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豪语,处处悲感

2022-05-30 10:42何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将进酒李白理想

何飞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此时距李白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诗人和好友岑勋应邀到元丹丘家做客,感时光流逝,叹功业未成,借《将进酒》之调抒写自己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充分展示了自己傲岸和狂放不羈的个性。通览全诗,句句豪语,却处处悲怆。豪,出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傲岸的个性;悲,则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坎坷的遭遇。豪为表,悲为里。

一、宏伟的理想和黯淡的现实

李白是一位诗坛奇才,他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加上又生活在“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开放包容的盛唐时代,自然怀抱着比同时代一般诗人更加远大的政治理想。

他的理想有两个:一是当宰相;二是成为帝王师。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自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又说“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意思是,他要像管仲和晏婴一样,做皇帝的辅弼之臣,使四海升平。同时他在《赠钱征君少阳》中写道:“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意思是,如果能遇到周文王渭水之猎,你也能像姜子牙那样,可以成为帝王之师。表面上是称颂钱少阳,而背后则隐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同时李白还为自己规划了一条非同寻常的实施途径,即一种跨越式实现理想的途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也就意味着他不愿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季进入长安,一度深受恩宠,距理想仅一步之遥;然而世事难料,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初春便匆匆离开长安。仅仅一年多时间,就由最初的“御手调羹”逆转为“赐金放还”。而今,八年过去了,李白已年过半百,进入时光深处,距离理想越来越远了。所以,在老朋友的酒席上,他借朋友之酒浇心中之块垒,这块垒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为何开篇就对时间格外敏感?那是因为人生经不起太多的等待!无情的时光会溶解、销蚀美好的理想,时光流逝和功业无成往往是古往今来无数怀才不遇者的宿命。李白后期诗歌中不断出现的“白发”“秋霜”意象,都是这种情感的体现。诗人为何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什么原因让他“但愿长醉不复醒”?“万古愁”的症结何在?答案都聚焦于一点:理想的破灭!“烹羊宰牛且为乐”的热闹欢乐场景背后是一颗冷寂的心,“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举则潜藏着深深的不平、激愤和无奈。

二、积极的进取与曲折的道路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进取之旅。终于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通过道士(吴筠)或者公主(玉真)推荐,才以诗人的身份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座上客。

李白族叔李阳冰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中记载唐玄宗接见李白的情形:“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本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皇上给了他隆重的礼遇。唐玄宗下了步辇,走上前来迎接李白的到来;并且还设宴款待,让他坐在七宝床上,亲自为他调制羹汤。唐玄宗对李白说:“你本是一介平民,我却听闻你的大名,如果不是你平时道德品行高,我们怎么会在此会面呢?”这是李白一生的高光时刻。他满怀希望,想大展宏图,可唐玄宗只看中他的文学才华,希望他只是一个陪侍皇帝游戏诗文的“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皇帝给他的不是谋划江山、起草诏书的天子之笔,而是一支粉饰太平、润色王业的词臣之笔。尽管此时李白受到皇帝恩宠,以至于一批王公大臣争相与他交往:“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但李白内心仍怀有巨大的痛苦。这个痛苦就是没有实现理想抱负的怨恨。他时常借酒浇愁,并将这种情绪付诸诗文。这样的结果进一步恶化了李白的人际环境。李白虽然有所察觉:“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可悲的是,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新唐书·文艺列传》),内因和外因终于导致唐玄宗的不满:“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逐之。”(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长安的政治失败并没有改变他对自己理想的期许,反而刺激他更加进一步执着于仕途之中。正是为了这一点,最终导致了他在至德元载(公元756年)贸然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军队。很快,永王叛乱、败亡,李白锒铛入狱,流放夜郎。后来遇赦放还。九死一生之余,李白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61岁的李白从浔阳启程,预备北上临淮,加入李光弼的军队,参与平定安史叛军,但半道病还。

