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广西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64所中职学校开展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幼儿保育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课程建设薄弱、专业教师缺乏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论述广西幼儿保育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多元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等,以推动广西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保教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关键词】课程体系 幼儿保育专业 调查结果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25-06
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从2021年9月开始将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保育专业人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保教技能人才的需求。截至2021年9月,广西共增设幼儿保育专业点78个,至此,广西共有幼儿保育专业点86个,与原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布点基本持平。那么,新增设幼儿保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呢?为此,笔者对广西64所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进行调研,依据调研结果,探讨关于广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些建议。
一、调研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广西2021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的通知》(桂教办〔2021〕541号)精神,2021年10月,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广西2021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自广西14个地市64所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64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笔者对参加本次培训项目的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开展现状调查,对64所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以期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构建和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从而为广西中职学校提供优质保教技能人才资源支撑,进一步提升广西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广西14个地市64所开设有幼儿保育专业中职学校的64名骨干教师,这64位骨干教师均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区域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水平、考核评价和教学资源等内容。根据教育部新增幼儿保育专业相关文件,笔者编制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现状调查问卷》,并设计了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展开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其中回收问卷64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同时对其中20名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问卷和访谈题目主要包括骨干教师个人基本情况、所在中职学校基本情况以及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满意度等三方面内容。针对以上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广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并得出启示。
三、调研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广西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基本现状
根据下页表1广西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可知,一是性别方面,64位骨干教师中,女性教师共59人,占92.19%,男性仅5人,占7.81%,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二是年龄方面,64位骨干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共有49人,占76.56%;25岁及以下仅9人,占14.06%,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的稳定性需要提高。三是教龄方面,64位骨干教师的教龄主要集中在10年以下,其中5年及以下共38人,占59.38%;6—10年共21人,占32.81%,青年教师居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四是教师的专业方面,64位骨干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共39人,占60.93%,非学前教育专业但属于师范类专业的共15人,占23.44%,可见,专任教师专业性不够,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五是教师的学历方面,64位骨干教师的学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学本科学历共58人,占90.62%,另一种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6人,占9.38%,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学历水平达到大学本科基本要求,但研究生学历水平人数较少,学历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六是教师职务方面,64位骨干教师中担任幼儿保育专业专任教师人数最多,共40人,占62.50%;担任其他科目专任教師共18人,占28.12%,说明幼儿保育专业师资不足,与学校办学规模不匹配。七是教师职称方面,64位骨干教师的职称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共36人,占56.25%;中级职称共12人,占18.75%,说明当前教师的职称情况不理想。八是教师获得荣誉方面,没有获得过荣誉的共35人,占54.69%;荣获“优秀教师”称号的共15人,占23.44%;荣获“骨干教师”称号的共9人,占14.06%;荣获“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共5人,占7.81%,说明64位骨干教师中优秀教师和名师数量不多,需要加强培养。
2.广西64所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中职学校基本现状
(1)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中职学校的星级评定情况。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十四五”中等职业学校星级申报和认定工作的通知》(桂教职成〔2021〕23号),笔者对64位骨干教师所在中职学校星级评定等级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知,64位骨干教师中,有34人来自四星级学校,占53.13%;有5人来自五星级学校,占7.81%。详见表2所示。
(2)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中职学校所处的位置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按省会城市、城区和县级分类,64位骨干教师主要来源于城区中职学校,占50.00%。详见表3所示。
(3)幼儿保育专业(前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情况。按开设幼儿保育专业及相关专业分析,64所中职学校中,于2021年9月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学校有50所,占78.13%;其他已开设幼儿保育专业学校1—2年的有7所,占10.94%;开设了3—5年的有4所,占6.25%,开设6年以上的有3所,占4.68%。详见表4所示。
(4)幼儿保育专业招生情况。根据2021年9月开始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的中职学校情况看,64所中职学校中幼儿保育专业招收201—500人的占比最大,占39.06%,说明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学生生源较好。详见表5所示。
(5)幼儿保育专业专任教师人数情况。根据专任教师人数统计结果,专任教师有5人及以下的中职学校共13所,占20.31%;有5—10人的共17所,占26.56%;有10—20人的共16所,占25.00%;有20人以上的共18所,占28.13%。詳见表6所示。
(6)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岗位(多选)情况。根据可从事岗位(多选)情况分析,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托幼机构保育员人数最多,共60人,占93.75%;其次是育婴师,共47人,占73.44%;再次是托幼机构教师助理,共46人,占71.88%;最后是其他职业,占9.38%。详见表7所示。
(7)幼儿保育专业(含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情况。64所中职学校中,学生升学率在51%—90%的占比最多,共34所,占53.13%,其次是50%及以下,共21所,占32.81%。详见表8所示。
3.广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满意度情况
广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满意度调查情况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师资水平、考核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如下页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非常满意”占14.06%,“比较满意”占31.25%,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当前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还需要重新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方面,“非常满意”占14.06%,“比较满意”占26.56%,说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对当前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够满意,需要跟岗位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在师资水平方面,“非常满意”占15.63%,“比较满意”占31.25%,感到比较满意以上的教师不到一半,说明专任教师比较缺乏,教师专业性等方面需要加强。在考核评价方面,“非常满意”占15.63%,“比较满意”占31.25%,绝大多数教师对中高职衔接工作不太满意,说明课程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资源方面,“非常满意”占15.63%,“比较满意”占21.87%,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资源配备不太满意,当前信息技术支持资源还无法满足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需求。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对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满意度受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内容设置、师资水平高低、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以及学习环境和网络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开设的幼儿保育专业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各中职学校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
(二)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64位骨干教师中的20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当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师资水平、校企合作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现状。结果与分析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方面。在问及“学校在制订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时,很多被访谈者表示:由于2021年9月刚刚增设幼儿保育专业,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指导和统筹规划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课程内容、教材使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合,甚至脱节。部分学校的现状调查研究和行业需求分析还没能很好地开展,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前景规划不够清晰。
2.课程内容方面。在问及“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时,很多被访谈者反映,由于是新增设专业,虽然很多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如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缺少专业带头人引领、课程内容设置不均衡、专业教师少、实训室不到位以及实习实践基地缺乏等现实问题。希望学校能经常组织开展学生观摩学习、进行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3.师资水平方面。在问及“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幼儿保育专业师资水平?”时,被访谈者认为学校应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二是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任教师;三是为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机会;四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如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优先给予评聘职称;五是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等。
