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钱
让高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同步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并有效引导其多向和深入思考,会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会让其在数学领域得到更多的收获。本文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探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一、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中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高中数学知识不仅复杂性、抽象性更强,而且枯燥性也相对较高。倘若不能让学生有更强烈的热情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其思维能力不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其学习成绩也会直接受到影响。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势必造成严重的影响。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可以更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为学生打造一个活跃、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才会推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转变以往应用“题海战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案,结合数学知识的性质、难度等因素,去设计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策略。才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其它科课程时,思维反应也会更加敏捷和灵活,对所学习的知识点也可以快速串联在一起。另外,应用“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要面对的练习量比较大,学生对其中所涉及的题型理解也会有局限性。而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让其思维反应、宽度、深度都得到良好地拓展,并且可以灵活去应用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相比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拥有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利器,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消除枯燥感培养学生求知欲
高中数学知识的较为枯燥感,一些学生会因此而滞留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表层阶段。鉴于此,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渴望,想要主动去求知,才会真正有效地培养其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应用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课程导入环节是高效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此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会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选材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筛选趣味的生活案例。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还会让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加强学生对于课时教学主题的认知,并且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實现对于知识点的明确。借此,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简单随机抽样”这一数学知识为例,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对于刚刚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高中学生而言,仍然比较陌生,对其应用的领域也了解甚少。与此同时,也会增加学生较多畏难情绪。教师在导入课程时,就可以将课前筛选的趣味案例引入课堂。如:“小明的妈妈让他去帮忙买火柴,并且叮嘱其注意:这次一定要好好检查一下,上次买的火柴许多都划不着。小明听后说:上次我买时,许多火柴都检查过了呀!”案例引入后,就会快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引起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再问:“为何小明妈妈与小明会有明显不同的观点呢?是因为小明的原因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教师再引入简单随机抽样的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就会有效促使学生热情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并更加用心去思考不同的知识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就会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借助于该种方式,教师也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实现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把握,因而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知识内涵的分析,帮助学生在“简单随机抽样”课时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
三、引导创造性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要想让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师不仅要让其对数学知识有浓厚的求知欲,让其可以主动去思索,还需要去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其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去创造性地思考,才会让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有策略地去引导,带领学生的思维向更宽阔的领域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去开放性思考,是让学生在已定的数学题上面进行多向思考。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去创造性思考。借此,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当然,教师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强对于高中数学内容的剖析,以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给学生一道例题,要其准确解答、充分理解题意后,让学生依据例题去创造、设计新的数学题。以此,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学生思考的力度,还会让其有效打破思维定式,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学生在充分调动大脑细胞的同时,不仅会对已学习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还会让其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学生经过锻炼,其学习水平也会随之快速提高。以“平面向量”为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引入例题:“如图:A, 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60°且与B点相距20+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每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多长时间?”此后,再针对问题展开讲解。在学生彻底理解后,教师再布置创造性任务:“根据例题的题材,重新设计数学题。”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设想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并创造练习题。以此,不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细胞,让其全面应用积累的知识点,还会有效帮助初中生构建思维框架,促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引导方式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其大胆尝试,才会更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
四、借助实践引领思维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可以深度学习,教师必须要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或者,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深刻地感受,才会更有效推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会让学生对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检验,有力补充其所遗漏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建立和巩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会促进其大脑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对于学生提高思维的缜密性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要注重将学生引入到实践探索中,让其更用心地去体会数学知识,才会更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知识水平提高。借此,教师还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数学实践方法的把握,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地培养,以实现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以“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的数学知识为例,要想让学生可以利用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以及画出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教师就需要丰富实践部分的内容。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模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准备纸壳、剪刀和彩笔等实践材料。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棱柱等图形的三维立体图后,再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几何模型。并且,让其对照课件中的三维立体图,去领会每一条边、每一个面的对应位置,增加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敏感度。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进入到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理解,先去制作与之对应的平面图。并且,要用彩笔分别区别图形不同的底、面、边的位置。当其将平面图形转型到立体图形后,再让学生去对比,此前自己用彩笔确定的图形的面、边的位置是否与实际的立体图形相符,以此让学生发现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其知识点,增强其对图形的认知,还会让其抽象思维、对比分析等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出发,尝试对问题进行解析,使得学生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实现对于问题的进一步剖析,以帮助学生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此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去绘画不同的几何图形时,就会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绘画,而且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绘画,其理解深度会明显增加。
五、归纳知识点促进知识网络构建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知识点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不同知识点都充分理解,还要让其可以清晰整理与归纳不同的知识点,让其可以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度领悟,才会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有效促使其提高知识水平。在此期间,学生不仅会深度调动自身的思维,还会积极去思考和挖掘、复习不同的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有更深刻的领悟,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会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让其打好数学基础。
以“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生动的图形課件,让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点充分了解。此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按照不同图形进行分类、归纳和疏理总结。并且,让学生在分别总结后,去对比每个图形中的单位、元素,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计算思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网格,还可以帮助学生明显提高知识总结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让其对课程知识扎实地理解和充分吸收。
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门课程,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思维综合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发散性思考,积极进行实践总结、对比分析,才会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