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生家长良好沟通的三策略

2022-05-30 13:32:30王凌燕
考试与评价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园新生奶奶

王凌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綱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幼儿园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必须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没有沟通交流谈何支持配合呢?所以,与家长进行良好地沟通就势在必行了。而以笔者几年的家长工作经验来看,在小班新生入园时与家长搞好了关系,有效的家园合作可以顺利维持到幼儿大班毕业,可见,与小班新生家长的良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小班新生刚入园时,摆在教师面前的不仅仅是面对全体幼儿,还必须面对全体家长。如何与小班新生家长沟通,使每个家长都能成为班级工作的“合作伙伴”,赢在家园合作的“第一步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有正确的合作态度,真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把握时机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良好沟通的前提,通常我们说最佳时机应该是指“第一次”,即新生家长会及新生接待日。

1. 新生家长会

在第一次家长会上,由于家长对教师的不了解,心中多少会充满怀疑和不信任。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教育案例来表达想法和建议,让家长信服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到家长配合事项时也一定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直接向家长布置任务。如果第一印象是专业的、良好的,家长以后会认可教师;要是第一印象让家长觉得水平不高,以后就可能会处处质疑教师,进而不配合工作。教师在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时,同时还要注意与家长进行心灵对话:“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会成为我们大家的骄傲……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走进幼儿园……”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进而达成共识。

2. 新生接待日

在新生接待日上,因为第一次见幼儿,教师除了在衣着上有所选择外,还可以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对每一个幼儿绽放灿烂的笑容,针对幼儿的不同反应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对会回应的幼儿可以大胆张开双臂:“你真可爱,让教师来抱抱。”对不回应或躲开的幼儿,教师则不一定要强行抱幼儿,可以摸摸幼儿的头,把手中的玩具递给他……可以发现,大多数家长看到教师主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知觉中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此外,在刚开学初,应更多地与家长交流。刚把幼儿送进幼儿园的家长多数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每时每刻担心着幼儿在幼儿园哭得厉害吗?能吃饱吗?会自己睡吗?……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幼儿们午休的时间及时回应家长的询问,傍晚离园时也要向每一位家长简单反馈一下幼儿在园的情况。

三、活用语言是良好沟通的关键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最经常也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与家长的语言交流。因此运用恰当的语言是沟通成功的关键。

1. 尊重差异

每个家长的气质、性格、素养都不一样,他们所能接受的沟通方式也不一样,因此谈话的侧重点要因人而异。就我了解的家长来说,可以分为直爽型、内向型、“多事型”。

与直爽型的家长交流时,可直接进入正题,也可以聊家常、开开玩笑,像朋友一样地谈话,一般家长有什么事也会“知无不言”,教师也较容易与这类家长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

内向型的家长往往有“怕麻烦教师”的意识,不会主动跟教师交谈,和这类家长交谈要主动,语气也尽量要委婉,鼓励他们有事及时反馈,在语言中要露出真诚帮助的心态,消除与家长间的隔膜。

“多事型”的家长一般是基于对教师的不信任,喜欢挑骨头捡刺。其实换位思考,这种家长其实是很在乎自己孩子的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避其锋芒,为我所用”。像我班小欣的妈妈就属于这类,小欣刚入园时几乎整天哭闹,在第一天里,幼儿在教室哭,妈妈在外面哭。离园接幼儿时妈妈把幼儿搂得紧紧的,好像幼儿受了什么委屈似的。第二天、第三天幼儿来还是哭,妈妈就在教室外的栅栏边,时刻关注着幼儿的动向,时不时在外大喊:“教师,过来一下……”给我们开学初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于是我们与小欣妈妈进行了约访,从幼儿未上学前的活动情况谈到现在的入园情况,了解到小欣在幼儿园大喊大叫:“妈妈不要我了,妈妈到哪里去了?”很大程度是因为妈妈在送他上学时对他说:“你去幼儿园,妈妈会很想你……”之类的话。我清晰地帮助小欣妈妈总结出了:不是幼儿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幼儿……小欣妈妈听我分析得很在理,连连点头要采纳我们的建议。接下去几天幼儿虽然来园还会哭,但哭闹时间越来越短,而且也不会喊叫,并且愿意吃午饭了,小欣妈妈由衷地松了一口气。在以后,我们还请她当了班级的“家委会”成员,她也很热心,也经常帮助别的家长解答疑问,已经成为班级最积极配合的家长了。

