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莹
幼儿园集体舞是由全体幼儿参与,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空间知觉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的发展。笔者所在的武汉市晶晶幼儿园是一所艺术幼儿园,以“音悦童年,乐在晶晶”为办园理念,厚植以“乐”为核心的文化气韵,用音乐传递爱,将音乐教育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倡导“好心情,乐滋养!好声音,乐表达!好习惯,乐养成”的教学理念。多年来,幼儿园坚持开展音乐教育,并以集体舞作为大班的特色活动,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开展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理统筹,形成集体舞活动集
合理统筹对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园所依据适应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园本性将集体舞内容进行整合,根据集体舞队形的不同进行分类,结合动作的难易程度、队形变化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划分,同时结合艺术活动的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活动方案,最终形成大班集体舞活动集。
在大班上学期,幼儿对脚步动作的掌握有限,对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比较陌生。于是,在集体舞活动初期,选择的队形主要以单圈舞、单链条为主,队形的变换也较为简单,当幼儿对集体舞有一定的熟悉度后,就可以過渡为复杂的双圈、双链条。在大班下学期,开始挑战难度相对较大的、队形变化复杂、节奏多样、互动性更强的集体舞。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幼儿仿编、创编新的集体舞,提升幼儿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多元途径,提升集体舞的游戏性
创设情境,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音乐活动的基础是理解与欣赏,集体舞活动也不例外。大班幼儿对音乐种类了解得不多,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此时,可以借助故事情境帮助幼儿理解与感受音乐。例如:在进行《特快列车波尔卡》活动时,教师创设小火车去旅行的故事情境,幼儿创造出隧道、高山、海滩等造型,理解音乐的起伏;《公主的舞会》将幼儿带入宫廷舞会的情境中,他们化身“公主”和“王子”在宫殿里牵手、行走、敬礼、换舞伴,(下转第66页)(上接第65页)感受音调的高低、旋律的舒缓或激昂,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逐步提升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巧用道具,助力幼儿获得轻松的学习体验。双圈舞需要幼儿在不断交换舞伴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空间方位的变化,同时还要完成相应肢体组合动作,这对于只能辨别自身左右方位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这时,教师可以借用队形图谱来帮助幼儿快速掌握方位。对于更加复杂的空间交换状态,比如两个面对面的幼儿同时往右移动或者向右移动且内外圈交换位置的情况,教师可以借用手环、贴标签等做标记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小组合作,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可以尝试让幼儿分组合作,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集体舞。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自由表达情感,在争论和整合资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些创新创造,游戏性也大大增强。例如,在《斗舞》活动中,班级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林大会”,幼儿自由分组设计斗舞的动作,各组都想在“武林大会”中拔得头筹。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幼儿自主完成了集体舞,创编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都得到了提升。
丰富平台,助推集体舞表现形式多样化。丰富的音乐活动平台,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视听感受。例如,班级音乐区营造出浓厚的集体舞氛围,提供镜子、音乐、服装、集体舞视频等,幼儿可以自由地舞动,充分体验舞蹈的乐趣。提供锻炼和展示的舞台,在幼儿园“集体舞社团”“音乐环岛”“艺术节”等平台演出,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促进其舞蹈表现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提升。
将集体舞活动与操节活动相融合,能够达到锻炼与陶冶情操的双重效果。把《给我一个拥抱》《彩虹的约定》融入操节,这一改变让操节活动有了盎然的生机。有了这个突破以后,教师还尝试在餐后散步的时候带领幼儿一起伴随着音乐行走,请一到两个幼儿当领头人,创造出《克鲁纳兹》新玩法。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