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与写字——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

2022-05-30 11:59王桂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字源字义字形

王桂兰

在语文学科,识字、写字是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学,起始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识文习字,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在识字、写字方面,要求学生会利用工具书查字,会写正楷字,识字量达到3500字以上,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汉字审美等。所有这些要求,对语文教师而言,都要将识字、写字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文字中习得文化,养成高尚的情操,增强文化自信。

一、解析字源,从识字、写字中习得传统文化

在汉字发展与演变中,汉字承载着文化的历史意义。胡适在谈汉字时强调“汉字有二要,一为其声,二为其义”。学习汉字,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古体与今体之变化,探究字源。汉字本身,有字形结构。分析一个字的字形,从中揭示汉字背后的古义、今义,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学习一个“策”字,对“策”字的探究,先让学生分析其字义。有学生认为,“策”字指代“文章”;有学生认为,“策”字指代“书籍”,并解释说,在战国时期,书籍多用来记述某些事件。但从其字源来看,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先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述。但看秦国及秦之前的相关书籍,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纸张,对于记述事件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竹简。这些刻上字的竹简,一片片用牛皮绳串联起来,就变成了一本“书”。也就是说,对于竹简书籍,古义为“册”。对于《战国策》中的“策”,主要是记录当时战国事件的文章,这些文章也是以竹简为载体,所以说,这个“策”字,原意也应该是“册”字。另外,观察“策”字,有“竹字头”,说明该字沿袭竹简,表示为当时的书写用具。“策”与“册”具有相通性。由此来分析,对于“策”字的理解,让学生丰富了文化认知与体验。同样,追溯汉字文化,对于汉字本身的学习,也需要从其形体结构来探究字源。如象形文字中的“日、月、山、川”等等;指事文字中多以位置關系来表示抽象的意义,如“上、下、末、本”等等;会意文字中,多由象形或指事,来表示更为抽象的意义,如“休、林、武、炎”等等;在形声字里,将事物类型与发音进行组合,如“铜、晴、腰、燃”等等。

二、强调积累,在阅读中渗透识字、写字

会识字,会写字,写好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识字、写字的练习,要强调日积月累。结合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一学”“用一用”,并从“读读写写”中来强化积累。对于汉字,如何做到有效积累?过去的读写练习,没有明确指向,学生单纯性地读,单纯性地写。读是为了读准字音,写是为了写好字形。汉字学习,教师要强调规范与美观,让学生在平时加强练习,对汉字产生亲近感,从中获得人文价值。在初中,对汉字的阅读与写字要进行融合,不能独立展开。汉字本身,从字形、字义剖析上,要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阅读来贯穿,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掌握汉字。在《关雎》中,对于“窈”“窕”“淑”字,进行重点讲解,析字形,读字音,让学生理解各字的字义。之后,围绕“窈窕淑女”所搭建的人文情境,学生便深领其义,迎刃而解。在学习《信客》时,对于篇名中的“信”字,有多种意义。从字形来看,“信”由“人”与“言”字结合而成,可以推断为“一个人说的话,要说到做到方为信守诺言”。初中文言文阅读是重要内容,而文言语言十分凝练,一个字往往蕴含多种意义。分析文言汉字,在阅读时要把握其内涵。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一词多义”等现象。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在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对于“绿”字,据说王安石曾多次修改,并最终确定。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与“推”的斟酌,更是一段炼字佳话。围绕语文阅读来透析汉字的教学,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辨析汉字,理解和夯实学生对汉字的认知。

三、注重书法训练,强调对汉字文化的传承

学习汉字,写好汉字,更重要的是运用汉字。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工具书,能够熟练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突破语言文字学习中的障碍。如部首检字法、拼音音序检字法等等。同时,教师要关注书法课教学,将写字、临摹名人书法纳入到识字、写字中。如毛笔字练习,以正楷、行楷为例,让学生临摹优秀字帖,学习名人书法作品。在书法课堂上,要对比和剖析不同书法作品的特色,让学生对照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等书体,分析各自的特点与书写技巧,学会欣赏书法艺术。较为典范的书法范本,如临摹唐楷、借鉴颜真卿的书写特色,对名家作品的赏析,可以对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曹全碑》,以及黄庭坚的草书作品等,从中丰富学生的书法体验,拓展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学习视野。对汉字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多侧重于古今汉语的差异性。事实上,汉字具有强烈的传承性,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更是从古汉语中发展演变而来。对于“宿”字,现代汉语有“住宿”,而在古代汉语中,除了“住宿”外,还有“旧有的”“有经验的”,如“宿将”“宿儒”等;还有“隔夜的”,如“宿雨”“宿妆”等。这些不同的字义延伸,多见于古代诗词、散文等作品中。因此,要从古今词义的相近、传承上,把握字义的拓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精准把握识字方法,促进学以致用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前提,对汉字的教学,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会用。如在学习《滁州西涧》时,对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字,与《赵州桥》中“横跨”中的“横”,虽为同样的字,但却意义不同。前者的意义引申为“横浮”,或“随意漂浮”之状,将船漂荡于渡口的图景进行了生动刻画,而后者为“使物体成横向”之意。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对于“修”字,与小学阶段《花钟》中所描绘的“修剪”,两者也是字同而意异。前者的“修”,指“身高的长”,而后者的“修”,则为剪或削,使整齐。在初中阶段,识字教学要注重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生难字等不同识字方法的学习。如“塞”字,有“sāi”“s3i”“s-”之分。在确定字音时,建议“记少不记多”法,对常用读法进行记忆。对于形近字,如“戊”字,读音为w&,而“戌”字,读音为x$,对于“戍”字,读音为sh&,对于“戎”字,读音为róng。形声字是最常见的汉字,由形旁、声旁构成。如燥、噪、躁等,都读“z3o”,但因形旁不同,字义也不同。生难字的学习,多通过记忆法来掌握。如“瓦砾”中的“砾”,“输赢”中的“赢”字,通过拆字法等方式来准确书写,减少错别字。

汉字蕴藏的文化、智慧是丰富的,初中阶段识字、写字教学,教师要唤醒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要积极融入汉字文化,借助于阅读渗透书写训练,并突出汉字的使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字源字义字形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探寻字源妙处多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