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思维成为点燃智慧课堂的火花

2022-05-30 10:48季丽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联动性创新思维想象力

季丽娟

[摘  要] 创新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之一,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能有效推动智慧课堂的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想象力的驱动下培养求异性思维,在求异性中形成思维的联动性,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思维;求异性;想象力;联动性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亟需的主流人才,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保证,而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灵魂和推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助力学生终生学习理念的形成。本文将从如何认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就是有别于传统思路,根据自己的知识或见解而创造出的对社会有益的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等。简而言之,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而一切创新活动的实现首先要依赖于我们的创新思维。那么数学思维中的创新思维有何特点呢?创新思维在数学上体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习惯,可以是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是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可以是课堂上激烈的讨论,也可以是打破常规思路的想法,它的独创性决定了其具有想象性、求异性、联动性、综合性等特点。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将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能力目标,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点燃课堂上智慧的火花。

1. 在细节观察中发展想象力

创新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天马行空的时期,也是发展他们想象力的最好阶段。如果教师不加以关注,反而处处限制,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的可能。失去想象力的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变得平淡如水、枯燥乏味,因此发展想象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起始点。

案例1  认识立方体

问题:准备1个正方体,展示几种立方体的展开图形,有哪几种图形可以拼成上面的正方体?

为了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立方体的特点,教师首先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立方体,并且利用自己已有的工具进行测量,说一说立方体的特点。

经过仔细测量和观察,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都相等。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展开图。此时的想象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学生帮助,给想象插上翅膀:准备正方体纸盒,带领学生剪一剪、看一看。动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而此时的想象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与原来的正方体的各个面是如何对应的。学生发挥创意,涂颜色、写数字,各显神通,找到了11种正方体展开后的不同图形,也回答了最开始的问题:有哪几种图形可以拼成正方体?

立体图形的认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想象力不是凭空生成的。本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记住展开图形,也没有要求学生空想,而是通过认知、观察、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边想象边实践,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打造了想象的空间,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想象力驱动下培养求异性思维

创新思维最怕的是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在单一思维中逐渐失去创新能力,因此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一大特性。特别是数学学科中的很多题目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但是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唯答案论,思路单一,解题方式单一,这严重制约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最终会让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丧失创造力。新时代要求我们把创新作为培养能力的第一要素,教师更应该开拓自己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想象,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共同生成求异性思维。

案例2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问题情境: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生1:我知道可以把这些图形拆分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比如圖1可以拆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2可以拆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图3可以拆分成两个直角梯形。

师:看来你观察得很仔细,其他同学都看懂了吗?大家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剪一剪。有没有同学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2:我可以。

师:生2的辅助线画得很好。我们接着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呢?

在学生裁剪的时候,教师观察到已经有学生在进行拼接,只是有点犹豫,在教师的提问下他们打开了思维的窗口,有学生积极地举起了小手。

生3:我们还可以用添补的方法(一边说一边进行演示),把图2右边的三角形剪下来移到左边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对于图3,可以先用三角形把右边的缺口补起来,再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就得到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师:讲得太好了!大家鼓掌。在进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拆分和添补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两种方法,有时一道题也可能综合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同学们以后可以多尝试。

一道题采用不同的思路,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可谓一举多得。在教学中,解题的结果并不是教师的终极目标,走向结果的路径才是师生探究的重点。道路千万条,如何引导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思路,不怕失败,敢于求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由之路。本例中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一步步启发中让他们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寻找解题方法的过程如历经千辛万苦发现宝藏一般,成功后的惊喜自然流露于面庞,这样充满智慧的课堂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充满想象力的课堂必定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具备越来越强大的创新力。

3. 在求异性中形成思维联动性

创新思维是在综合运用自身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而具有联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需要具备自由调动知识储备的能力,在想象力、求异性的综合运用中,学生能举一反三、窥一斑而知全豹。

案例3  分数除法的应用

问题情境:我校六年级全体同学进行植树活动,六(1)班同学单独完成需要3小时,六(2)班同学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六(1)班同学先种了,剩下的由六(2)班同学完成,请问六(2)班同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种完所有的树?

学生刚刚学习了分数除法的计算,但是显然单独的知识点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需要学生调动其他已学知识。对此教师继续进行分解设问,如果六(2)班同学单独种植的树,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1:6×=4(小时)。

师:很好,我们再思考一下,六(2)班同学单独种完需要6小时,六(1)班同学种了,其余由六(2)班同学完成还需要几小时呢?

生2:我们学过工程量类型的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剩余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两个数量关系就能求出工作时间。这道题应该是1-÷=4(小时),六(2)班还需要4小时种完剩余的树。

师:生2在这里不仅进行了分数的计算,还利用了解决剩余工作量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了学过的知识,非常好。我们综合这两道题,最初的问题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呢?

生3:这里同样是剩余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剩余的工作量是6小时中的,所以应该是6×1-=4(小时)。

创新思维的联动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的主动引导、开放的教学模式、融洽的教学氛围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本例中学生在教师的梯级设问中,主动调动已学知识,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完成了又一次思维的联动,开辟出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的沃土。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是点燃智慧课堂的火花,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它的培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唯有教师保护好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天性,提供思维发展的平台,创新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欲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联动性创新思维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我国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与CME木材期货价格联动性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沪港通对沪港两地股市联动影响机制分析
浅析融合大时代视角下设计产品的认同感
基于时变条件相关系数英美日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