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金玲
[摘 要]文章就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精练”教学进行探讨,提出要基于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小而完整的微课堂,同时要深挖教材主题意义,并将主题意义贯穿课堂始终。
[关键词]英语语法;微课;主题意义;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16-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列为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促进功能。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首要要素。教学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教育部,2020)。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应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
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精练”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情境应真实有效
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微课的建设必须与应用有机结合、与应用研究和应用活动同步推进(胡铁生 等,2013)。语法结构除了保障句子符合语法规则以正确传达交际意图,还有其情境意义。例如,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隐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其使用的场景也不尽相同。在为目标语法结构选择情境时,教师要考虑其交际的真实有效性。具体到微课的情境选择,语料应选择包含目标语法结构的、地道的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目标语法结构使用的真实环境和意义,从而在类似语境中输出目标语法结构。
(二)目标语法结构要小且学习过程要完整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學活动。通常,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胡铁生,2013),因此,微课视频时长需控制在8~10分钟。学习过程完整意味着要实现目标语法结构的输入、学习和输出。具体表现在微课中,则包括呈现含有目标语法结构的语言材料、分析目标语法结构、学生有效输出目标语法结构的过程。微课的完整性和时长决定了选取的目标语法结构一定要小,这样才能在微课规定时间内详尽阐述相关语法规则和交际意义。因此,一个语法结构如果不能在一个微课中完成学习,则需要进行拆分,即在几个微课中完成学习。
(三)主题意义挖掘要依托语篇
主题语境存在于语篇中,主题意义的探究应依托语篇。主题语境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部,2020)。具体表现在微课中则是,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时,应当充分解读所教语篇,准确点明语篇包含的主题意义,而不是另外创设与所教语篇毫无关联或者关联较小的主题意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中的阅读文章“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时,有教师选用的微课以“探究琥珀屋的历史、反映德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友谊”为主题意义,这就与该单元主题“文化遗产”不相符了。
(四)主题意义挖掘应贯穿课程始终且深刻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设计应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规划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文本主题意义,将探究此主题意义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探究该主题意义的同时领会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并运用该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表达自己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发表对主题意义的看法或者延伸主题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所教语篇。《课标》要求教师对语篇的主题、结构、内容、作者观点、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将探究的主题意义。只有确定深刻的主题意义,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主题的深层理解,并自发运用目标语言,从而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蔡玛一,2020)。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精练”教学实例
(一)情境选择
这是一节高三语法复习课。笔者将情境设置为从节日习俗入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结合历年高考英语作文选题向中华传统文化倾斜的趋势,笔者选择了“认识和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话题。为了确保目标语法结构使用的真实性和交际的有效性,笔者选用了由native English speaker江森海主持的系列纪录片《四季中国》。
(二)目标语法结构
本次课目标语法结构为“动词-ing形式作状语”。为了在微课中体现目标语法结构的“小”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笔者充分考虑学情,决定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状语从句入手,让学生学习和练习各类状语从句与“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的互换,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结构形式,理解其表示原因、条件等用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包含输入、学习、输出的完整语法结构学习过程,也能把一个小的知识点讲全讲透,而不是片面追求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三)素材简介
笔者选用了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的纪录片《四季中国》为教学素材。该纪录片通过探索每个节气的时间、习俗、意义和当代中国人在每个节气的日常生活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笔者截取片中谈论节气时间、习俗和意义部分的内容为学生呈现目标语法结构。学生通过用“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结构介绍端午节习俗,完成对“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的输出,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過观看视频体验动词-ing形式使用的真实语言环境,认识“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交际意义:表原因、伴随、结果、条件、让步。
2.学生通过练习“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与状语从句的相互改写,输出“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结构。
3. 学生在学习和输出“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的过程中,将目标语言结构的语言形式与意义结合起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其中,目标1、2是语言能力目标,目标3是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步骤
Step 1.播放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纪录片并让学生留意含有动词-ing形式的句子,呈现台词中含有“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句子。例如:
1. The scholars measured and divided the suns annual movements into 24 equal parts, creating the 24 solar terms which were used to govern agri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2. Wearing silk flag in their hair and tying carrots with red cords to the trees, all the villagers celebrate the very first night of spring together.
