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萍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明和历史的国家,而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教师若能在这一阶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既能够帮助学生茁壮成长,又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本文便以此为基础,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让小学生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 思想品德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7.022
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三观”,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国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有学者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是非观念弱,因此,需要教师及家长给予正确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才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正因如此,对学生“三观”的培养也变得格外重要,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以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从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对科学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小学阶段,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这也是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如今,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小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各方面的内容,其中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交流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特殊文字和符号,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语言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对多数人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语言体系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内容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小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内容产生兴趣,在吸收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网络语言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忽略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不良的网络文化就会影响学生。
2.学生缺乏较强的道德品质意识
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新媒体的发展既带来了好的一面,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这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也非常相符。但坏的一面也正是由于新媒体较强的吸引力,导致学生无法走出网络的世界,沉迷于网络,让学生的性格变得自闭和冷漠。而受到网络的影响,在虚拟世界中学生的所作所为,不受任何法律及道德的约束,这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越来越胆大妄为,进而将这种行为发展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失去了小学生应有的天真和烂漫。
3.缺乏正确的指导
小学生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便是教师及家长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就会享受网络世界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无法自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上网时缺乏时间观念,如果没有教師和家长的引导及控制,学生就会一直沉迷于网络中。而导致教师及家长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教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条件的不同等各种原因使得家长和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反而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学生和家长放弃对学生的教导。根据有关调查,在我国70%以上的学校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而大多数的学生,也接受了相关的课程教育。希望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课程教育后,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让学生能够学会辨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进而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危害。
三、中华文化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1.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相互渗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课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教师在开展“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单元的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壮美的山河,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旅行。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话语,很难描绘出我国秀丽的山川,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壮丽山河。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景点背后的故事,例如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万里长城的修建,却不是一件易事。古时候的科学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要修建一座这样的长城。哪怕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实现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长城的修建历史,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再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配乐的方式,先开展诗歌朗诵的活动,然后在學生朗诵完这首诗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我所展示的这几首诗,你们能够通过诗词中所描写的场景,判断出是哪个地方的风景吗?”在学生对教师所说展开分析后,教师又可以提出问题:“既然同学们分析完了这些诗词,那么,你能想想还有哪些你学过的诗词?描绘了哪个地方的场景呢?”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到我国的秀丽风光,在感受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2.让学生拥有较强的情感体验
新课改改变了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新课改强调,新时代下,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这也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根据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制定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切实接触到思想品德的内涵。
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如今的背景下,我国提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体会。将情境创设教学法融入小学思想品德的课堂中,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这也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与他人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认知。例如,若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让学生勿忘国耻,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甲午风云》讲述了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的故事。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勿忘国耻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后,说出内心的感想。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等影片中的片段,让学生观看日军侵华时的所作所为,并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后,自由发表言论。这些影片中所表现出的片段,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对这一段历史有更深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勿忘国耻的重要性。当学生沉浸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时,播放一些抗日题材或是我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片段,如《亮剑》《战狼》以及《红海行动》等,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后,又会对军人产生强烈的崇拜情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充分激发,又懂得了勿忘国耻。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心得,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这些影片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的精神,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也能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下课前共唱一遍国歌,这样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构建。
4.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通常一节课只有45分钟,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所能讲授的内容也非常有限,但学生的课后时间却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在每堂课的尾声,都可以对本堂课所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了解相关的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多元化的班级文化活动,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有了极大提升,这样在课后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去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铺垫,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开展课外活动,而学生在课下开展的课外活动,又能够在下一堂课的教学讲解中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国学大师的文化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的传统文化知识,或是利用学校广播,在课余时间向学生传播一些优秀的文化。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还可以与学校开展合作,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举办诗词朗诵会或是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传统文化进行了结合,学生在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帮助学生成长。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课外的活动,又能回归到课内。学生便能够更好地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进行了培养,这一方式也满足现阶段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适当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在如今的时代下,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有利,这也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思想理念,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22期。
[2] 郎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学周刊》2019年第25期。
[3] 梁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析》,《考试周刊》2019年第58期。
[4] 张春雁《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考试周刊》2019年第56期。
[5] 裔建虹《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5期。
[6] 樊炯霞《分析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新课程》2019年第5期。
[7] 曹万琼《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绽放》,《教育科学论坛》2019年第8期。
[8] 李丰瑞《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学周刊》2018年第6期。