由此可见,李白一生都在积极进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进取之路显得异常坎坷。他也为此发出了痛苦的呐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难能可贵的是尽管道路曲折,李白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中一个“必”字意味深长,现在未用,将来肯定有用。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复杂感情;也暗示着诗人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三、傲岸的个性和黑暗的时代

木心这样评价李白:“李白的性格很明亮,像唐三彩上的釉。”李白明亮的性格源于盛唐气象,也源于李白的纵横家、游侠、道教的综合思想,更源于他那满腹的才华和一腔的报国之志。李白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唐玄宗时代,大唐盛世孕育着开放、包容和自信。纵横家、游侠、道教是形成他仙风道骨飘逸思想的河床。满腹的才华和一腔报国之志造就了他高傲张扬的个性。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给安州裴长史上书自荐,讲述自己品德高尚、乐善好施、存交重义的三大特点以及自己杰出的文采。在自荐书末尾,诗人写道:“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铗乎?”这封不同寻常的自荐信代表着以他为典型的盛唐知识分子蔑视权贵、崇尚个性、珍视自我、渴望价值实现的精神风采。他对权贵充满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对自身才能始终充满自信,“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对理想的实现总是抱有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然而,皇上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的李隆基,而是成为“从此君王不早朝”纵情声色的唐明皇。朝中也没有了姚崇、张九龄那样的一代名相,取而代之的是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的奸佞之徒。大唐盛世的浮华表面暗藏着的国君昏庸,朝中奸人当道、堵塞人才,边塞异族掌军、野心膨胀的危机。

黑暗的时代可以毁灭李白的理想,却无法泯灭李白的个性。痛苦的人生反而使李白的个性更加鲜明独特。诗人更加傲岸、狂放,他用这种傲岸、狂放对权贵进行反击,向黑暗的时代宣战!“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才高八斗而又遭遇坎坷的曹植被李白引为隔世知音,纵酒狂歌宣泄着心中的不平与激愤。他连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甚至还反客为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已成为李白身体中白色的血液。“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独酌》),酒可以使他领略人生的大道理,可以使他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现在,他是要用酒祭奠那逝去的理想,抑或激活那逝去的理想。

四、气势的恢宏和情调的悲壮

《将进酒》属于汉乐府中的鼓吹曲,意思就是劝酒歌,劝人喝酒。南朝何承天曾写过一首《将进酒》:“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比较质朴;萧统也写过一首《将进酒》:“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情调轻快。李白沿用饮酒放歌的题意,句式则主要采取《行路难》,将二者融合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唐时遗音尚存,太白填之以申己意耳”(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其气势之恢宏、情调之悲壮、含义之深沉,视前人之作直虫吟草间耳。”(裴斐《太白乐府述要》)

首先,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大开大阖的结构。开篇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以“与尔同销万古愁”作结,愁之浓郁,愁之绵长,震古烁今,尽显诗人奔涌跌宕的情感狂澜。

其次,李白一如既往地采用夸张的手法,“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出大河之来,不可阻挡之势;“朝如青丝暮成雪”改变时间的速度,再现诗人的“主观时间”,极言人生之短暂,时光飞逝之态;“会须一饮三百杯”更是豪举高歌,尽显“饮如长鲸吸百川”之雄壮。

最后,句式长短变化,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同时音韵、节奏发生变化,随着诗情起伏,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真正做到了规矩在我,恣意挥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看似颓废至极,实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好愿望無法实现时而发出的愤激之语。“千金散尽还复来”,既反映出李白蔑视金钱的游侠之风,又暗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焦灼,金钱等有形的物质可以再获取,而那无形的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了。

聚会的短暂欢乐、时光飞逝的无奈、怀才不遇的失意、自我价值的肯定等各种情感在李白内心犹如岩浆般翻滚,一旦喷射便势不可遏。而恰恰是酒成为李白情感喷发的突破口,于是便成就了“才气千古无双”名篇。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月光的凄美和剑气的锋芒正是《将进酒》最好的注脚。

作者简介: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将进酒李白理想
将进酒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