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丑 粉墨人生

2022-05-30 10:48胡焕英
理财·收藏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长袍砖雕杂剧

胡焕英

金代时期的仿木砖雕壁画墓葬,是古墓葬的重要类型,它是仿建筑与砖雕壁画艺术相结合的形式。一般由竖穴墓道、仿木结构门楼、砖券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墓室平面有圆形、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装饰上分为以砖雕或壁画为主两种。墓葬的造型、砖雕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研究当时建筑、绘画、砖雕、戏曲以及社会生活状况都是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砖雕壁画墓的发现也日益增多,这类墓葬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已公布的资料看,此类墓葬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晋中、晋南地区。这种仿木结构墓葬大约从唐末五代开始出现,至宋金时期最为兴盛,到元代以后日趋没落。在墓葬装饰上,基本采用砖雕与壁画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内容有建筑装饰的花卉动物图案,有反映日常生活的庖厨图、观戏图、开芳宴,有反映音乐戏曲方面的乐部图、杂剧表演场景,有反映忠孝义节的二十四孝子图,有反映生产活动的放牧图、驮运图、马厩图,还有兆示祥瑞的飞云仙鹤、瑞禽瑞兽等。

金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杂剧人物砖雕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内容,此类内容的大量出现表明了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行。杂剧人物形象以砖雕为主,壁画中时有出现。杂剧人物大都四到五人为一组,角色大体分为末泥、副净、副末、装孤和引戏。这与《南村辍耕录》的记载基本吻合:“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为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可击禽鳥,末可打副净,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装孤,又谓之五花爨弄。”较具代表性的有河南义马狂口村金墓、河南义马矿务局机修厂金墓和河南三门峡市化工厂两座金代砖雕墓等,均出土四人和五人戏曲砖雕。金代杂剧戏曲开始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影响,当时的墓葬砖雕带有大量戏曲表演场面,反映了当时戏曲表演的盛况,学术界普遍将杂剧称为“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现以河南义马狂口村金墓砖雕为例说明。

1995年5月,河南省义马市因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千秋西路北侧狂口村发现了一座砖雕壁画墓。墓葬坐落在南低北高的岭坡顶上,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管会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砖砌仿木结构墓葬,由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坐北朝南,方向13度。墓室平面呈横向长方形,东西长2.55米,南北宽1.65米,室顶坍塌,残高2.82米。

该墓室东壁的立柱之间有两部分,主要砖雕装束不同的戏曲表演者,其中南半部有三人,北半部有两人。就自北向南依次介绍戏曲砖雕。

副净色(图1):头戴黑色曲脚幞头,眉毛上挑,身穿圆领窄袖长袍,长袍长度蔽膝,袍不开裾,腰间束红色阔带,着靴,双手执一长杆于胸前。高30厘米,宽14.5厘米,厚4.5厘米。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云“副净色发乔”,“发乔”就是做出引人发笑的动作。《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认为副净“献笑供掐者也”,由此可知,副净主要通过装傻扮痴等滑稽乖张的形体动作来引观众发笑。

副末色(图2):头戴黑色曲脚幞头,帽檐较宽,嘴巴微撅,左手举起上宽下窄长板靠在肩部,右手抬起胸前,做指点状。身穿对襟翻领长袍,两侧开裾,腰系黑色带,着靴。高30厘米,宽14.5厘米,厚4.5厘米。廖奔先生强调:“副末色打诨时,常有副净色与之配合,副末色则往往于语言点题的同时,用杖、棒等砌末击打副净,以增加喜剧效果。”该角色手指副净进行调笑嘲弄,左手执板似欲击打之。“打诨”的方式是在一段表演过后,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点题,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副净和副末多以相随相伴的形式亮相,形成比较固定的搭档关系。“副末色打诨”,其主要通过科白、话语取得滑稽的效果。

末泥色(图3):头戴花脚花顶幞头,右侧插花,身穿圆领窄袖对襟长袍,腰束软带,着靴,左手握右手于胸前,做拍手状,双腿略向前屈。高30厘米,宽14.5厘米,厚4.5厘米。关于末泥形象的描述,《东京梦华录》云:“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末泥的职司为“主张”,即主持、指挥之意。关于末泥的穿戴,延保全先生在《末泥色及其文物图像小考》一文中有所考证,与该角色的服饰特点基本相似。这件造型较为亮眼,头戴花脚花顶幞头,神情肃穆的净面,气宇非凡。男子“教坊所伶工、杂剧色,诨裹上高簇花枝”,当为美化形象。“末泥色主张”,作为戏班组织和杂剧演出中的主要负责人。末泥除了充当演员之外,还职司戏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对整场演出进行指挥调度,是极为重要的角色。

引戏色(图4):头戴牛耳圆顶幞头,身穿圆领长袍,腰束软带,着靴。身体扭动,面朝末泥,右手举一扇置于肩上,左腿前伸,膝盖弯曲呈扭状,右腿顺势弯曲,呈舞姿状,双手举至胸前。高30厘米,宽14.5厘米,厚4.5厘米。该角色典型的特征为手持扇的舞蹈身段,引戏在杂剧中的地位当为引舞。引戏是一个置身剧中的角色,他的职责是“分付”,既介绍剧情,又解说角色的动作,有引导其他角色表演之意。引戏的扮相较为有特色,最明显的是手持执扇并扭动腰肢的舞蹈身段。关于扇子,廖奔先生认为:“扇子是引戏色在踏场舞蹈时常用以伴舞的道具,这种习惯是古来歌舞必执扇传统的继承。”

装孤色(图5):头戴东坡幞头,身穿圆领宽袖长袍,腰系软带,双手持笏举于面前,向前躬身,足着靴。高30厘米,宽14.5厘米,厚4.5厘米。双手抱笏板,口中正在说或唱些什么。笏板是装孤演出的必备砌末。孤即官,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由唐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化而来,是金杂剧戏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类型,“或添一人装孤”,装孤的角色到后来演出需要可以随时增减。

从义马狂口村金墓一块方形墓志砖,仅可依稀辨出“大安元年八月”等字。据此判断,从墓志上的“大安元年八月”推测,墓葬年代应为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1209年), 除了墓室东壁这组五人戏曲人物外,墓室西壁还有一组墓主人夫妻对坐砖雕(图6、图7),刚好构成了一幅逼真精美的“观戏图”,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场面,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和美好生活。

从这组戏曲砖雕可看到三门峡地区金代时期舞台演出画面,展现出当时杂剧的戏曲内容,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戏曲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没有一丝拘泥之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戏曲表演及雕塑艺术,重现了当年戏曲舞台角色。历史上的美学家常把美妙的雕塑称作“凝固”的音乐,故此也不妨把这组砖雕比喻为“凝固”的戏剧。戏剧工匠们把戏剧演员们生动的艺术表演形象制成“凝固”之物,让栩栩如生的演员“活”在砖雕上,不仅活到现在,还会活到将来。

猜你喜欢
长袍砖雕杂剧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长袍连衣裙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