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助音操是笔者自创的辅助歌唱发声的肢体运动,它是一种可以使身体、意识、呼吸、发声达到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本文将结合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歌唱动力学等学科知识,全面阐述歌唱助音操的概念及其系统理论体系,并将它们作为歌唱助音操的科学论证依据。歌唱助音操将传统声乐教学中仅仅通过歌唱意识来训练转变为肢体动作辅助调控歌唱肌肉群,直观地反映歌唱发声的错误意识和技巧,从而有助于加快声乐学习进程,为声乐教育艺术另辟蹊径。
【关键词】歌唱助音操;肢体运动;歌唱发声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06-02
一、歌唱助音操的概念内涵
歌唱助音操是笔者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和演出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辅助歌唱发声的肢体运动,它是一种使身体、意识、呼吸、发声达到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歌唱助音操通过易于掌握的腰部运动、背部运动、手臂运动、胸部运动、腿脚运动等多种肢体运动,帮助歌唱者获得真实的体验,掌握正确歌唱发声中所需的肌肉运动;直观地反映歌唱发声的错误意识与方法,从而形成了独立、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歌唱助音操的科学性
(一)客观依据
1.源自瑜伽呼吸控制法的启示
瑜伽呼吸控制主要依附于两种途径:第一,从心理学范畴来看,瑜伽由大脑本能的、直觉的力量有意识地启动肌肉群(主要是膈肌),并控制呼吸,用思想意识将身体和意念连接起来,将心灵的意识和无意识联系起来;同理,传统的歌唱教学也是靠训练歌者的感觉—运动意识来提高歌唱水平的。第二,从运动解剖学范畴来看,瑜伽修炼者在体式中通过呼吸和动作节奏的协调配合,提炼其中的精华,通常扩展与吸气结合,深入与呼气结合。[1]辅助肌源于肌肉的运动,而不是源于能引起腔体形状变化的膈的运动。这里我们可以用汽车和发动机的类比来阐述这个机理。开车并不只靠发动机来驾驶,为了控制发动机的能量并保证方向性,开车时还需要变速器、刹车、方向盘、悬挂等机械装置。同理,呼吸也不只是靠膈来“驾驶”的。为了控制呼吸时的能量,并保证其进入特定的状态,还需辅助肌的协助。呼吸训练实际上是“辅助肌的训练”[2],瑜伽修炼者在每个体式动作中,肌肉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呼吸相关的辅助肌肉群,靠有意识地放松、收缩相关肌肉,掌握瑜伽呼吸的内在奥秘。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取成功的。[3]歌唱训练离不开思想意识。因此,传统声乐教学中常依赖于老师对发声技巧要领的讲解和学生发声的模仿,强调用意识来控制歌唱呼吸所需肌肉群,从而掌握歌唱发声技巧。而歌唱发声技巧的学习是一种高效技能学习,许多发声技巧很难用语言来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的声乐学生也很难理解,例如“声音的位置”、“声音的共鸣”、“气息的控制”等等,这些生理上肌肉的运动很难说清,也很难理解,更难以控制,许多学习者往往因难以准确理解和精确掌握基本方法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这是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困惑。
将瑜伽呼吸和声乐呼吸进行对比,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呼吸中都需要同种呼吸肌肉群的配合(肋间肌最外层肌肉群提升肋骨,负责吸气,内层和最内层肌负责呼气;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最重要,最有力的呼气肌;肋间内肌、最内层肌、肋下肌也参与所有的呼吸动作)[4]试想如果歌唱者了解与歌唱呼吸相关联的关键肌肉的解剖结构和辅助呼吸的运动方式,就可以立刻优化歌唱者的声音。这一构想成为歌唱助音操的现实理论依据。
图1: 理论借鉴、实践(体式)借鉴
| ↓
瑜伽呼吸控制法传统声乐呼吸法歌唱助音操呼吸法
① / \② ①/ \②
意识→膈肌体位→辅助肌意识→呼吸肌群意识→膈肌歌唱助音操→辅助
(肌肉运动)(膈肌、辅助肌)(肢体运动)
难理解、难把握更直观、更有效
2.源自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思想与功法的启发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广为流传的拳谚,这句话阐述了“气”与“形”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在武术界,内练气,外练形,以形运气,以气养形,气形合一,方臻上乘功夫。[5]由此可知,形体的锻炼与气息的运用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关联。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尤为重要。俗话说:“谁掌握了气息,谁就掌握了歌唱的秘诀。”而形体的锻炼有助于歌者掌握气息的运用,这成为歌唱助音操的重要启示依据。