3. Seeking to experience the true magnitude of this solar term, I came to one of Chinas hottest inland cities, Chongqing.
4. Farmers gather together, dancing and singing, celebrating the seasonal weather and the coming rich harvest.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结构,并了解其在句中作结果状语、方式状语、原因状语、伴随状语所传达出来的解释结果、方式、原因等的交际目的。让学生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大暑、立秋这三个节气的传统习俗,体验“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应用。《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因此,语法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
Step 2. 呈现“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与状语从句互换的结构形式。例如:
1. Farmers gather together, dancing and singing, celebrating the seasonal weather and the coming rich harvest. → Farmers gather together when they dance, sing and celebrate the seasonal weather.
2. Seeking to experience the true magnitude of this solar term, I came to one of Chinas hottest inland cities, Chongqing. → Because I sought to experience the true magnitude of this solar term, I came to one of Chinas hottest inland cities, Chongqing.
...
引导学生总结:能与“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互换的状语从句应与主句主语相同,且状语从句中从句的谓语动词应为主动语态,常见的是由so、because、as、if、when、while、though、even though、as if、as though 等连接的状语从句。
将状语从句换为“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的步骤如下:一看,即看状语从句中主从句主语是否相同,从句谓语动词是否为主动语态;二删,即删除连接词和从句主语;三改,即将从句的谓语动词改成-ing形式。
[设计意图]结合先前教学的状语从句相关知识,通过讲解相互改写规则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用法。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李方,2011)。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基于熟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更好更快捷地达成学习目标。
Step 3.能力提高训练。让学生做单句练习,将状语从句改写成“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例如:
1. On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people eat pork, mutton, beef and fish, so they get themselves fat for the winter. → On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people eat pork, mutton, beef and fish, getting themselves fat for the winter.
2. On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ies sit around the table, when they admire the moon.→On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ies sit around the table, admiring the moon.
3. Because people miss their families very much, they will go back home from every corner of China. → Missing their families very much,people will go back home from every corner of China.
接着让学生写作文,简单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可以只让学生翻译几个中文句子以完成作文。例如:
It falls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nth in honor of the great poet, Qu Yuan. On that day, 1. (人們划龙舟、包粽子来欢度节日). During the boat racing, 2. (观众聚集在河岸两旁,高声呐喊助威). It is great fun! Everyone will be drown into happiness. 3. (即使输了比赛,选手们也感到十分振奋).
答案:1.rowing dragon boats and making zongzi,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ith happiness;2.audience gather along the river banks, cheering up loudly;3.Losing the game, contestants still feel excited.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所学,输出含有“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结构的句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教育部,2020)。根据“微课精练”教学的基本原则,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只是涉及目标语法结构的句子层面的练习,而不是让学生写出一整篇作文。练习由改写到翻译,难度逐渐加大。改写部分沿袭了微课的教学思路,作文部分没有采用开放式的练习,而是让学生翻译句子,这主要是考虑到微课的特殊性。这是一节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但是在没有教师和同伴的情况下,学生无法评估自己写出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交际情境,因此微课中提供了相应的答案。当然,如果此微课是用于实时交流,则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做更多的练习,而不是局限于这几个句子的翻译。
在信息时代,依托互联网,教学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人服务。教师的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延伸到更遥远更广阔的地方。因此,开发有效的微课十分有必要。要落实高效的语法微课教学,教师要抓住一个小的切入点,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还要引入主题意义探究,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英语语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蔡玛一.探究主题意义 落实核心素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2):50-54.
[4] 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5]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简报 [EB/OL].(2013-05-10)[2022-01-12].http://weike.enetedu.com/news/html/2013-5-10/20135101054031.html.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C6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