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瓷器的修复

2022-05-30 10:48刘鑫杨晓薇
理财·收藏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器物瓷器文物

刘鑫 杨晓薇

瓷器是陶器演变和发展的产物。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我们的先人在生活当中的结晶。商代开始生产出原始瓷器,到汉代已烧出较成熟的瓷器。经过时代的洗礼,制瓷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宋元时期更是窑口林立,百花齐放。北方瓷和南方瓷各具千秋,明清时期制瓷工艺有了改革创新,以南方景德镇为中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篇章。直到今天,瓷器依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清朝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文物修复是对历史文物进行修理和复原。它是文物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陈旧的传统观念认为文物修复技术只不过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关于文物修复保护方面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文物修复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根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馆藏修复和商业修复。修复遵循的原则:1.最少干预原则。对于文物来说,任何修复行为都是对它的一种干预,在保证文物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不去添加人为的修补,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件及原有结构位置,将人为附加部分用在最有必要补全的地方,只要不影响器物力学稳定性,就不要刻意去弥补表面的残缺。2.真实性原则。在进行瓷器修复时,我们必须根据历史依据和文献资料对其艺术风格进行研究,确保修补后能体现该文物的原始风貌,绝不能凭主观想象去臆造或创造。3.可逆性原则。在我们进行残缺修补时,无论处理方法还是选材,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可逆性,即修补部分易于拆除,不影响和损坏文物的原始材料,不影响以后的再次工作。4.再现文物历史价值与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原则。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如何保护残破文物,将它们恢复本来面貌,永久保存起来。

瓷器的种类繁多,出现的伤残、破损情况也各不相同。如烧制技术不当产生的窑病;外部撞击和磨损造成的磕伤、冲口、伤釉;长期掩埋水浸附着的水碱、土锈、结晶盐等,器物损坏的部位、程度各不相同,修复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复。

此次修复的两件瓷器,清青花山水人物盘,口径47厘米,高4.8厘米,正圆形,敞口,釉水清亮肥润,白中闪青,胎质洁白细密,底为圈足。盘内用青花绘山水人物图,群山环绕,郁郁葱葱。小径路人、骑者行于其中,河面之人身披蓑衣,撑舟前行,整体画风淡雅清丽,既展现了中国山水之美,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图1、图2)。清青花红彩描金鱼纹盘,口径11.95厘米,高2厘米,撇口,折沿,腹下弧收,圈足呈泥鳅背状。纹饰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方法绘制,纹饰精美生动。盘形规整,釉面温润,色彩亮丽,并大量使用描金,富丽堂皇(图3、图4)。

瓷器的修复工序

1.照相:修复前对器物保留最基本的影像资料。

2.清洗:清洗主要为了去除瓷器表面或者内部的各类杂质或异物。概括分析,清洗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清除损坏瓷器胎釉结构的有害物质,停止或延缓败坏的发生。二是为了清除丑陋、不雅观的外在堆积物、污垢或陈旧的修复材料,从而使瓷器断面清洁、器物色泽清晰,保证拼接、上色等修复步骤顺利进行。

瓷器基本上都是长期埋在地下,黄泥、水锈布满器物上,尤其断裂的剖面上,给器物修复带来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清除。将破损的瓷器放入相对柔软的塑料盆中,用清水洗去表土,然后用刀具以与器面水平打圈的方法将水锈轻轻刮去,切记不能用刀尖划刮,注意一定要保护釉面;在处理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胎壁厚度,可有多种选择,一是可用金属刀具轻轻地刮削,二是可用牛角刀或竹簽刮削。瓷器接口处的碎片需要用硝酸清洗,具体操作是将棉签蘸上硝酸,把黑色拔去就可以了。

