食时间表,研究对象包括面包、蛋糕和薯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处理广告类资讯的技巧,再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四)构建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常的时候,“化学知识”随处可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化学知识的吸引力与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情境的建构中,要重视情境的真实性和适用性,使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经验[4]。

(五)强化化学实验探究

在实践中,化学课程更具实用性。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加强对理论的认识,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探索意识[5]。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学实验,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试验。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团队活动,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的操作步骤,体验实验的严谨程度。比如,在教授氯的特性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在一旁指导。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逻辑思维。

四、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

(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现代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不断地更新信息科技,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还要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运用现代教育方法时,运用知识内容授课,能够很好地适应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更加合理地融合。

(二)优化评价方式多角度考核学生

目前的教育系统主要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分数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综合使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对教学评估方法进行优化,能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学生化学知识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改革之后,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能动性,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以及尝试的欲望,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之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教师型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充当激励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不断丰富化学教学活动,将单向讲解型的知识传授课堂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现代化交流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有效达成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能够为高中生传递一定的核心素养理念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这一学科,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教育正逐步形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化学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核心素质,在化学教学中要强化改革创新,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实验和探究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化学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如何更好地结合和一线有效融合仍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余建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好日子,2020(20):1.

[2]杨柳.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0(23):3.

[3]陈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研究[J].高考,2021(11):2.

[4]何小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6-27.

[5]刘小锟.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33):1.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0:23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5:42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