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合大时代视角下设计产品的认同感

2016-04-16 12:32曲震宇
戏剧之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联动性包容认同感

曲震宇

【摘 要】现今众多艺术设计流派和团体不再特立独行,而是多了包容和互补,设计家也由个体创作走向团队协作,从个人的风格追求转化为按民众需求而设计,增加了认同感,强化了设计产品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认同感;包容;联动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67-01

现今世界经济发展和走向日趋复杂多变,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人们精神和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产生了全新的变革,促使众多艺术设计流派和团体不再特立独行,而是多了包容和互补,设计家也由个体创作走向团队协作,从个人风格和特征符号转化为具有鲜明实用性而又不失艺术感的真正产业之物。这些具备较强亲切感的设计产物,能随时随刻融进社会生活的任何一角落,拿来即用,不再有艺术家为了显彰个性而强加的装饰性和非主流造型,进而给使用者产生一种被强迫、被忽视的生硬感觉。

在如此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艺术设计学科不再孤单,而是变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之前的认同感也不再是由设计师个人的欣赏水准高低而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各阶层的使用者所决定,他们对于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往往是认同感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也是设计产品存在的价值之一。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开始关注社会并与之产生联动,多了一份契约精神,少了一份个人张狂,开始全心全意为社会媒介的宣传和实用主义服务。

时代背景的变革,设计师创作手法的改变,促使设计产品的流程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即设计师在灵感开始碰撞与持续发酵的过程中,会自觉抛弃个性张狂的部分,和民众进行友善合作,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设计产品的体验中来,扩大了设计产品的认同感,有利于产品顺利推向市场。

认同感依赖于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使用者的体验,但更依赖于设计师的风格性和联动性。其中风格性指的是设计师赋予产品的一种造型美,联动性是指设计师与社会、民众三者之间的沟通。为了更好地诠释如何获得认同感,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全面掌握在当今时代的民众审美趋向

设计师要基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和艺术发展的趋向,对民众的各种需求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对这些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使之成为自身设计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第一阶段的创意方向不至于走偏或者脱离民众的基本需求。

二、加强认同感必须要保留设计师的自我表现

认同感不等于完全听从民众的需求,毕竟民众审美水平参差不一,众口难调,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受任何意识所束缚,既要包容万象,做到出乎意料而又似曾相识,重回设计创意至上的原点,同时还要对传统设计艺术进行关照,与民众的共生形态和意识进行持续沟通和交流,才能在如今的日趋碎片化,快节奏化,快餐式文化的生活中产生较高层次的自我表现形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背后的契机,挖掘启发和探索的意义,强调运用不同的意识发挥设计创意的起点作用,不受现世的普物形态所阻碍,进行设计学科的重新定义,明确新的功能赋予更高层次的涵义,就地取材,提供设计产品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和人文主义的关怀。

三、降低身段去追求设计效率最大化,准确把握交流媒介的分寸

在如今新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不可避免地围绕当时政治、经济和人文发展的状态开展一系列的设计研究,因此设计师有责任地创建新的理念装置,用来容纳先锋设计概念、后工业主义的精髓、孕育着诞生创意的奇妙的体验,但要完成这些就要求设计师放低身段,勇于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果,积极参与团队的协作中。只有这样做,设计师们才能藉由这些团体的交流提升视野,从而激荡出一种彼此的发现。设计艺术是现代工业化科技化集合之美的呈现,向来也成为人类对于日常生活积累起来的一种对于实用设计主义的认同模式,这种认同模式可以视作单纯的情感抒发,或者是设计师对于环境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自省,更进一步成为设计师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一种交流的主要媒介,就设计如何获得更好的认同感的议题提出看法,引发设计师和社会设计产品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进而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要想做好这些,除了降低身段,还要把握好交流媒介的分寸,就是把握好两个极端,取其中的合理合情的阶段并加工强化适应民众各种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设计师个性分发挥和产品造型美的体现。如不能一味追求认同感而忽视设计产品本身的个性和造型美的发挥。分寸的把握由设计师个人决定,在保持产品的造型美同时妥善处理好民众的需求,这些也是设计师体现设计功力的直接表现之一。但也不能过分追求设计师个性和产品造型美而对民众的需求置之不理,毕竟对民众需求置之不理,设计就会走向孤立无援、偏离社会主流的轨迹。

如今设计理念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框架已经日趋完整,因此往后的设计理念是不断进行局部更新,不断激活全新的创意开发模式,要想做好这些,就要在尊重设计师的意愿的前提下,对设计产品不断地完善,提升认同感进而加强设计产品的在民众心目中的价值,最大化设计产品的商业途径。

猜你喜欢
联动性包容认同感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我国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与CME木材期货价格联动性分析
基于时变条件相关系数英美日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