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落实

2022-05-30 10:48卢艳威,施雪平
关键词:落实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卢艳威,施雪平

摘   要: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领域。问题解决与综合迁移活动能够逐步引导高中生掌握关键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教学形式,能够为核心素养目标落实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尝试开展数学阅读指导、以生活化情境导入问题、组织“小先生”教学及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实现迁移活动的教学目标,进而促使高中生顺利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落实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7-0030-04

高中生普遍承受着一定的应试压力,数学知识点数量较多,但是课时并不多,导致数学教师习惯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实现“提效”教学。但是,从具体的教学做法与实际效益来说,高中生却会在“一言堂”的授课过程中丧失学习自觉意识,产生惰性思维,不仅无法学会知识,还会因为学习效率低下、课业压力过重而产生厌学情绪。显然,这种教学状态是不利于高中生实现终身学习的,也不符合核心素养改革要求。因此,在核心素养改革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做法,结合新课标理念与核心素养目标开展丰富的数学探究、综合迁移活动。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借鉴如下几种教学做法:

一、组织数学阅读活动,为知识生成做准备

余文森教授在谈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策略与行动手段时,以“读思达”教学思想强调了阅读、思考与表达活动的相关性,指出阅读是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便于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在数学课上,丰富的阅读活动也将促使高中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易于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形成“大概念观”,有利于真正促使数学知识的生成。因此,在核心素养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组织数学阅读活动,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一)围绕单元教学主题选择阅读材料

教材是实施数学教育的基本资源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教材为媒介,设计阅读计划,同时还要围绕核心概念去开发、拓展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使得高中生能自主生成数学概念,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做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整理数学文化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材料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退居幕后”

在数学阅读实践中,教师必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督促高中生自主阅读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文本上自主做批注、圈画关键信息,使其能积极综合有效的阅读结论,阐释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高度浓缩数学概念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语言的凝练性、准确性,便于学生形成数学欣赏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做准备。

比如在“函数模型的实用举例”一课教学中,教师整理了利息、税率、利润等问题材料,学生可自主使用函数模型去解决相关问题,感受函数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还整理了拓展材料,即银行关于利息、贷款,以及国家对于各类税费的征收政策等,让学生在数学阅读活动中实现自主思考,感受函数概念与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切实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在数学阅读中形成建模意识。这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建模素养,自然而然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在数学阅读实践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阅读行为,希望学生能凭借自身的阅读能力分析、概括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并用数学语言去代替相应的文字材料。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其在阅读思考、整合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二、开展生活探究活动,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经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不仅科学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要求,同时也探索了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做法。数学将一直伴随着问题解决活动展开,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也必然要回归到问题解决活动之中,那么教师便要思考如何提升问题解决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在这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应开展生活探究活动,即先以生活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促使高中生进行独立思考与问题论证。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打破数学、生活之间的隔阂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为了尽量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使得学生能顺利从形象思维状态过渡到抽象思维层面,便于学生打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隔阂,让高中生保持独立自主的思考状态。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偏抽象,学生很容易忽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那么教师则应通过组织生活观察、整合电教媒体等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寓于情境之中,为问题探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开展问题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自主解题行为

在有效的生活情境下,高中生的思维也显现出活跃、敏捷的特点,那么教师便要支持学生自主参与问题解决活动,让高中生能通过思考、合作交流活动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一类问题中总结、探究数学规律,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指数函数”一课,教师播放了一则细胞分裂的实验视频,而这一视频可切实唤醒学生的科学探究经验,让学生快速回忆起关于细胞分裂的实验现象。据此设问:请探索细胞分裂的次数、分裂后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函数式进行表达。这时,学生可独立使用列表法记录细胞分裂次数及其所对应的个数关系,初步完成取点任务。接下来,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取点、列表结果构建关系式,并标注细胞分裂次数、分裂后的个数的特殊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各小组阅读数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解释本小组所列函数式的实际意义与具体特征。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探索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点、画曲线,对照指數函数解析式分析函数特征、汇总函数性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此,本班学生便能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学习,获得长足发展。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本班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明显变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汇总、讨论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性质时,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顺利实现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组织“小先生”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要将学、讲结合起来,而学讲合一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使高中生自主梳理解题思路、知识意义,便于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便于落实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可开展“小先生”活动,具体的实现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一)在概念解释环节组织个人化的“小先生”活动

“小先生”教学活动提倡由学生自主讲解简单的学科知识,利用讲解任务驱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而大多数学生也会为了讲解任务认真预习数学知识,阅读相关材料。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在概念解释环节组织个人化的“小先生”教学活动,由学生自主解释并概括数学概念的主要内容,使其在讲解活动中理清学习思路,学会概括与表达。

比如在“对数函数”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函数学习经验,且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备课阶段设计了个人化的“小先生”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负责讲解对数函数的解析式及其特征、对数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等知识点。负责讲解任务的学生能产生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会主动预习对数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性质知识。在“小讲师”活动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判断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能力的发育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

(二)在论证总结环节组织集体式的“小先生”活动

除了以学生个体行为为主的“小先生”教学活动之外,小组式的“小先生”活动则可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讲解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便于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更易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探究成果的展示、课堂总结环节组织集体式的“小先生”活动,让高中生在学习共同体内讲解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效果。

举例来说,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课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观察、汇总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一般情况,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知识,在数学教材的辅导下规范了探究结论,并主动利用数学符号展现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知识。待各小组完成内部讨论之后,便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有的成员负责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现本小组的探究流程、所涉及的解题方法;有的成员示范探究步骤与具体结论。

通过小组式的“小先生”分享与汇总活动,学生可实现自主学习。在“小先生”活动中,学生普遍反应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逻辑认知更为明确,这也说明学生能在“小先生”活动中生成数学素养。通过“小先生”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在数学探究、讲解活动中发展素养水平。

四、跨学科合作,综合培养学生学科能力

在数学学科素养中,“数学建模”素养强调了高中生的问题解决与知识迁移能力,主张各位教师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应用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建模水平。同时,在数学建模实践中,高中生能从解题经验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经历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运算与空间想象活动,获得综合发展。杜威的“做中学”理念已经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跨学科合作实践,开展课外设计项目化实践任务,让高中生能自主应用、迁移各学科知识,由此形成大概念意识,促进学生实现素养发展。

比如在“分层抽样”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了一个实践项目,让学生以分层抽样的方式统计本班学生的理想院校择校区域,统计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城市、高校名称。在本轮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与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沟通,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并操作统计软件,设计用于开展分层抽样调查的小程序,以便通过线上活动完成问卷调查、问卷统计等统计任务,并根据分层抽样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如此,学生可在实践项目中学习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并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数学知识整合起来。这就切实激发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便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以“主课”教师的身份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吸引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实践辅导之外,也要接受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招揽计划,服务于其他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便切实丰富学生的数学应用经验,使其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迁移习惯,从而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势在必行的,也是科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客观分析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意义,根据核心素养需要优化教学策略,既要组织数学阅读,引导学生全面探索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也要利用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龙.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J].求知导刊,2021,(52):8~10.

[2]姚友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抽象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55~57.

[3]钱佶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89.

[4]张春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J].高考,2018,(35):233.

[5]程   沖.用“深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37~138.

猜你喜欢
落实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高效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