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现状,阐述“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的一体化设计与策略目标,从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三个角度进行探索,思考该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与实践性、观察性与干预性、前瞻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促进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 中职学校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60-04
物联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融合在一个万物互联互通的网络之中,使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应用需求广、发展空间大的特点,呈现信息化、智能化、情境化的发展趋势,涉及家居、安防、工业、交通、农业、电网、环保、医疗、物流等应用领域。物联网的产业布局为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各中职学校纷纷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投入力度,努力培养能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维护、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纵观区内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重专业投入轻师资培养、重硬件采购轻资源整合、重技能竞赛轻实践教学、重职业资格轻职业能力”等共性问题。同时,受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技能培养等主客观因素制约,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还停留在学业水平考试层面,缺少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不会主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长此以往,有悖于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初衷,无法满足物联网企业的用人需求。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内涵建设需从“岗课赛证”融通来进行顶层设计,需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加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技能培训,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普及“1+X”证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業能力。
二、“岗课赛证”融通引领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设计的目标
“岗课赛证”中,“岗”即就业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指专业技能竞赛和普适性较强的其他竞赛,“证”是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融合是指将岗位要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证书考核等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其中,岗位要求是基础和目标,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体系是主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竞赛和证书的考核是导向,也是手段,既反映了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也是国家、行业、企业对学习者的检验与认可。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围绕专业教学进行“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符合国家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以技能竞赛为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目标指引,以岗位需求为制订课程标准及评价标准、更新考核内容的依据,以“X”证书为职业核心能力的体现,构建集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1+X”证书、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智慧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建设整体方案,有助于引导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物联网专任教师教学及实训水平,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技能等级证书及岗位实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能有效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的“两层皮”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三、“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涵盖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能力建设、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质量管理、制度保障、考核评价、教材开发等诸多内容,本文仅从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岗位适应力。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岗课赛证”融通,是将国家职业标准对物联网人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贯穿于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物联网行业工作过程的“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做到以岗定课、以赛定课、以证定课。
以岗定课。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体岗位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实施员、物联网设备检测及监控人员、信息与通信工程维护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人员、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物联网设备销售及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等。根据就业岗位、目标和内容,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艺术、劳动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等;专业技能课一般包括三类,一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物联网基础、物联网编程等;二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三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为主的专业拓展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物联网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等。专业技能课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的所有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主,实践及实训课程内容要求对接职业岗位。
以证定课。以证定课,即分析各级各类证书对获得者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细化至专业课程内容中。尤其是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设计,应尽量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要求和考证的时间一致,这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明了、合理可控,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
以赛定课。职业技能大赛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采用企业最新标准、规程、技术、步骤等,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也让专业教学重新审视内涵建设。将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及普适性较强的竞赛项目所考核的知识和技能细化分解到相关课程中,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竞赛知识、练就技术技能、提高综合素养。如学生可通过参加“校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和“智能安装家居与维护”赛项,充分展示所学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所具备的职业素养;通过参加就业创业创新教育(SYB)等课程培训,主动参与挑战杯创业创新大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谋职就业和面对市场勇于创业。以赛定课,赛课融合,为中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为契机,以“专业与产业和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物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具体来说,学校通过“岗课赛证”充分融合,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及有效实施。
当然,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升学,其中,与高职院校主要衔接专业为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等,而与本科院校衔接专业为物联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等。因此,在“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中,学校还应拓宽学生的升学空间,强化中高职衔接、中职与本科衔接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七个衔接”,即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课程设置衔接、工学比例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式方法衔接、教学资源配置衔接,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和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是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内涵建设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且物联网专业综合性强,对接产业链长,服务渗透范围广,技术領域复杂、变化快,因此,学校更应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呼唤多元化教师团队的融合,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科研能力突出、竞赛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是内外兼容,充盈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师选拔、培养、考评、晋升制度,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的分层培养,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研究、技能竞赛集训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社会服务实践与研究,定期到企业、实训基地学习和挂职,深入了解企业与专业岗位的需求,提高专业实操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应当积极邀请行业的专家,合作企业中的优秀工作人员,信息与通信工程维护、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专业中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顾问,请他们作为客座讲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著教材,帮助中职学校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在“双重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岗位工作,还调动了参加竞赛和考取证书的积极性,有效地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是多管齐下,开展师资培养。学校应尽可能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发展个人能力的有利条件和平台。与此同时,教师可自学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提升学历和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加强自我研修;可参加校内讲座,区内外培训,如国家级、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提升业务能力;可承担专业建设任务、科研任务、技能竞赛任务等,从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积极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通过企业体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四、“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
一是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既是学术性研究,也是实践性问题。对该专业的学术研究,应该走在教学应用具体实践的前面指导实践;而教学实践能对学术研究的成果进行测试和验证,通过不断地校验、校准,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升华,从而反哺于教学实践。
二是观察性与干预性的关系。观察性研究回答了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的“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干预性研究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它通过寻找自变量(措施和方法)与因变量(效果)之间的关系,解决观察性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即根据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应当如何自处、如何相处。只有将三者有机交融,专业发展才能更好。
三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研究中职物联网专业内涵建设,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现实意义,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枢纽宏观前瞻,能更好地直面现实,指导实践,将“岗课赛证”进行有效融通,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在内涵建设中有机融入“岗课赛证”,可实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三位一体”,可完善教学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实现“1+X”证书的普及,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将“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的经验总结推广至其他课程中,能起到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钱琴梅.浅谈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2017(8).
[2]刘安韬,刘喜华,张婷.课岗证赛融合模式在高职课程及专业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3).
[3]萧玥.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3).
[4]郭天一,靳继红.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3).
[5]王刚,徐卫卫.中职物联网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0(5).
[6]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作者简介:裴星星(1986— ),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