4.校企合作方面。在问及“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时,很多被访谈者反映,当前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太少,特别是亲子园等托育机构少,很难满足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建议学校除了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如幼儿保育护理、安全急救技能等实践知识,还需要增加实践基地,满足学生见习、实习需求,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考核评价方面。绝大多数被访谈者表示,幼儿保育专业是新专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相关部门还没有制订出科学、适宜的幼儿保育专业考核评价方式,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考核办法,即40%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普遍存在考核方式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等问题。
四、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现对当前广西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从调研结果分析可知,当前广西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盲目性,没有与毕业生的升学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未能衔接;二是课程内容设置呈现重复性,部分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内容与原来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雷同;三是教学模式陈旧,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占39.06%,许多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模式方法缺乏新意,没有凸显中职学校课程实践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二)教师团队建设薄弱
近年来,广西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幼儿保育专业是新兴专业,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存在专业教师男女比例失衡,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名师指导,兼职教师比例有待提高,师资培训尚待规范等问题。教师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力之一,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课程考核评价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课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价值判断,对不同层次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着导向和调控作用。当前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考核评价体系与高职课程评价存在脱节现象;未建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与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大多停留在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缺少对课程内容与保育员职业标准相结合进行评价。
五、调研结果的启示
(一)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幼兒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专任教师团队作为内在发展动力,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学校高度重视、校外专家引领、学校制度保障以及社会物质支持等。根据调研结果可知,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校际差异,那些在2021年9月由原来学前教育专业顺利转为幼儿保育专业的中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创设、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平台等。在实践中,中职学校需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政策,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岗位实际需求相对接,秉承一体化设计理念,注重搭建中、高、本融通的“立交桥”,对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整体规划和引导,并将之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机制保障各层面,通过指路子、搭台子和压担子等多种途径,构建校企合作、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等动态运行机制,解决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校、企、行的深度合作,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当前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内容设置呈现重复性以及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加强探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应树立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观念,把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方向与路径,明确国家和社会对保育人才的需求,确立学生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培养目标,认真解读和掌握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注重把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起来,科学制订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现状以及岗位发展需求等,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二是科学设置“三对接”课程模块。学校可根据《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要求,科学设置“三对接”课程模块,即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对接,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合理安排,使一体化课程贯穿每个学年,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
三是开展“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注重探索产教融合及“业师同授”等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改革。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悟,提高学生融入就业岗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拥有一支数量、年龄、学历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等各方面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要拓宽人才招录渠道。如注重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确保新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按要求选聘理念新、能力强和高素质托幼机构园长、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等担任幼儿保育专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课程教学以及见习、实习指导等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注重培养名师,落实专业带头人制度。名师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团队力量的支持。如落实专业带头人制度,建立“双导师制”,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职业规划,通过加强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和教研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从专业到专家到名师的成长,不断提高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如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包括脱产进修、专题训练、跟岗研修和教研交流等,落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方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注重通过名师引领和校企合作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如专任教师需要熟悉幼儿保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应的岗位工作职责,提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此外,还需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与时俱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使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如创造条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和专业水平;支持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对教学效果好、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及时进行奖励,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建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整体工作给予充分关注并进行综合评价,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多元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存在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和评价环节单一和评价场地单一等局限性。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幼儿保育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建立统一和贯通的评价体系,采用多阶段、多维度和多样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设置多元的评价内容。根据幼儿保育专业不同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例如幼儿保育专业评价课程内容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课程、跟岗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考核以及课外教育等方面;综合实践课程由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教育等方面构成,每项分别评定成绩,计入成绩册。二是设定多元的评价主体。为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可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还可以增加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和社会等第三方评价主体,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考核指导,注重通过第三方评价结论来辅助分析教学成效。三是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将个人反思、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结合起来,采用实践汇报、技能操作考核、作品设计展示、调查总结、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表现、讨论答辩以及口试等评价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四是设置多元的评价场地。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评价地点,如选择在教室、校内实训室或是校外实习基地等场地进行。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现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规范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需要学科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企业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协同研讨,为构建科学合理、具有实践性和先进性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明总.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广西教育,2018(34).
[2]夏新燕,李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调查与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GXZZJG2021A054)、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岗位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GXGZJG2020A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滕忠萍(1973— ),广西南宁人,教育学博士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