3.粘接:由于环氧树脂黏结剂固化后粘接牢固,稳定性高,用于瓷器粘接较适合。本次修复拟选用改性的环氧树脂(合众AAA超能胶)进行粘接。粘接前先对器物进行预拼,目的为了保证所有碎片都能最终拼合起来,找到正确的拼接顺序。粘接时所用黏结剂要适量,防止多余黏结剂溢出后污染器物表面。粘接时要照顾到相邻的关系,一般可先从底部开始粘接,也可从口沿处开始粘接;粘接前对残断的部分先拼对然后编号记录,粘接时要做到每块不能有丝毫差错,一块错位会影响全器,粘接好坏直接关系着修复工作的成功与否,粘接后用手摸过粘接处很平滑,没有落差。

4.补全:补全时要尽最大可能显现文物原来的面貌特征,不能凭空臆想,补全的材料一般为医用石膏、石英砂、树脂;石膏的作用是有较好的可塑性,固化时间短,收缩率低,不易出现裂痕,保留器物颜色与白色的强烈反差,让人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器物的原貌和补全部位,更能体现出其历史的真实性,适合于馆藏修复。补缺处的材料外形要接近外形要求,不能糊上去一大坨,或是流淌四溢。补全时要边补边清理,修形时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釉面。

5.打磨:填补完成后要进行修形打磨且要注意细节,把补缺的部分用细砂纸小心打磨,一般是用400—1200目砂纸依次打磨,要注意周边衔接处的走势,接缝处高低差,与原器形进行比对不断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整。

6.打底:就是作色前必需的工序,是作色和仿釉的基础,打底的目的就是让补缺处与周边在质感上融为一体。打底即刮腻子,操作方法,先把附着力强的涂料加适量的填充料调制成腻子,经过一层层反复刮涂到经过粘接或配补修补部位的表面,再用各型号水砂纸反复打磨使其平润光滑,提高改善修复部位表面材料与作色仿釉涂层的结合力,经过打底处理后补缺处与周边同在一个玻璃平面下,为上色做准备。

7.做旧:将配补处进行着色处理,令其色泽、纹饰与器物的原部位基本一致的方式称作作色。随着保护理念的更新,西方博物馆界已经普遍接受“六英寸、六英米”的修复原则,即修复痕迹在六英寸远可见,而六英米远就看不见。就是说,修复效果要达到恰当的中间程度,修复痕迹在一定距离外不能被参观者清楚地发现,但在适当的距离内可用肉眼观察出细微差别。常用作色材料是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仿釉颜料,将乙酸乙酯稀释调制好的仿釉颜料,使用机械喷绘法喷涂颜色。针对某些纹饰,可用绘制法进行纹饰绘制、复原。最后罩光、仿釉、做旧,使其接近原器物,达到陈列展示的效果。

瓷器修复上讲究气息通畅,瓷器的釉色通灵活色,颜色有深浅有叠加,与周边釉色的肌理相通,不能有滞留死板之感,原材料可用清漆+稀释剂+颜料调成与釉色完全相同的色浆,采用喷绘作色法喷涂在补缺处即可。新瓷器的釉光刺眼而老瓷器的釉光柔和,这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直观感觉,主要是新瓷器由于时间短,包浆还没有形成,光线在上面发生镜面反射,所以直接而硬朗;而老瓷器被人使用、把玩、清洁,时间长了表面留下许多不规则的细小划痕,光线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所以迷蒙而柔和,做旧时把划痕做上去,达到满意为止。

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拥有无数的奇珍异宝,可是由于种种因素,许多珍贵的文物都已支离破碎,瓷器因其易损的特性,更是损毁严重,修复工作困难重重,如何有效保护和复原这些残损的器物,使其在博物馆的展览与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要依赖于瓷器修复技术的完善与成熟。简单地说,瓷器修复的目的就是在实现文物保护的同时最低程度地扰乱文物所含的各种信息复原器物的外貌,便于学者和观众对器物的研究和欣赏。

在修复过程中,每件文物的情况不尽相同,采用的修复方法、工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最终都要达到整旧如旧,保护文物的目的。只要我们精心对待每件文物,就会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延长文物寿命。不过有些技术措施并非十全十美,需要我们修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猜你喜欢
器物瓷器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物的逝去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文物超有料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