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程
摘 要:在普通高中教育系统组成结构当中,体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决定着一个学生能否具备健康的身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受目前国内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体育课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有限,同时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积极主动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336混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对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广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故此,本文将针对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高中体育教育的效果,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体育课程;336混合教学模式;教育效果;研究分析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然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重视体育教育工作的同时,利用“336混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不仅能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养成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1]。本文对在高中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详尽阐述,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议性的意见和策略,希望对国内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关于“336混合教学模式”的概述
所谓“336混合教学模式”,具体是指三个维度、三个阶段和六个重要环节,因此得名“336混合教学模式”。其中三个维度是指教师维度、智慧教室维度和学生维度;三个阶段是指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六个重要环节是指自主学习环节、检测反馈环节、释疑拓展环节、再测反馈环节、归纳总结环节、云端补救环节。
“336混合教学模式”虽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同时也有较强的联系。在实际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此模式,能够达到良好的实时互动、及时反馈的效果,使体育教师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情况,依据得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及时地调整体育训练策略和训练强度,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能够将学生的这种学习特性贯彻始终,由此学生就能够深度沉浸到体育课堂当中,相当于完成了深度教学,这也是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2]。
二、“336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实践——以“快速跑—途中跑”教学为例
(一)课前:自主学习
“336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时,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可与教师的教学形成良好的配合,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清单,使学生的体育课程自主学习具有相对应的目标和范围,学习的针对性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例如,在“加速跑—途中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与加速跑和全程跑相关的技术动作。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加速跑和全程跑的相关技术动作比较复杂,依靠教师的展示教学难以将其完全体现出来。而教师在“加速跑—途中跑”教学过程中应用此模式之后,就能够避免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加速跑、途中跑和全程跑的技术动作环节做成微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应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视频中展示的人可以是教师或者是学生自身,这样有利于提升班级内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微课当中熟悉的身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在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反复观看和反复练习。例如,新生刚进入学校,掌握课间广播体操速度比较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其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中使用,并且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激发,并且对于后续的课程学习也会充满好奇和期待[3]。
(二)课中:教学阶段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中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从中能够看出此模式在课中教学阶段的重要性。
1.检测反馈环节
在“336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在上课开始的十分钟,教师需要引導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含热身跑和热身操,以“小—中—小”的强度引导学生进行热身练习。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热身活动当中,教师进行示范快速跑、全程跑各个环节的动作,教师一边进行指导,一边了解学生的动作展示情况,并且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热身环节就能够体验教学内容,这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促使全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进程当中。
2.释疑拓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多数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释疑拓展教学环节就十分必要了。
在“快速跑—途中跑”的“336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观察学生掌握相对应的技术动作之后,需要借助这股“热乎劲”及时地进行快速跑和途中跑的技术讲解,例如,在针对快速跑的动作讲解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果动作幅度过大会消耗能量和时间,步幅过大会使双脚同时离地的相对滞空时间变长,跑步变成“跳步”从而会加重膝盖负担。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动作幅度,并且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由此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过程中体会到动作幅度适中的优势,能够更容易保持平衡,更容易变向和快速反应[4]。同时,为了将快速跑的这一技术动作讲解透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碎步跑”,小碎步由于步幅较小,频率较高,腿部肌肉处于时刻反应的收紧状态,会调动腿部更多肌肉发力,膝盖受力也会更加均衡。
另外,在学生体验学习快速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跑步过程中成绩持续低下、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纠正动作,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3.再测反馈
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最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因此在“快速跑—途中跑”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真实的学生反馈,教师可以设置折返跑,针对学生的跑步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再次检测,以此得到相对应的学习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得到锻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直给学生布置单一、机械性的跑步运动,学生容易出现畏难和厌学的情绪,此时教师可将折返跑设置成为“播种—收获”等游戏。学生在“玩游戏”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同时由于游戏内容的融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整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氛围也能够变得更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存在竞争也具有亲密无间的合作,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将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出来,也就是竞争、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5]。
4.归纳总结
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放松练习之后,教师需要针对整堂课程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知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后续就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将整堂课程记录下来,在后续的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保持合作,其中从学生角度所阐述的教学不足和问题往往能够更加真实、准确。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给出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知晓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由此,学生在后续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发挥优势、改正劣势,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成长。
(三)课后:云端补救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处于一个高新的互联网时代,各种高新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已经进入了教育事业当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新技术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其中“336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6]。
因此,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在云端对具体的教育工作进行对应的弥补,从而提升良好的教学效果。2010年,教育部已经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上传到了云端,并且在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后教学评价工作中也进行了云端技术的运用。例如,在具体的“快速跑—途中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50米跑和1000米跑的成绩上传到智学网,后续针对学生的几次跑步成绩和学生的实际体质测试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记录,教师后续依据此数据可以及时地调整训练策略和训练强度。因此,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还需要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中重点在于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使得信息技术、云端技术与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融合起来,这对于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帮助的。
三、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反思
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不是单独存在的,需要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配合,这样才能将“336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1.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及时转变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的是辅助和引导作用,其中“336混合教学模式”就充分契合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不同角色定位的这一特点。因此,在具体的“336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并且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锻炼自主性[7]。
2.身为一名体育课程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和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促使“336混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同时,“336混合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但绝不是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终点,教师还要努力开发其他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包括学会运用智学网等。
3.在“336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硬件设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后续的“336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投资的平衡,给予更多关注的同时,使得相关的硬件设施得到保障,包含多媒体设备的购置等,使得应用和教学效果得到良好的保障[8]。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在高中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从中不难看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而在体育课中运用“336混合教学模式”之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互联网技术等创新内容在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能够促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比较大的提升,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9]。通过实施“336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健康状况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然惯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无论上课的内容是什么,都以跑步及熱身操作为热身运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游戏对于体育课来说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借助比赛与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能与身体协调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可见,在高中体育课上融入游戏有利于教师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孔繁勇.“336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验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122-123.
[2]章列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可视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1.
[3]王洪亮.在体育课中运用“336”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21(6):68-69.
[4]丛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0.
[5]张舒.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9.
[6]周世德.高中体育与健康走班制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9):192
[7]闻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2):95-96,105.
[8]谢清梅.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情绪调控的因素[J].体育视野,2020(12):95-96.
[9]齐静,邵伟德.基于“健康行为”学科素养的“情绪调控”及其教学建议[J].体育教学,2019,39(8):8-10.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课题名称:“336混合教学模式”下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编号:FZ2020GH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