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推教,以评促学

2022-05-30 07:44张逾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切题选材记叙文

张逾

初中生常犯记叙文写作不切题的毛病,他们面对作文题时,往往凭直觉判断它的主题,进而决定文章构思。这种直觉有时可以发挥作用,有时则把握不准。教师也会设计相应的作文讲评课,但基本都是结合学生第一次写作活动开展的指導,流程大多是读几篇范文,再强调“材料要切题、真实、典型、新颖”等注意事项,请学生自我修改、誊写,一篇写作练习就到此为止。这样的作文讲评课针对性、跟进性不强,学生并没有掌握切题的具体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切题意识?怎样通过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选材用材能力?怎样让学生在写作讲评课上提高能动性,让课堂更有效?本文从评价量表的角度对写作教学的实际操作进行一些探索。

一、“评学一体”,将测评转为生成

从国际视角看,“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已成为当前共识。它强调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思维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在日渐独立中进行自我的知觉。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评价量表是一种支架式教学法,正逐渐被一线老师接受和认可。量表的条理性让学生的写作知识技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在作文讲评时,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到设计量表的过程,就能使评价量表不仅具有测评功能,还发挥出生成、整合、联动学习内容的重要作用。

二、借助量表,从混沌趋向明晰

(一)诊断:为教学立目标

在记叙文写作中,作文题目、选材和主题三者一致,才算切题。题目关键词一般限定了文章的主题和选材上的时间、空间或人物范围,因此审题是最重要的一环。

学生不切题的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1.选材本身不符合题目要求。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素材积累不够,也有可能审题不认真。现实中选材完全背离题目的情况较少,因为材料在信息呈现上具有动态的特点,学生是可以根据题目进行加工转化的。

2.记叙事件时,未围绕题目关键词详细描写。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最多。有的事件起因和铺垫过长,有的太强调细枝末节,叙述无重点,有的故事中各人物的叙述比重失衡,导致偏题。

3.记叙之后的议论部分未围绕关键词和材料展开。这是因为学生没能从题目出发分析材料,缺乏记叙与结尾之间的过渡意识。有的在“贴标签”,有的在“自说自话”,都是因为没能处理好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经过以上诊断,我们设置如下具体学习目标:

1.选材典型,贴合题意;

2.详略安排得当;

3.文中多次点题;

4.结尾围绕主题,展开议论。

这四点是题目、材料、主题互动的表征。

除了这四点共性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注意到作文题目的“个性”,在每一次练习中,学生的“症结”并不完全相同,必须视具体批阅之后的情况确定重点。

比如《记得那一次出发》《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打开那扇窗》等属于象征类作文题,学生偏题的大部分原因是没有把握题目中关键词的比喻义;《同在一片屋檐下》《东风为我来》《给予》等强调文章中必须包含多个主体,要写出人物之间的交往活动,否则就是偏题;《这里也是我的舞台》《又见,真好》《看似寻常》等这些作文题中有副词,包含着反复或对比、衬托的关系,行文中必须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

(二)热身:为任务做准备

在进行作文修改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解释,让学生了解评价量表是什么,使学习任务难度降低。

规范的量表一般由“表现任务”“表现向度”“表现等级”“表现行为”“表现记录”组成。在“记叙文切题”教学语境中,表现任务(修改作文)与表现向度(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是一定的。表现等级即评分等级,表现行为即具体目标,表现记录可转化成自评意见。表现行为的细化、量化是我们的备课重点。每一条表现行为,就是一个评分标准。教师预设的评价量表有多细致,其引领学生学习就有多精准和有效。

通过热身学习,学生了解到评价量表是管理我们写作的工具,是一种学习方法,修改作文时可以一一对照执行。

(三)填表:互动中析要点

进入讲评课堂,学生每人手中会有如下量表,课堂任务是请学生将具体目标填充完整。

【表一】

修改任务:使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下面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例,展示整个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提供一篇切题优作和一篇偏题病文,请学生阅读比较,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篇记叙文是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的?

学生在讨论后给出如下反馈:优作的作者多次点题,结尾也有点题,描写很细腻,语言优美;偏题习作主要问题是事件前面铺垫太长,围绕“芬芳”的记叙并不太多,语言不生动……此时他们的感受是正确的,但又是粗疏而散乱的,有的结论并不是围绕“记叙文”切题展开的。从学生的反馈我们能验证,他们在平时写作构思时思维混沌,扣题意识薄弱。

接着,教师提供三项学习方法和对应任务,请学生给自己作文做一些评注。

1.造句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且必须包含题目关键词和文章主题词。

2.分层法:从哪里开始读出“芬芳”的感觉,就从哪里分层。

3.圈画法:圈画出全文中“芬芳”及它的近义词,如香气、馨香、清新等。

造句法使学生再次审视题目背后的立意指向,分层法使学生直观看到文章的详略安排,圈画法帮助学生了解点题的其他方式,并审视是否有议论句能表达文章与主题的关系。

然后,请学生再谈写作评价量表中的“具体目标”可以是哪些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具体目标应该是可观察可评估、可操作可实践的。如果有难度,教师可先做范例。经讨论,得出下表。

【表二】

修改任务:使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四)评改:合作中提能力

这一阶段,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先自评自改,再小组讨论,有困惑的同学向评分等级较高的同学请教如何修改。修改完之后进入他评阶段,看是否有等级上的提升。最后小组合作评选出范文并展示分享,总结成功经验。

修改时学生要落实有痕化、量化的原则。用红笔在原作上修改,标注出修改后的各项目的数量,将修改过程明示化,让人“看得见”。分组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性格、成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防止课堂落空、任务低效的情况。

通过自评自改、互改互评、分享范文三个阶段,学生在不断对照细则的过程中,对习作不断进行诊断、修改、反饋,思维模式得以强化。每个学生争取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步,践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

三、培养审题自觉,由共性走向个性

也许有人会思考,利用写作评价量表是否属于套路化、死板化教学?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看待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运用评价量表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是综合性强的复杂学习,一篇优秀的习作涉及选材、立意、构思、文笔等多方面,有些是可教的,有些是不可教的。评价量表认为,写作成果是能够被观察、分类和分析的,“记叙文的切题”涉及文章的构思,相对来说是更容易被分析、被看见的。而“立意的升华”和“文笔的润色”就不方便用这种方法,因为会有禁锢学生自由表达的风险。对于其他能力点的提升,我们可以思考更恰当的教学方式。

(二)不同学段的写作练习应有重点。一个阶段内应解决一个问题,至少以月为单位。仅仅一次以评价量表实施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多次练习,多次刺激。我们的目标是利用量表的项目化、可视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自觉”。

(三)用评价量表的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写作,区分度比整体分数制要低,且整个过程需要多次修改、多次评价,对教师的课时安排有要求。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征、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可控因素,可能影响学生写作的质量。

(四)在习作修改时,充分发挥其他支架的作用。教师出示的范文和病文属于“例文支架”,起着对比引导的作用;教师提供三项具体的判断方法(造句法、分层法、圏画法)起着方法指导的作用;课堂上的追问属于“问题支架”,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支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支架互相补充,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总之,评价量表在初中生“记叙文切题”的能力提升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达到基本要求,再到发挥个性,百花齐放。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切题选材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名胜古迹楹联切题刍议
应征联切题再议——“翼彩五台山”征联评选刍议
切题切地 创新意境——几副获奖联的创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