习武之人在武术练习中常配合呼吸,瞬间发力,同时辅以“嘿”“哈”等呐喊声,声如洪钟,气势磅礴,共鸣响亮,自然松弛。这一现象反映出武术的内在奥秘和神奇之处,“气”“力”“声”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换、循环变化。传统声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强调气息与发声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气息有助于形成圆润、松弛、通畅的声音,气息的控制有助于声音音量的调整。笔者从武术精华中得到启发,借助多种肢体运动,将抽象、复杂的“气”“声”关系简单化、通俗化,特别是武术中个别功法如四平马步桩、弓步桩运用到歌唱训练当中,力图达到力到、气到、声到的效果。这两种功法与歌唱姿势的要求有共通之处,即头正、颈直、收腹、意守丹田、腹式呼吸、桩功的锻炼能带来身体稳固、气息通顺的奇效,这恰恰是歌唱要达到的目的。
图2:理论借鉴、实践(功法)借鉴
| ↓
武术传统声乐歌唱助音操发声训练
气气------→声气
力---→声歌唱助音操----→声
抽象、复杂简单通俗
3.源自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和肌肉运动原理实质客观认识的启示
从运动解剖学的范畴来看,躯干运动动作有伸展、屈体和转体(回旋)等。躯干适度伸展“满弓代发”姿态,为腹侧屈肌(腹肌、髂腰肌等)等爆发式收缩创造有利条件,例如跳远动作,在极度屈体时,腹肌、腰大肌必须紧张收缩,参与完成转体动作的肌肉有同侧腹内斜肌和对侧腹外斜肌的收缩,使(脊柱)回旋。[6]基于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和肌肉运动原因的实质客观认识,笔者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套肢体动作,即伸展动作有蛙跳式,上举式;屈体动作有弯腰式;转体动作有打羽毛球式。
(二)科学的发声原理
歌唱助音操的科学发声原理是运用有节奏的运动唤醒正确歌唱呼吸过程中所需的吸气肌和呼气肌,从而激起歌唱中正确的、有效的呼吸,将运动节奏和呼吸协同配合,连接思想的意识和无意识,腹横肌直接对抗膈肌对胸廓的扩张作用,两种运动相互对抗,形成强大气压,推动气流运转。在呼吸支持下,气流有控制地、匀速地冲击声门,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经由共鸣腔体扩大美化,从而发出圆润的声音。
(三)科学的发声全过程
由于歌唱艺术表演的特殊性,歌唱助音操的训练大多为站式,个别采用坐式和仰卧式,现将歌唱助音操的发声全过程简单概述如下:
1.站式
站式歌唱助音操中单人训练包括下蹲式、马步式、蛙跳式、弓步式、侧腰式、击拳式、弯腰式、划船式、高抬腿式、大鹏展翅式、抬琴式、扩胸式、踩脚跟式、双手分离式、投篮式、打羽毛球式、枕头式;双人训练包括拉手式、推人式、背人式。其发声运动整体协作的全过程如下:足底形成三个支点(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府、第五跖骨府),支撑全身的重量;眼睛平视看前方,下巴回收,挺胸收腹,肩部放松、下沉,确保歌唱体态的直立和松弛,有利于歌唱气柱形成,此时伸展动作协调肋间外肌将气息吸入体内,歌唱共鸣腔体随之扩大,回收动作拉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收缩,推动气息对声门产生压力,声带振动并发出自然、圆润的声音。
2.坐式
坐式歌唱助声操采用抱腿式,其发声运动整体协作的全过程如下:骨盆底部支撑整个身体重量,头部紧靠后颈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共鸣,双腿并拢高抬,双手相扣抱住两膝往胸部紧贴,在此过程中,胸部保持放松,上身如同儿童摇床前后摆动,运动动作协调带动腹部肌肉快速收缩,推动气息的流通(俗称“送气”),促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3.仰卧式
仰卧式歌唱助音操采用仰卧起坐式和仰卧踢腿式,其发声运动整体协作的全过程如下:身体背侧支撑身体,上身平躺于地面上,通过肢体动作起到施压于小腹的作用,腹部肌肉协同收缩,强大的肌肉力量激发强有力气势,产生声音。
参考文献:
[1]瑞隆.哈他瑜伽关键肌肉全解[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212.
[2]莱斯利·卡米诺夫.瑜伽解刨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0.
[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1.
[4]梅丽贝丝·邦奇.歌唱动力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7—44.
[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395239744990
4267.html,2013-12-31/2014-12-17.
[6]顾德明,缪进昌.运动解刨学图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62.
作者简介:
匡泓锦(1983-),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邵阳学院音乐系音乐学实验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曾获湖南省文化艺术节金奖,湖南省金钟声乐比赛民族组银奖,2015年4月歌唱助音操相关成果《歌唱姿势矫正器》已通过国家专利,2015年12月《歌唱助音操辅助器》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歌唱助音操的编排及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XJK015CGD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