2. 注意倾听

倾听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教师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的话语,与此同时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如果教师面对的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沟通尚且容易一些。不过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难沟通的是那些在家中掌权的爷爷奶奶们。因为“隔代亲”,老人们对于幼儿无比溺爱,又由于老人生活相对封闭,使得沟通更加困难。如,我班小铭的奶奶在家德高望重,由于奶奶的过于溺爱及家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使得刚入园的小铭在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和与人沟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不与教师对话,不会自己吃饭,随意冲撞小朋友,玩具到处乱扔……平时都是奶奶来接幼儿,奶奶每天会问问幼儿的情况,如果我们说小铭哪里进步了,奶奶会很高兴;如果我们说小铭哪里需要改进,奶奶会拉着脸说:“他在家挺好的。”有次奶奶提了个小要求:排队时让小铭排第一,我对她提的不太合理的小要求不以为意,随意应付了她。结果奶奶在围栏外看到小铭没有排第一,接幼儿离园时有点情绪,还牵连出之前的不满。为了在不愉快的沟通中扭转不利局面,我改变了沟通方式,主动地约访了小铭奶奶,考虑到幼儿长期是她带的,我由衷地敬佩她:“真的很辛苦”,从而在情感上拉近彼此的距离,随后我细数了小铭入园来的一些小进步。老人家也敞开心扉,大谈她是怎么带幼儿的……对我们说一些“痛并快乐”的感受。这时,再来谈幼儿的问题,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她对于之前的不愉快给出了理解,也表示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在小铭小朋友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不得不说很大一部分在于奶奶的配合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而我也变得乐于倾听每一位家长的建议或意见,不管学识渊博与否,不管是年轻的爸爸妈妈还是年长的爷爷奶奶。

3. 用语亲切

交谈时要多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使家长觉得教师有关注他的幼儿。在沟通中应考虑家长的自尊心,在表扬鼓励幼儿时可不需要回避他人,在称呼上可以多用一些关心的、爱护的词语,比如“您家这个小宝贝……”。而在要求幼儿进步方面,则尽量单独谈,也不要让家长觉得你是在告状,觉得尴尬,可以多用一些又爱又气的词语,如“咱们这个小家伙……”。在称呼上就要让家长觉得你其实很疼爱他(她)家的幼儿,希望他(她)能进步更快,从而让家长觉得亲切和舒服。

交谈方法使用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用不当,会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利用合理的交谈技巧,家长和教师就能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教育幼儿的方面得到“双赢”的效果。

四、途径多样是良好沟通的保证

家园沟通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家教园地、家访电访、联系手册、班级群等,还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家园沟通方式。我班还有效地利用了以下的两种沟通方式。

1. 真实写照

大部分的家长了解幼儿每天表现的方式主要都是通过和教师语言交流或电话联系等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多少会有点“道听途说”的感觉,更多的家长都希望更直觀地了解到幼儿每天在园的表现,因此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更真实、更直接的沟通材料。有一次,小宁妈妈对我们教师抱怨说,小宁每周三都不来幼儿园,说她“不想画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翻出了小宁的全部美术作品,请妈妈欣赏。妈妈也发现,幼儿画得非常好,可是为什么总说不会画呢?在我们的鼓励下,小宁终于道出了心结,怕把衣服弄脏了,原来是爱美的小姑娘的“小诡计”。于是妈妈为小宁准备了“工作衣”,小宁又爱画画了。另外,我们会“采撷”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进行针对性地拍摄,如拍幼儿上课的场面、拍幼儿户外活动的场面,拍幼儿穿衣脱鞋、收拾材料等镜头,从多角度来呈现幼儿的发展。这些照片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放给家长看,并进行简单地讲解,还会上传到班级的群相册里让家长们“一饱眼福”。这样的沟通方式,既能让家长看到幼儿真实的一面,又能让家长找到自己幼儿需要努力的地方,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上会更加积极主动。

2. 家园小分队

班级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全班家长的共同配合,因此让班级家长形成合力也是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虽然每学年都会举办一两次亲子活动,但是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举行,限制了场地也限制了活动内容,虽然很受家长欢迎,但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几乎没有。于是,在家长的支持下,我在班级设立了家园小分队,请家委会当组长,组长负责安排活动。组长发布周末的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后,家长们便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报名,比如去年的国庆假期,家长们组织到海湾公园玩,来到大自然中,幼儿们的天地更广阔了,他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到处跑、到处玩。外向大方的幼儿带动平常比较拘谨的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家长们甭提有多开心了。家园小分队活动让家长们渐渐熟络起来,在后来的家长会上,大家明显地少了一份拘谨而多了一份亲密,这也为今后开展班级工作和亲子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沟通成就无限可能”,在家园合作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的支持,有效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营造家园教育一致的人文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园新生奶奶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给奶奶按摩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